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育儿 > 婴儿护理

【育儿大百科-父母一定要知道:安慰宝宝的艺术】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3 14:11:08分类:婴儿护理

简介  
你的妈妈这样做过,妈妈的妈妈也这样做过。虽然没有任何史前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是人类处于史前文明时,妈妈们也一定这样做过。孩子们永远需要安慰,而妈妈们永远会围着宝宝"

【育儿大百科-父母一定要知道:安慰宝宝的艺术】

你的妈妈这样做过,妈妈的妈妈也这样做过。虽然没有任何史前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是人类处于史前文明时,妈妈们也一定这样做过。孩子们永远需要安慰,而妈妈们永远会围着宝宝"亲一下就不疼了"。

【育儿大百科-父母一定要知道:安慰宝宝的艺术】

安慰宝宝就像喂饱宝宝一样是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基本又重要的一部分,这两者也对宝宝的成长发育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多数安慰方式是一种本能,给宝宝一个拥抱,轻轻亲亲他,拭去他的眼泪,通常就足以让摔了一跤的宝宝又开开心心。但是,有时仅仅一吻不能让宝宝好起来,还要额外花点时间、努力和心思来安慰宝宝——特别是宝宝已经长大,情感已经复杂起来时。yipinjiankang.com

了解你的力量。对于两三岁的大人一样,每个宝宝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交方法。有些人初次见面就会与人谈笑风生,而有些人只能跟一两个朋友相处愉快。有些人每次进入新环境时都会充满热情,而有些人则会退缩,远远观望,直到做好与人相处的准备。要记住,有些孩子就是观察者,永远不想更进一步(参见第224页)。这也没问题。

注意潜在的问题。宝宝安妮想交朋友,但是人们受不了她的攻击性行为。宝宝杰米也想交朋友,但是他必须得大方起来。在宝宝的社交风格定型之前,帮助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如攻击性行为(参见第195页)和害羞(参见第415页),这很重要。

给宝宝很多练习的机会。能跟别的孩子多接触的宝宝——家庭成员多,参加游戏小组,常跟家人外出,上幼儿园——会更早学会社交。如果宝宝还没有这样的经历,可以考虑参加或组织一个游戏小组(关于如何组织游戏小组,参见第116页),或至少要多到附近的游戏场所走走,增加一对一游戏约会的安排。

不要施加压力。在宝宝还小的时候,父母强迫宝宝参加社会交往,通常不会让宝宝赢得朋友,获得友谊。这种方法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最终他会发现和别的宝宝一起玩耍其实很有趣。

【什么对宝宝最重要:向动物表示友好】

观察宝宝跟动物的交流,你就会发现,宝宝天生就知道怎么淘气——他会去拉小狗的尾巴,吵醒熟睡的猫咪,追逐吃点心的鸽群,还会用脚去踩人行横道上爬来爬去的小虫子。

宝宝对待动物比对待小伙伴更不友好。对宝宝来说,动物就像蔬菜、石头一样,仅仅是个物体,跟它玩就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而已。这些生物有长耳朵,有尾巴,有皮毛,有羽毛,或有其他有趣的附属物、遮盖物,对这些动物拉一拉,拖一拖,挤一挤。踩一踩,追赶一下,折磨一下,都会让宝宝开心不已。

但是,仅仅为了让宝宝开心就要"折磨"这些动物,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教导宝宝要尊重动物,这与教导他尊重别人一样重要。不教导宝宝善待动物,对他伤害的动物和宝宝自己都有不利的影响。让宝宝按下面说的去做:跟动物做朋友。让宝宝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动物,这会让宝宝在与各种动物相处时觉得更加舒适,也会对那些让他舒适的动物更加友好。养着小猫、狗狗和鹦鹉的亲戚家、宠物店、动物园、公园等,这些地方都可以让宝宝又快乐又安全地了解动物。

看书也是了解不同动物的好方法。先从简单的书开始,书中的图片最好是大一些又易于区分的农场动物和家禽,然后可以扩充到更宽泛的物种。

一般来说,宝宝都特别喜欢关于动物(例如狗狗和小猫)的书。

把动物带回家。在家里养宠物,会增加宝宝对动物的爱心。如果还没有养宠物,那就考虑收养一只吧。在宝宝还很小时可以养金鱼、豚鼠或仓鼠,这些要比小狗或小猫更容易照顾,但是乐趣也少一些(参见第78页)。如果你还没有养宠物的责任心,那就在花园、阳台或窗口的大树上挂上喂鸟器,当鸟儿停下来吃东西时,宝宝就会很高兴看到这些有羽毛的朋友了。

