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住的是男病房,旁边的一个病人有50多岁,是个大胖子,因为暴饮暴食患了胰腺炎而住院。这种病需要禁食,所以他每天全天打点滴。陪床的是他老婆,一个身材矮小瘦弱的50多岁的女人。这个男人稍微不满意,就冲他老婆吼叫,就像他老婆欠了他什么似的,他老婆也会哆哆嗦嗦地赶快照他吩咐做。陪过床的人都知道,病房陪床都是坐在椅子上,他老婆就这样坐在他床边的椅子上度过了好几个晚上。白天是他妹妹来替换他老婆,他对妹妹也是稍微不顺心就开骂。他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没有回来。
我住的是妇科病房,都是女病人。病房里除了6床是一个30多岁的因为崎胎瘤住院的病人,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需要做各种手术的病人。1、2床是老公陪床,3床是儿子、儿媳、老公换着陪床,4床是护工陪床。1、2床的老公对老伴都很好,也是每天跑前跑后晚上坐在床前陪护。3床的老太太每天会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忙得儿子、儿媳、老伴团团转,还是各种不满意。她老伴几乎白天都在,我就没有看他坐下过。他刚要坐下,老太太就让老头干这个、弄那个,不是让老头出去给她买吃的,就是让老头扶她到楼道里面溜达。我看着都替老头累得慌,毕竟老头也是快70岁的人了。
再说我爸爸。他从急诊住进医院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我去找一个护工。他告诉我,他不需要我陪,理由是我不如护工专业。但是我知道,其实是因为爸爸爱我,怕我晚上没有地方睡觉,心疼我。我父母都80多岁了,爸爸平时身体很好,就是年轻的时候做过胃切除手术,这次是吻合口溃疡;妈妈曾经摔过一跤导致脑出血也住过院,现在后遗症就是走路颤颤巍巍,耳朵听力下降。爸爸这次住院,妈妈因为帮不了什么忙只能干着急,结果耳朵急聋了。爸爸也担心妈妈自己一个人在家,就让我回家陪着。爸爸是一个心里永远首先考虑别人的人。
我是爸爸带大的,从小就没有接受过长大要孝顺父母的教育。相反,爸爸总是对我和弟弟说:“你们必须要学会独立,父母会比你们先老,所以我们靠不住,你们将来只能靠自己,你们能把自己养活好就算对得起我们的培养了。” 爸爸总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从小到大,我提任何要求时,都要说明理由,只要合理,爸爸都会满足我;我做的任何事情,只要爸爸认为合理都会支持我,还会教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一直到现在,爸爸都是我实现理想过程中最忠实的支持者。我从没有被阻止过不许做什么,只被这样教育过:你想要做什么必须想好,如果出现这个后果,我们不会为你承担。如果你确定可以承担,你就去做。我永远尊重和佩服你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每次爸爸这样提醒我的时候,我都会慎重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甚至爸爸会提前给我描述一个可怕的后果,让我思考我是否能承担这个后果,而且还告诉我不要心存侥幸,越存在侥幸心理,可怕的后果越有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一旦发现自己不能承担,自然就会选择放弃。但是我会认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他对我的阻止。 正因为我从小接受的都是爸爸给我的满满的爱和尊重,所以我也学会了给父母爱和尊重。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就是从观察父母如何相处和父母如何对待自己中学会的。我现在教育女儿的思路,就是在爸爸教育我的方式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 当时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我把他们接到我家来住。因为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所以很自然地就会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带到我家。比如他们特别爱收集各类废品,像用过的纸盒子、塑料袋等。以前我家储物室整整齐齐,他们过来以后,储物室很快就堆满了各种大型纸盒子和成堆的塑料袋。 每次看到有人抱怨父母或者公婆住到自己家,都把自己家当成他们的家,把很多不好的习惯也带过来,我就想,这是问题吗?要不就不要让他们过来,要不就让他们在你这里过得如同在他们的家一样。爱父母,不就是要让他们生活得快乐吗?我是这样想的,我爸爸从来都尊重我的选择,那么我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留出一个空间,让他们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习惯,让他们心里很舒服地生活在我家。这样既方便我照顾他们,也不会影响我的生活习惯。比如给他们一个房间,里面他们爱怎么乱就怎么乱;给他们一个储藏室,他们爱放什么就放什么。只要他们高兴就好。彼此尊重才是爱的前提。 我住院的时候是我一个人拿着东西去的,而且我要做的是一个大手术。旁边的病友问我谁来照顾我,我说我请护工,她们就说:“还是让老公来照顾好,有个安慰,要不你心里多孤独呀。” 可是我不这样想。 第一,我一想到我老公整个晚上只能坐在椅子上,帮我盯着输液装置,就心疼。我完全可以花钱雇一个护工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 第二,我不觉得生病就会感觉孤独,而且手术以后需要静养,老公整天陪着,我还要担心他吃饭、休息,完全做不到静养。所以我决定不需要老公陪。 第三,我的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耽误他的工作不值得。我喜欢有事业心的男人,而且我是一个精神独立的职业女性,必须要让老公放心地去工作,也必须要证明我是一个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人。所以我会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不让他整天替我担心。 我发现很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被父母尊重过,他们都是在父母的控制欲下,按照父母的要求长大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耐心地了解过孩子,听孩子说过话,和孩子讨论过问题。 一些父母很少能做到身体力行地给孩子爱和尊重的教育。爱和尊重有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关注对方的内心感受,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发挥控制欲。 对父母的爱,我觉得与其在他们死后放声大哭,不如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生活得快乐。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我觉得人生无悔包括对父母的爱和尊重,对丈夫、孩子的爱和尊重以及对自己的爱和尊重。 【(6)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 有一个朋友曾经给我发了一段对话,问我怎么看。 妈妈:“都上了高中了,该使劲学习了。” 儿子:“我得留着最后那年。就那么些劲,提前用了就没了。” 妈妈:"老师说你没用上全劲,不然成绩会更好。"儿子:"我可不想变成个整天就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妈妈:"爸妈可没门路,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可谁也指望不上。"儿子:“我从来没想着指望别人。” 妈妈:"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学习要紧,可不能谈恋爱呀。"儿子:"知道了,说八百回了。"我听过很多妈妈这样对孩子说。每次听我都替孩子发愁,让孩子使劲,这个劲儿怎么使呢?这句话等于没说。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使劲就能上去的,不是力气活。只能说这个儿子很聪明,告诉你,他要攒着劲儿最后使,这正好顺着你的意思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体力较量,如同最后的冲刺一般,平时就先放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