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小海龟们一起跳入大海,游到别处去了。老海龟这才舞动四肢并且伸长脖子,想把身体翻转过来,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翻不过来。几个渔民正好经过海滩,轻而易举就抓住了这只百岁老海龟,高高兴兴地把他抬了回去。
老海龟想,如果刚才不是为了顾及面子,而是让小海龟们帮助他把身体翻转过来的话,自己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叹了口气,自我安慰道:“还好。自己被抓时的狼狈相没有让小海龟们看到,总算没有在他们面前失面子。”
不要以为老海龟笨,有人比它更笨。
阿强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个朋友到这个城市看他。阿强陪着朋友在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阿强身上只有50元钱,这已是他所能拿出的招待好朋友的全部资金了,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儿,可朋友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阿强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走了进去。 两人坐下来后,朋友开始点菜,当她征询阿强的意见时,阿强只是含混地说: “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5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可是朋友一点儿也没注意到阿强的不安。她不住地夸赞这儿可口的饭菜。阿强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结账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阿强走来。阿强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朋友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阿强说:“阿强,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都会有很强的自尊心,都会爱惜自己的面子,谁也不愿意自己脸上无光。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遵循“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原则,这口气如果不顺畅的话,就会感觉到自尊心遭受打击,面子受到损伤。 所以人们往往在面子与利益的权衡上采取一种务虚而不务实的态度,把面子放在第一的绝对不可动摇的位置,甚至不惜伤害自己以争面子,比如,“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宁可伤身体而不肯伤感情”、 “死要面子活受罪"等,都是损害自己以争面子的做法,若不是万分必要,切不可轻举妄动。 孔子说: “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和”不是"和睦”的意思,而是要求人们在施行礼仪的过程中节制欲望冲动,量力而行,不可过度讲排场、撑脸面。面子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子是靠别人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呢?如果我们自身的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话,别人就会由衷地佩服你,会向你投出欣赏的眼光。这样,我们活着才会有更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自身做得不好,自然也就没有多少面子可言了。 究其爱面子的心理,根源就在于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内心忐忑不安。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件商品时,往往考虑虚荣比考虑价格的时候多,没钱的自卑像魔鬼一样缠得他们犹豫不决,最终屈服于虚荣,勉强买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于是,社会中有了一种怪现象,越穷的人越不喜欢廉价品,越是没有钱的人,就越爱花钱去显示自己。 【学会忽略你得到的会更多】22 其实,真正有钱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脚。有一位拥有数家公司的董事长,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大都随便点一些菜,几杯清茶,仅此而已。他的衣着也很普通,但整洁,并不是什么名牌。他的车子也不是奔驰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辆代步车而已。他的公司业绩很好,而且个人的资产也不菲,但他丝毫没有受虚荣所累。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随便和俭朴的,有的都近于邋遢,而事实上,这些人中不乏富豪之人。 面子有时是唬人的面具,光为面子活着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实,一个人有无面子的关键不是富与不富的问题,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品德。有时,“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真正的智慧是存在于平易之中的。喜欢把富有显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稳之气,有浅薄肤浅之心。生活中的你我还是客观实际一些,让“里子”充实一些,拥有一份平实的内涵,拥有一份坦荡的快乐,有什么不好呢?攀比心理要不得学会忽略选择放下某机关有一位小公务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未见,小公务员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让这位公务员羡慕不已。自从那次聚会之后,这位公务员重返机关上班,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他说。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嘛!”他的同事安慰说。 “够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公务员懊丧地跳了起来。 “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我也犯不着买车。”他的同事看得很开。但这位小公务员却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有一项调查表明,95%的都市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 这是为什么呢?潜藏在人心中的好胜心理、攀比心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我们总把他人当作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过得比别人好,总拿别人当参照物,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于是,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资、比资格、比权力;生活上要和邻居比:比住房、比穿着、比老婆,就连孩子也不放过,成了比的牺牲品。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个高下,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扬;不如别人者便想着法子超过他,实在超不过便拉别人后腿,连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和别人比较,不如别人时便积极进取,争取更上一层楼;比别人强时便谦虚谨慎,乐观待人,岂不更好?在一家公司当干事的老王,就是因为自己被少评一级职称,少长两级工资,便耿耿于怀,终日喋喋不休,有时甚至出口大骂,已发展到精神失常的状态。朋友劝其想开些,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久便得绝症去世了。细想起来,实在不值得。如果早早地自我调节,看到人家事业有成时,如果自己从中看到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也许下一次涨工资的就是自己了,总之,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结局就不会如此了。 【学会忽略,你得到的会更多】23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能气死人,就看我们怎么比,看我们能否调正自己的心态。 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胜过别人。太要强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强的人比,结果由于心灵的弦绷得太紧了,损耗精神,很难有大的作为。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 “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中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一个人只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虚此生。千万不要因看到别人的一点长处就失去心理平衡。每一个人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美丽,我们能说大拇指就比小拇指重要吗?一味和别人比是件不聪明的事,因为即便胜过别人,又会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危险。古人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太冒尖,在各方面胜过别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击;而与世无争者反而不会树敌,容易遭人同情,所以说“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 其实,最好的处世哲学还是不与人比,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干吗要和别人比呢?如果心里难受,实在要比的话,倒不如把自己当作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昨天比,这样既不会沾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一层楼,岂非自求多福?不要过分地和别人攀比,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目标,幸福的形式是多样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别人都是毫不知情的旁观者而已。同样的道理,别人的痛苦我们感受不到,我们看到的别人所谓的幸福极可能只是一种假想。一个住别墅的商人可能欠债百万,一个开奔驰跑车的企业家可能已经濒临破产,一对手挽手走进饭店的夫妻可能刚刚协议离婚……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别人身上,实实在在地过自己的日子吧! 不比较,学会知足这世间,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仓无余粮、柜无盈币;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车、娇妻美妾;有的人丑妻、薄地、破棉衣……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常让我们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看到人家结婚,车如龙、花似海,浩浩荡荡,既体面,又气派。想想当年的自己,几斤水果、几斤糖,糊里糊涂地就和自己的男人圆了房,心里就屈。 看到人家朝有提拔,暮有进步,今日酒吧,明日茶楼,而自己却是总窝在家里,像只冬眠的熊,心里就酸。 看到人家逢年过节,送礼者踏破门槛、挤裂墙,而自家却是“西线无战事”“顿河静悄悄”,心里就妒。 看到人家儿成龙、女成凤,而自家小子又倔又犟没出息,心里就怨……看看别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这比来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比掉了自己本应有的一份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