教宝宝宠爱动物的方法。宝宝喜欢用自己特有的友好方式对待动物。你要演示给宝宝看,如何安全又充满感情地拥抱和宠爱动物。首先要用宝宝的填充玩具来做演示:"看,要这样抱你的玩具熊——温柔地,慢慢地。这就对了。它就喜欢你这样对它。”或者让宝宝假装成一只小猫或小狗,你来温柔地宠爱他,摸摸他如果宝宝害怕动物,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他的恐惧(参见第90页)。而且一定要教宝宝警惕不熟悉的动物。参见第92页。

告诉宝宝不要伤害动物。跟宝宝解释:“动物也有感情,就像人一样,所以必须要小心,不要伤害它们。”拉尾巴,拉耳朵,扯皮毛,还有踢、拖、踩这些行为要绝对禁止:“这样会伤害动物,它们也会伤害你。”有些动物会原谅伤害它身体的人,有些就不会。为了宝宝的安全,这样的教育很重要。更多保护宝宝身边动物安全的内容,参见第92页。

教宝宝温柔地观察动物。看着蚂蚁慢慢爬过小丘消失不见,看着松鼠剥开花生,看着蝴蝶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上。当你看着这些景物时,告诉宝宝,蚂蚁们正在回家的路上,松鼠饿了想吃一顿午餐,蝴蝶多么美丽啊。偶尔抓一只昆虫放在干净的瓶子里,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它,但是最后要放它走,要跟宝宝解释,动物也想回自己的家。强烈反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这在小宝宝中很常见:捣碎虫子,踩踏蚂蚁,扯掉飞蛾的翅膀,等等。

不要让宝宝戏弄动物。戏弄动物(在小狗够不着的地方挥舞骨头,假装吃光猫粮)不仅不友好,还有潜在的危险。跟宝宝解释,打扰动物睡觉,不让它们吃东西,或拿走它们的玩具是不对的,动物不喜欢人粗鲁地对待它们。

【宝宝现在可以做什么】

20个月大时,宝宝应该会:●模仿你使用物品(19个半月)●用汤匙/叉子(不限于此)·跑注意:如果你的宝宝还没有到达这些标准,或者不会玩游戏和使用象征性词汇,请咨询医生。大部分宝宝的发育速度都是正常的,但还是需要评估一下发育情况。如果你的宝宝看起来难以控制、过度活跃,或是不爱说话、消极、孤僻、顽固,也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20个月大时,宝宝也许会:●把几个词连起来说●指出一幅熟悉的图●说出6个身体部位的名称●把手举起来扔球●理解一些时间的概念●用50个词20个月大时,宝宝甚至会:●用手指着认出4幅熟悉的图●用6个小方块搭宝塔(19个半月)你可能疑惑的问题好斗的行为“我们的儿子对他的小伙伴似乎总出现攻击的行为——咬人、推人、抢东西。我和先生都是很温和的人,所以儿子的行为让我们又吃惊又困惑。”

现在就断定孩子有没有遗传你们的个性还为时过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儿子的攻击行为是他的年龄和性别的特征,而不能预测为未来的人格。

【宝宝们好斗有如下原因:】

独立和个性的驱使。宝宝就像小鱼,池塘越来越大(可以扩展为游戏小组,游戏沙坑,日托,手工艺课,学前班),宝宝表现自己好斗的一面,会觉得自己更加强大,更有影响力。

挫败感。当宝宝能控制的环境范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多时,他就会沮丧。满足他这种控制欲望的唯一方法就是争斗:使劲儿咬他的伙伴,直到对方松手放开他想玩的玩具;使劲儿撞开抢他玩具的宝宝;把挡住视线的弟弟妹妹推倒。

自我中心,通常伴随着缺乏同情心。很多宝宝到了一岁半左右,仍然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还是不会对别人表现出关心和爱护。多数宝宝把伙伴看成是物体(想怎么样对待就怎么对待,或按自己的需要推来搡去),而不认为是跟自己一样有感情的人。

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即使宝宝知道打别人会疼(差不多到3岁时),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打人。成年人也会有这种冲动,比如想痛扁办公室里让你难堪的人,但是长久以来,内化的社会约束已经可以限制这种行为了,所以你会控制这种冲动。当宝宝认为别人让他难堪时,他也会有相同的冲动,但是他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冲动。

