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精卵在子宫着床的那一刻起,直到怀孕20周,这段时间胚胎内各器官迅速发展,而遗传、药物、荷尔蒙、营养及氧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胎儿发育,在此时期生产称为"小产"。约75%的意外流产发生在妊娠16周以前,其中大多数又发生在妊娠8周前。小产后,女性需要养好身体,减轻小产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小产"可能是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中医认为流产的原因主要分为四大方面:
(1)血虚。孕妇身体气血不足,或因疲劳多虑、饮食不协调,孕前失血而体虚。
(2)气郁。孕妇会因心情抑郁而导致肝血失调,肝血偏虚就会导致孕妇心情更加抑郁。如果心情经常反复无常,就容易因血行不畅,造成小产。 (3)虚寒。孕妇因体质虚寒,造成体内阴寒日重,气血运行不畅,血脉受阻导致小腹冷痛。 (4)跌倒或受伤。中医指出“小产将养十倍于正产也”,意思是小产对身体耗损很大,相比于正常生产,需要花更多的心力与时间去调养。 盆骨、子宫是人体的中轴,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从尾闾到命门这一段区域是人的封藏之本,即藏元气、主一身生发气机的地方。小产的女性,子宫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就戛然而止了,这时需要敛藏和休养,以待将来孕育。 小产后,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休息 小产会导致子宫内膜受损,若过早地活动,很可能会延长阴道出血的时间,不利于身体恢复。一般来讲,小产后三天应卧床休息,并静养两周,避免过早地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 2.保持清洁 小产后子宫和阴道分泌物增多,细菌很容易因身体的虚弱乘虚而入,因此,每天应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勤换贴身衣物,勤换卫生巾,保持外阴干爽洁净;小产后应避免坐浴,以免不洁水流入阴道引发感染;小产后一个月内暂停同房,以防感染。 3.调节心情 引导产妇通过听音乐、看书、看碟片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平复情绪。争取产妇家人,特别是丈夫的关怀和照顾,帮助产妇逐渐消除因小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4.加强营养 产妇小产后因失血和心理压力,会变得虚弱。因此,应为产妇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品,通过加强营养供给,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健康。避免生冷、油腻、辛辣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小产后,子宫、卵巢等器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小产,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都要坐月子,其护理和调养方法跟大产基本一样。 思考与练习>>> 1.什么食物能够补养脾胃? 2.为什么说小产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3.产后便秘的调理步骤是什么?产后身体各部位恢复实操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头部、背部的穴位分布。 2.掌握面部、背部、腹部的实操方法和技能。 3.了解四肢穴位分布。 4.熟知盆底恢复的实操方法和技能。 5.了解上下肢的按摩方法。 头面部恢复 分娩后,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面部皮肤水分蒸发加快,皮肤角质层水分缺乏,皮肤不再像往日那般柔滑细致,脸上肤色开始不均匀,对护肤品的吸收也不好,肌肤容易衰老。用按摩手法或面部梳理器从下往上摩擦面额,反复进行数次,可消除面部肌肉紧绷,通经活络,加快血液循环。长期坚持不仅可使面部轻松舒适,还能使脸面红润光泽,并防止皱纹早生。一、头面部经络与穴位 1.面部经络 任脉:下巴窝。 督脉:眉心带发际线。 胃经:颧骨最高点带发际线。 大肠经:迎香穴。 2.面部常用穴位 面部常用穴位有承浆穴、迎香穴、听宫穴、睛明穴(眼角)、印堂穴(两眉中间)、鱼腰穴(眉的最高点)、攒竹穴(眼角上)、太阳穴、四白穴(眼侧)。 二、头面部恢复操作手法 1.提升拨经手法一 (1)自产妇迎香穴沿睛明穴往上提拉经眉中心(印堂)至眉尾(见图 5-2)。盆底恢复 女性在怀孕时,随着胎儿增大和子宫重量增加,骨盆底部长期压迫,容易造成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妊娠时,产道扩张,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产道损伤、会阴侧切等,盆底肌肉和筋膜因过度伸展弹性降低,因此产后女性的盆底肌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 盆底肌肉损伤早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症状。如果盆底肌肉没有及时康复,将逐渐发展为尿失禁(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漏尿)、子宫脱垂等。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功能检测及康复训练,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恢复到产前弹性及敏感状态,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一、产后盆底恢复特定穴位 1.尿失禁对应治疗穴位 产后尿失禁症状对应的治疗穴位有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维道、脾腧、肾腧、命门、腰阳关、归来、照海、曲泉。 2.尿潴留对应治疗穴位 产后尿潴留症状对应的治疗穴位有关元、脾腧、肾腧、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中极、膀胱腧。 3.阴道松弛对应治疗穴位 产后阴道松弛症状对应的治疗穴位有八醪、带脉、关元、天枢、神阙、气海、中极、足三里。 在上述部位做艾灸或者对穴位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状况。每日或者隔日1次,每次10~20分钟即可。 二、盆底肌按摩方法 (1)腰骶部顺时针打圈按摩49圈。 (2)腰骶部逆时针打圈按摩49圈。 (3)环腰部安抚3分钟。 (4)点按腰部八醪穴各1分钟。 (5)用拇指由下往上按摩尾椎骨3分钟。 (6)在尾椎骨处由上往下打八字3分钟。 (7)提拉腰部及尾椎部3分钟。 三、产后骨盆恢复运动 1.紧张运动 姿势:产妇仰卧,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起,腰部紧贴床面。 方法:运动时同时做3个动作,即用嘴吸气、用力收腹、臀部肌肉收紧,保持2秒后放松,再用鼻子呼气。重复10次。 骨盆腔底部肌肉训练开始得越早越好,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自 然生产的产妇第3天就可以开始进行锻炼了。 2.压缩运动 产妇取坐姿或躺姿,施术者引导产妇从背部往上推盆底肌肉至身体正面,保持肌肉收缩5秒,接着恢复原状,重复6次。 在收缩骨盆肌肉的时候,不用屏住呼吸,但要注意收缩肌肉的力量,而不仅仅追求次数。 3.提肛运动 产妇取仰卧位,双脚伸直,脚尖并拢。施术者引导产妇按如下步骤操作: 先做屈伸足趾动作,然后以踝部为轴心,分别向内、向外活动两脚,然后做提肛运动,使肛门交替收紧、放松;在收缩骨盆肌肉的时候,不用屏住呼吸,要注意收缩肌肉的力量,而不仅仅追求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