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育儿 > 婴儿护理

青春期父母自我培养的重点2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1 14:31:28分类:婴儿护理

简介  反对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是在阻止孩子学习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为什么有些本科毕业、硕士毕业或博士毕业的学生参加面试无数,却找不到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算赢在起

青春期父母自我培养的重点2

反对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是在阻止孩子学习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为什么有些本科毕业、硕士毕业或博士毕业的学生参加面试无数,却找不到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算赢在起跑线上了吗?让孩子上补习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上大学吗?如果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要啃老的话,上不上补习班就没有什么区别。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了,而且以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到底什么可以保证孩子拥有很强的社会竞争能力呢?一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渴望自己优秀,渴望向优秀的人学习和靠拢的这种思维方式。它能让孩子启动自我激励的思维方式去努力。而这样的思想是上补习班能培养的吗?这样的思想只能是通过父母的身体力行传承给孩子。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上补习班的孩子输了呢?很显然,是家长的教育思路。

青春期父母自我培养的重点2

如果家长不去思考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是随大流地跟别人学,最后很可能培养一个模仿家长的生活态度的随大流的孩子。家长们总是觉得孩子的教育是拼钱的,殊不知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教育思维方式。上补习班的孩子不一定就能赢,不上补习班的孩子也不一定就会输。起跑线不是从上补习班开始设立的,而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时就设立起来了,最终是以孩子是否可以独立生存作为判断标准。事实证明,输赢的结果与家长投入的金钱多少没有关系。想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维方式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成长在这个家庭中的孩子。真正需要上补习班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如果父母从孩子出生时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是不需要上补习班的。

【(2)如何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

我们的微信群里曾针对初中、高中的孩子是否应该被允许上网玩儿游戏的事情展开过讨论。

【我问他们:为什么禁止孩子上网?为什么禁止孩子玩儿游戏?】

【群里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家长无一例外地给出了下列理由:】

上网打游戏属于玩物丧志。孩子玩儿游戏会沉迷其中,从而荒废学业,耽误学习。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很重,还要上各类补习班,时间根本都不够用。如果让他们玩儿游戏,那么他们就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以后靠什么找工作呢?再说上网会认识很多不好的人,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些孩子为了玩儿游戏离家出走,为了玩儿游戏抢劫,等等。

玩儿游戏就没有职业发展?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与游戏相关的专业。一个从来不会玩儿游戏的人根本没法设计出好玩儿的游戏软件。相比于学习与游戏相关的专业,上大学学其他专业时玩儿游戏才是最危险的,很可能因为荒废大学的学业而找不到工作。上高中时孩子玩游戏还有帮助孩子确定专业方向的作用,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才会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上大学时学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再去玩儿游戏,那就是毕业即失业的节奏。所以最终找不到工作的,很可能不是上初中、高中玩儿游戏的孩子,往往是上大学不是学与游戏相关的专业但是天天玩儿游戏的学生。

如果孩子因为喜欢玩儿游戏而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这算玩物丧志吗?让孩子把学习和爱好联系在一起,更容易启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孩子,能够在这个时候正确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去努力,而不是盲目阻止,说不定孩子的学习根本不需要督促。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靠自己内心的驱动力会很努力地学习。

家长的作用不是发挥控制欲,简单粗暴、不懂装懂地禁止,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梦想,甚至创造力。有些时候,家长逼孩子去学的根本不是孩子的爱好,而是家长自己的爱好。

如果我的孩子喜欢打游戏,我不会阻止。我会引导孩子去学习各种攻略,甚至和孩子一起制定策略,和孩子并肩作战。这样我就会和孩子因为游戏成为朋友。我会鼓励、引导孩子,为了更好地在游戏中战胜他人,就要更好地去学习课堂的知识。我会和孩子讨论游戏的设计缺陷和逻辑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孩子对游戏本身的思考,从而让他往自己设计出更好的游戏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告诉他,想要学习设计游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这样才会拥有进入游戏设计领域的资本。我会告诉孩子,我支持他将自己的爱好和未来的工作结合起来。

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孩子沉迷于游戏,不单单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有没有引导好孩子如何正确玩儿游戏。限制孩子上网也是一样的,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开阔自己的眼界,从网络上学习更多的知识,那么网络就会成为孩子掌握更多知识的平台。

不会玩儿游戏的家长知道孩子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如果不知道,去学习玩儿游戏吧。不亲身体验,是无法理解孩子的。

【(3)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攀比问题】

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中学生特别喜欢攀比,手机买了一个很快就提出要换新款的,家长很是烦恼,不知道该如何教育。

家长在发愁孩子喜欢攀比的时候,是否想到过这些就是孩子在跟自己的爸妈学呢?孩子是不是在家长和亲戚比、和朋友比、和其他同事比的环境中长大的呢?当家长责怪孩子喜欢攀比的时候,首先应该好好检讨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家里说,谁家的房子如何,车子如何,孩子如何,等等。