不能预见结果。当宝宝把小伙伴弄哭时,他也会感到抱歉,但是他还预想不到,不打人就可以避免这种不愉快的结果。

缺乏社会经验。人类天生就好斗,这对人类的生存很有帮助。社交技巧不是天生就会的,相反,要通过经验,效仿年纪大一点的人,反复尝试,反复听别人说教才能学会。

缺乏语言沟通的能力。宝宝的行为制造出的声音一定比他自己说出来的声音大。他还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或愿望,所以宝宝总是更喜欢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感受,这并不奇怪。

对因果关系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打人事件,可能只是宝宝做了个科学的社会实验:“嗯,我打了莱恩一下,他就哭了;如果我打约翰一下,他也会哭吗?"外在因素也会恶化正常宝宝的好斗行为,因此要尽可能消除和减少这些因素,就能减少宝宝的攻击性行为。这些因素包括:缺乏睡眠。也许宝宝最近正好减少了一次小睡,还没有适应过来。或是因为正在长臼齿,宝宝晚上醒过来了很多次。也可能是夜幕降临让宝宝不能安心。

肚子饿了。两餐之间间隔的时间太长了,或者是吃的东西里糖分含量太高,都会引发宝宝的粗鲁行为。

生病。突然变得好斗的宝宝可能是感染了病毒或得了其他疾病,也可能是疾病初愈。

生活变化让宝宝感到不安。如果父母去度假没有带上宝宝,而让新的抵抗好斗的行为宝宝不是天生就会驾驭好斗本性,他需要教导。以下建议会告诉你如何帮助宝宝:制定规则。机会出现时(例如电视节目中的一个人正在殴打另一个人,或你看到宝宝正在打架,或宝宝向你发火),要跟宝宝说清楚:当你生气、解决争端或想要东西时,使用武力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伤害别人也不对(“我们不能伤害别人!”)这个规则要反复强调给宝宝听,最终他会接受这个观点。

不要动粗。把不想回家的宝宝从沙坑里拉出来,在急着赶路时稍微推操挡路的人,或因为宝宝踢了小伙伴就打他,这些都会造成宝宝的好斗行为,当宝宝不高兴或沮丧时,他也会对别人动粗。相反,试着教会宝宝坚定而温柔地处理,即使在你生气或没有耐心时也要这样做。

选择中庸的方法。通常,多数好斗宝宝的父母,要么好斗并喜欢惩罚(这样的父母会体罚孩子),要么喜欢推卸责任(这样的父母根本就不管教孩子)。不要让自己成为这种极端。关于管教的内容,参见第127页。如果你的宝宝很好斗,那么设定限制和让他满足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同时还要给宝宝很多机会去选择。

注意宝宝的良好行为。宝宝打人、咬人以及其他好斗行为通常都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当他表现良好时如果没人注意和欣赏,他会觉得没有受到重视,因此会做任何事情来获得重视,包括咬他的伙伴。宝宝表现良好时,要多多关注(表扬、微笑、拥抱),表现不好时,要少一些关注(阻止他的行为并适量训诫)。

验证宝宝的感受。与某些行动不同,宝宝产生各种感情都是可以接受的(参见第343页)。当有人挡在路上,或当伙伴从你手上抢走了玩具时,你可以很生气,但是不可以为此打人。

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感觉。生气、失望、嫉妒、悲痛、恐惧……最终,宝宝将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感情,而不是用攻击行为。参见第204页关于“说出来”的内容。

找机会发泄情感。压抑、挫败或愤怒都会激发攻击行为。可以把这些情绪用适当的方式释放出来(参见第179页)。教导宝宝用安全、健康的方法表达情感,有助于他在解决问题时少使用武力。

了解宝宝的攻击行为。在任何年龄,疲劳的孩子都会表现出没有理性的一面。幼儿时期,宝宝失去理性的情况几乎都是由疲劳引起的。了解宝宝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疲倦(对多数宝宝来说,是傍晚和夜幕刚刚降临时),这个时间要避免参加活动,紧密监视宝宝。为了减少问题而安排游戏的内容,参见第200页。

驱赶烦恼。无所事事的宝宝会制造出很大的麻烦。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推测一下宝宝是不是累了,在他的攻击行为爆发之前,用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或活动来满足他。

