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拥有美丽没有人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即使再优秀的人,精力和体力也是有限的。
两千多年前,孔子即认为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就是“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不“越位”,这才算得上是“君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举步维艰,正是因为没有抵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习惯像“超人”一样大包大揽身边的事情,凡事追求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的确,没有人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即使再优秀的人,精力和体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凡事苛求自己,让自己扮演的角色太多,非要把自己拔到那些完不成的极限和遥不可及的高度,怎能不心受折磨?作为IBM公司的总裁、美国商场上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汤玛士·华生的能力毋庸置疑,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认为公司上下没有哪一部分能离得开他,因此密密麻麻的日程塞满了汤玛士·华生的每一分钟。
后来,汤玛士·华生感觉到生活如同失去了重心,每天都心神不宁、疲惫不堪……先是嘴上起泡,接着是出现各种上火症状,后来胃也开始不舒服了,血压也持续升高,而这加剧了他工作上的失误,甚至在一次工作中晕倒。yipinjiankang.com
到医院一检查,汤玛士·华生被诊断出心脏病,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华生一听,如晴天霹雳,他立刻焦躁地说: “那哪儿行!我们公司可不是一个小公司啊,我又是公司的总裁,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有忙不完的工作等着我,我现在怎么能安心住院呢!"医生无奈地看着华生,没有再进行劝说,只是邀请华生一起出去走走。一直走到郊外的墓地时,医生指着一个坟墓轻轻地说: “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躺在这儿,是不是?那时候,因为你的离开,公司就不照常运作了吗?公司就会关门大吉了吗?"听完这番话后,华生站在那儿沉默不语,思索良久, “是啊,我每天忙忙碌碌,将公司的大小事情都包揽下来,这就是我觉得越来越累的原因吧?!如果我离开了,我的工作会有人接手来做,而公司依然可以照常运转。”
依照医生的指示,华生向IBM的董事会递上辞呈,安心地住院接受治疗。结果,IBM并没因此而一蹶不振,至今依然是蜚声国际的大公司,而华生本人也获得了心灵上的平和与安宁,生活渐趋平缓。
就像华生所感慨的那样,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追求“事事通",结果往往只能是“事事空”。因为,扮演的角色越多,身心越容易疲惫而沉重,也就忘记了自己最初努力的目标。
认识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后,我们在深感身心疲惫之时,就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是否“越位”了,并且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地剔除一些“不为”,在有所作为的同时也要有所不为。
这并非不思进取、消极遁世、慵懒沮丧、驻足不前,要知道剔除“不为"之后,沉淀下来的往往才是最有可能有所作为的方面,如此,便可放下许多的事情,让每天的生活闲不住也累不着,拥有简单而安然的幸福,进而满怀信心地走好后面的路,让整个人生显得更加潇洒和美好。
我国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有一个书斋,他亲自取名叫“有不为斋”,更是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林语堂的一生,的确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鉴于林语堂先生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蒋介石对其倍加推崇,想要给他一个官位。在一般人看来,这自是荣幸之至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林语堂却指出;有的文人可以做官,有的文人不可以做。对此,林语堂有自己的解释,自己对官场上的生活是无论如何也吃不消的,一怕无休止地开会、应酬、批阅公文,二不能忍受政治圈里小政客的那副尊容。
对于此,林语堂曾说: “写作的时候,也是我最快活的时候。”为了“最喜欢做的事”,他断然一生“不为”于做官, “有所为”于写作,最终成为海内外知名度最高的文学家之一,对我国当代文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林语堂先生一生“不为”于做官, “有所为”于写作,最终获得了心灵上的平和与安宁,文学事业蒸蒸日上。他的事例告诉我们, “有所不为”比“有所为”更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更难做到。
英国作家弥尔顿说: “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不让那些“不能”的繁乱干扰我们本该简单的行事方式,我们就一定能全方位地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疲惫时静下心来,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放开“满把抓”的拳头,这是历尽跌宕起伏后对世俗的一种坦然,是运筹帷幄、充满自信的一种流露,如此,为人的洒脱与气魄便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事情便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