很多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会因为和同学攀比而觉得自卑,回家要求父母满足自己和同学攀比的要求,给他买这个买那个。父母此时就应该拥有对待攀比的正确心态。如果做父母的自己就有喜欢和别人攀比的心理,是无法处理好孩子这样的心理问题的,还会为自己无法满足孩子的攀比要求而产生自卑,甚至产生对不起孩子的心理。这会让孩子觉得攀比是对的,父母不能满足自己是错的,从而对父母产生怨恨和不满。这是教育的失败。

父母应该明白,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是没有用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可以拥有,自己却没有。如果自己想要拥有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做。家长批评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必须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应该如何做。

我女儿小学上的是所谓的贵族私立学校。我们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是离家近,当时学校宣传的是名校老师,管理严格。结果里面有很多各种各样背景的有钱人的孩子,班里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很差的。这些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平时在一起聊天就会比谁家的房子大,车是什么牌子的。因为整天穿校服,背学校统一发的书包,吃学校发的食品,所以无法攀比这些。

我们从来没有教育过女儿关注这些,直到有一天她从学校回来问她爸爸,我们家的房子多大?我们家的车都是什么牌子的时候,我们才感到惊奇,问她为什么问这个。她说中午午睡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说自己家的房子和车子,问到她,她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回来问问。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了这个学校的风气有了攀比的味道,所以马上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们告诉孩子,她的同学所攀比的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都是属于父母的,所以这些比较没有意义。作为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唯一真正能够拿出来比的。其他的,比如房子、车子、名牌产品等,都是父母努力创造的财富,不是孩子自己靠本事挣钱拥有的,所以比这个都是自己没本事的表现,将来长大也不会有出息孩子除了父母的东西,自己没有可比的资本。如果真要比,就要和班里那些学习好、老师喜欢的同学比学习成绩。那是自己的真本事,不是靠父母给的。要和这样的同学去交朋友,才能够进步,才能够超过他们,拥有自己的本事。那些想要和你比物质的,你告诉他们:“等我们长大了,自己挣钱的时候再比吧。我们要比也要比自己买的,而不是比父母给买的。”

我从来没有和人攀比的心理。我从小就是接受独立教育长大,我爸从来不拿我和任何人比。我觉得我就是我,我不需要和其他人一样,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快乐不是来自比较,而是来自我能靠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所以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她从小到大都没有被我们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过,因为我不打算培养一个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孩子。在我眼里,她和其他孩子根本没有可比性。我的孩子不在乎物质的攀比,甚至也不会和别人比学习。她只关注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与兴趣相关的知识。她任何行为都不是因为要和谁去比,要超过谁,而是因为她渴望成功的心态和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在我对孩子的教育上,很少遇到孩子和他人攀比的问题。

不过关于攀比,我曾经因为回答一个网友的问题,而表达过看待攀比这个事情的观点。网友的问题如下:狐狸姐,现在攀比现象很普遍,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心理。孩子在一起比学习,同事暗地里比业绩,朋友之间比收入。而且有一种说法是,攀比可以给人带来成长的动力。我自己也认为适当的攀比是有好处的,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攀比心理的形成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人觉得适当的攀比可以激发人积极向上的决心,有益于人的成长,但是我认为不尽然。我认为攀比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心理不健康的思维方式。我想区别就在对攀比这个词的深层次理解和定义上。

攀比是指在消费等方面一味比高,不甘人后。注意,这里的“一味比高"是在描述两种状态——不切实际和以他人为参照物。显然这与积极作用是不符合的。积极地鼓励自己向上,通过努力达到切合实际的目标。在中文中有另外一个词是在形容这种状态,叫竞争。竞争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争胜。有人认为攀比和竞争是同义词吗?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中文的博大精深造就了用词的准确性。其实英文中对攀比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用词:unrealistically compare。因此不论中文还是英文,对人类这种攀比心理都有相似的解释,那就是攀比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比较。

学习好、业绩好都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学习好可以得到老师的喜欢,同学的崇拜,进入好的高中、大学;业绩好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加薪提职的机会。而攀比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感受自己比别人好而满足了虚荣心而已。所以我认为攀比心态和竞争心态从目的上讲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不认为适当的攀比是有好处的。我们应该生活在拥有正确自我认知的客观现实中,应该为了提高自己去参与竞争,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而不是去不切实际地攀比,满足虚荣心。比如,体育运动员想拿冠军的心态是攀比吗?一个人想要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的愿望是攀比吗?不是,那是人为了达到自我设定目标的自我激励。他们不会把所有人都当作比较对象,他们只设定一个目标,就是做最好的那一个!而且实现这个目标是有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不因其他人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我从来不攀比,也没有教育孩子用攀比的心态去提高自己。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她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可以接近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别人如何与她没有关系。比如学习,我从来不让她去和谁比。学习成绩是一个客观指标,即使她得98分,全校第一,也不能说明她就是最好的。因为客观指标是1分才最好。她不能因为周围没有比较对象,就认为自己最好,从而失去竞争的动力。我认为用和别人比来教育孩子上进是不是明智的教育思路。她应该向1分去努力,哪怕周围的人都只得60分,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这种自我激励的心态与攀比实在无关。

我们也会关注学习优秀的孩子,但并不是为了让她和人家比,而是去学习人家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青春期父母自我培养的重点2:http://www.yulujidi.com/yuer/yingerhuli/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