尽量减少挫败感。宝宝的多数攻击行为都与挫败感有关。帮助宝宝学习日常生活技巧(如社交技巧、穿衣技巧、游戏技巧、吃饭技巧),不仅会减少挫败感,还会减少攻击行为。

用温馨的活动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每天休息时(尤其在宝宝特别疲倦的时候),你可以安静地抱一抱他,和他一起唱唱歌、伸伸手、踢踢腿,或进行其他安静一点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减少宝宝的攻击行为,也可以让你放松一下。

做不好斗的榜样。如果宝宝看到你用更成熟的方法解决苦恼的事情,使用语言而非武力,选择妥协而不是对峙,那他就很有可能会学着你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无论你能否成为一个榜样(当你对配偶、朋友或孩子发脾气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你对自己伤害过的人赔礼道歉。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参见第750页。

知道什么时候该旁观。宝宝之间的推推操操不会有伤害,也不需要大人干预。在不需干预的情况下插手阻止,会剥夺宝宝获得有价值的社会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宝宝正在学习,体验友谊是什么样的,和小伙伴应当怎样相处,以及相处不好时会怎么办。但是,如果挫败感更多来自社交技巧,那你就要教宝宝学会沟通和妥协。例如,如果两个宝宝因为争抢玩具卡车而打架,你可以再拿一辆玩具卡车来,让两个宝宝都开心。如果两个宝宝为一个能骑着玩的玩具发生争吵,有一方很占优势,而且房间里只有一个这样的玩具,那你可以建议他们“轮流玩”。如果宝宝们拒绝妥协,那就找个解决办法:"如果你们不能轮流玩,我就只能把这辆三轮车拿走了。”然后推荐一个有趣的,并且有大人看管的游戏活动。

知道什么时候要干预。如果两个宝宝的对峙情绪上升到了明显的暴力行为(打人、咬人或掐人),或其中一个宝宝明显要受到伤害了,就要站出来干预,及时阻止他们。你的第一反应应当是帮助受伤害的宝宝(如果有需要,要安抚他),而不是训诫伤害别人的宝宝。如果你的宝宝伤害到了其他宝宝,用其他活动吸引受伤害宝宝的注意力,同时把你的宝宝放在一边。要平静,不要生气,简略地跟你的宝宝解释,他的行为不能让人接受,还要解释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你踢帕克时,就已经伤害到他了”)。如果宝宝总是使用这样的行为,你可以警告宝宝这样做的结果(“今天所有活动时间结束前,你都要挨着我坐在长凳上",或“我们必须回家了”),但是不要威胁他,威胁只会让宝宝再次使用这些行为——纠正宝宝行为的努力就白费了。(其他宝宝有攻击行为时你该做什么,参见第206页。)不要偏袒。当宝宝与别的孩子打架时,有些父母会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会偏袒别的孩子,还有些父母只想知道是谁最先动手的。虽然这些父母都是出于好意,但是他们都没有站在最佳立场上。不管站在哪一边,都不公平。当宝宝打架时,一定要明断是非,因为打架的双方总是只考虑自己的权利。第一个出手打人的并不一定是最先挑起事端的。所以,即使需要干预,你应当只做个调停者,而不是偏袒一方或仲裁谁对谁错。谁是冲突的始作俑者都无所谓,你要做的就是让争端停止下来。

保持友好。失去控制权而产生的恐惧,足以让宝宝不愿面对高大的、他所爱的人的斥责。吓唬宝宝让他听话,只会让宝宝变成欺软怕硬的人。

不要说教。让宝宝知道,伤害别人以及用武力解决冲突是错误的,这很重要。但是,如果宝宝参加游戏小组后你唠叨个没完,或去参加游戏小组之前教训个不停,无法改变宝宝的攻击行为。事实上,这样的说教只会让宝宝不理不睬,甚至增加宝宝内心的恼怒,而产生攻击行为。可以说,你对宝宝攻击行为的注意,变成了一种"鼓励",这会促使宝宝使用更多攻击行为。

更换安排。当发生了攻击行为时,父母监督宝宝们的活动(例如吃点心、画画,或绕圈游戏),或把两个宝宝的注意力转向别处,就会让宝宝们恢复平静。通常情况下,在宝宝快要攻击别人时结束自由游戏,安排父母监督的一对一游戏,可以防止宝宝们打架。

一直监督。有时,即使是表现最好的宝宝也会对小伙伴动粗,所以应当紧密监督所有参与游戏活动的宝宝。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育儿大百科-父母一定要知道:安慰宝宝的艺术】:http://www.yulujidi.com/yuer/yingerhuli/2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