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育儿 > 育儿知识

【美国儿科学会-什么时候应该找医生?】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1 14:34:18分类:育儿知识

简介  
哮喘控制良好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活动,包括进行户外游戏和运动。但请父母注意观察,看孩子在户外或在运动时有无异常,是否出现了哮喘的症状或症状是否加重,并把观察结果告诉医

【美国儿科学会-什么时候应该找医生?】

哮喘控制良好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活动,包括进行户外游戏和运动。但请父母注意观察,看孩子在户外或在运动时有无异常,是否出现了哮喘的症状或症状是否加重,并把观察结果告诉医生。

【美国儿科学会-什么时候应该找医生?】

应该记住的是,患有哮喘的孩子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接受紧急治疗。原则是:发现以下情况的时候,你应该立即找医生,或考虑把孩子送去医院急诊室。

■孩子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并且情况看起来不断加重。特别是观察到孩子呼吸非常急促,而且吸气时胸壁内凹,呼气时发出有力的咕噜声。

■孩子的嘴唇或指尖发青。

■孩子看起来非常烦躁、困倦或神志不清。

■孩子呼吸时存在任何形式的胸痛。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你也不应该犹豫,而应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

■孩子出现发热,而且出现治疗无效的持续咳嗽或哮鸣。

■孩子反复呕吐,无法服用任何口服药或补充液体。

■哮鸣、咳嗽或呼吸困难导致孩子无法说话或入睡。

【治疗】

哮喘患儿需要一直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接受治疗。治疗的基本目标如下。

1.预防出现哮喘症状,如咳嗽、哮鸣、胸闷和气短。

2.让患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跑步和玩耍。

3.预防严重的哮喘发作。

4.用最小剂量的药物控制哮喘。

要想预防严重的哮喘,首先要预防轻度哮喘,你需要与孩子的医生一起制订“预防哮喘行动计划”。像交通信号灯一样,该计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部分,你们需要讨论每个部分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使用哪些药物。绿色计划是你每天采取的使孩子保持健康的行动计划。黄色计划包括你的孩子出现轻度哮喘症状时应采取的措施。红色计划包括你的孩子出现中度和重度哮喘时应采取的措施。你需要与医生一起为孩子制订书面的行动计划。

根据上述治疗目标,儿科医生可能开出处方或者为你介绍一名专科医生——小儿呼吸科或变态反应科(过敏科)医生,让他来诊断孩子肺部的情况。儿科医生可能为孩子制订一份居家治疗的计划,计划可能包括如何服药,以及如何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咳嗽或哮鸣的过敏原和刺激物。

医生会根据哮喘的性质来给孩子开药。治疗哮喘的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支气管扩张药,可以扩张气管并放松引起气管阻塞的平滑肌,有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快速缓解药”或“急救药”;另一类是控制性或维持性药物,用来治疗呼吸道炎症(肿胀、产生黏液)。

【■快速缓解药或急救药主要为】

短期用药。如果孩子哮喘发作,开始咳嗽和/或哮鸣,就应该给他用一些急救药。常用的急救药有沙丁胺醇等。通过放松气管周围挤压的肌肉,急救药可以改善气管阻塞,缓解哮鸣和呼吸窘迫。对于这类药物,医生一般按需开药。使用急救吸入器后,患儿的呼吸通常会改善几小时。不过,急救吸入器只能缓解症状数小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以通过以氢氟烷(HFA)为推进剂的按压式吸入器(或称"加压定量吸入器")给予急救药,也可以通过雾化吸入器给予急救药。

重要的是,如果在给予急救药后患儿的症状没有改善或改变,那哮喘么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判断是哮喘变严重,需要更强效的药物,还是问题不在哮喘,患儿存在感染或肺部疾病等其他问题。如果哮喘变严重,医生可能会开额外的药物,如口服皮质激素(通常是泼尼松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口服皮质激素是强效药物,可缓解气管的肿胀和炎症。

■控制性或维持性药物是每天需要使用的。这些药物用于控制病情,并减少哮喘症状发作的次数(包括白天和夜间的发作次数)。总的来说,控制性药物适合1周内哮喘症状发作2次以上的患儿,或每月有2次以上因半夜哮喘发作而醒来的患儿,或1年内需要口服皮质激素2个疗程以上的患儿,或因哮喘住院的患儿。

最有效的控制性药物是吸入性皮质激素。气管发炎通常会导致哮喘发作。通过控制炎症并降低气管的敏感度,这些药物有助于预防哮喘症状和哮喘发作,每日使用有助于患儿保持正常呼吸。吸入性皮质激素有不同的药物品种,它们都可以预防呼吸道炎症,通过使呼吸道对过敏原和刺激物的敏感度降低达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及减轻严重程度的效果。对婴幼儿来说,吸入性皮质激素可通过有面罩的按压式吸入器或雾化吸入器给药。使用按压式吸入器给药时需要一根塑料管,它被称为“间隔装置"或“储雾罐”,可以使药物微粒扩散,从而直达患者肺部内的细小空间。如果没有间隔装置,大部分药物会到达患者咽后部并被吞咽到食道,而不能被吸入肺部。对婴幼儿来说,使用吸入器时很可能还需要一个面罩——将面罩(小号或中号的)置于面部,使其贴合紧密,让患儿呼吸几次。大一些的患儿使用的间隔装置带有吹嘴,这要求患儿缓慢吸入,并屏气10秒。吸入药物之后,让患儿漱口或刷牙非常重要,因为这类药物间隔装置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对肺部非常有益,但对牙齿有损害。

另一种吸入药物的方法是使用雾化吸入器(有时使用呼吸机)。雾化吸入器的压力装置由一根细管与装有药物的瓶子相连接。雾化吸入器通过压力作用将瓶中的液体变为雾状,让患儿吸入肺部。婴儿使用雾化吸入器的时候也需要戴一个可以良好贴合的面罩。如果面罩贴合不好,大部分药物从雾化吸入器中喷出之后会散布在空气中,不能被患儿吸入到肺内。

患儿不哭闹时给药最理想,因为哭闹会减少到达肺部的药量。让患儿吸药时不哭很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多数患儿都会接受。

虽然这两种方法同样有效,但是患儿可能在使用某一种方法时更配合。急救药(如沙丁胺醇)通过雾化吸入器吸入可能更有效,而且通过雾化吸入器吸入的沙丁胺醇的剂量通常比通过按压式吸入器吸入2次的剂量大得多。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与呼吸道炎症有关的化学物质(白三烯)的活性。这类药物只能口服(有片剂、粉末状冲剂和咀嚼片),其药效不如吸入性皮质激素,但与吸入性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时,它们可能非常有效。对所有有持续性哮喘症状的患儿,我们都建议使用消炎药、吸入性皮质激素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另一种让患儿吸入药物的方法是使用干粉吸入器。它们不需要任何推进剂就能释放药物。患儿必须主动用力才能将药物粉末吸入肺中。

作为预防措施,定期使用这些药物效果最佳。通常药物预防失败是因为没有持续用药。在孩子感觉良好时给孩子用药可能比较难,但是让孩子养成用药习惯,比如总在刷牙之前用药,可以使每天用药变得容易得多。

【哮喘】

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孩子用药。注意:不要太快停药,不要擅自减少推荐的用药次数,不要不经医生允许就给孩子换药。根据一些患儿的病情,医生可能一次开出很多药物来控制哮喘发作,当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如果你对某一治疗方案有疑问或不知道怎么用药,请向医生咨询。

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以免干扰孩子的睡眠、活动或运动。如果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你需要重新评估应对哮喘的行动计划,可能是哮喘的诱因没有得到控制、孩子用药的方式存在问题或者孩子需要更多或不同的药物。有时,哮喘药物无效的原因可能是你的孩子没有患哮喘或患另一种疾病。儿科医生会为孩子进行全面检查,查出导致哮喘恶化的原因,并考虑你的孩子是否需要转诊至儿童哮喘专家。

【预防】

哮喘常见的过敏原之一是室内尘螨。由于你不可能完全消灭环境中的灰尘和其他刺激物,你在家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孩子暴露于灰尘以及减轻孩子的哮喘症状。

■用专用的防过敏原床罩盖住床垫和枕头。

■选择可以机洗的枕头和被子。

■每周用热水清洗一次床单、毯子、枕套、抱枕和毛绒玩具以杀灭尘螨。

■尽量不要在孩子房间里放毛绒玩具。

■不让宠物进入孩子的房间,如果孩子过敏,考虑将宠物送走。

■用吸尘器清理地毯及用掸子清扫家具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待在家里。

■考虑买一台特殊的空气过滤器(如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或HEPA过滤器),保持孩子房间的空气清新。

■可能的话,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因为尘螨和霉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

■在家中避免使用香水、有香味的清洁用品或其他有可能成为刺激原的芳香类产品。

■修理漏水的管道,这样可以减少家中的霉菌。

■让孩子远离香烟、雪茄和烟斗,以及炉火周围的烟雾。

■不要让任何人在你的家中或车内抽烟。

【湿疹】

虽然许多患者和医生不时交替使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这两个词,但是湿疹是多种皮肤疾病的总称,以红色的痒疹为特征,而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是儿童湿疹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急性湿疹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起皮,或皮肤发红、潮湿、有液体渗出。当湿疹持续很长时间,皮肤就有可能变厚、颜色变深,并形成痂皮。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多发生在有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或环境过敏家族史的婴幼儿身上。虽然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很明显遗传因素对特应性皮炎有一定影响,然而两者的关系并不清楚。此外,孩子通常先患特应性皮炎,之后才患上述其他疾病。

一般来说,特应性皮炎会发生于3个不同的时期。

婴儿期。在孩子几周到6个月大的时候,特应性皮炎一般表现为脸颊、额头或头皮瘙痒、发红,并出现小丘疹,这些小丘疹还可能扩散到躯干和四肢。虽然特应性皮炎很容易跟一些其他皮炎相混淆,不过严重的瘙痒通常是其突出特征之一。很多患儿都有可能在2~3岁的时候有所好转。

儿童期。4~10岁儿童的特应性皮炎通常发于肘部和膝部的皮肤,有时还发于手腕背面和脚踝外侧。常见特征之一是红色鳞屑状斑,由于过度抓挠,局部可能干燥、结痂和发炎。时间久了,皮肤会颜色变深并变厚。

青少年期及成年期。特征是皮肤瘙痒,而且干燥、起皮,发生于12岁以上的孩子身上,而且可能持续到成年期。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美国儿科学会-什么时候应该找医生?】:http://www.yulujidi.com/yuer/yuerzhishi/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