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收集一点幸福的证据。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幸福的证据。
退一万步讲,哪怕世界上只有一对佳偶可以白头偕老,为什么就不能是你?对爱情的理想还是要有的,万——生一世了呢?刘容:美好的外表下,有颗"铜豌豆"一般的心◆2013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记得2014年年初的某一天,我的大学微信群突然炸锅了,大家都在说着一件事儿:校友刘睿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金话筒”奖获奖者。
有趣的是,每到这种时候,总能窥见众生百态。大家都挺激动,但激动的点完全不同。有的人是惊喜,有的人是质疑。毕竟,26岁就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是一个奇迹。
不过无论如何,当晚星光灿烂的舞台和荣誉通通属于她,那份多年潜心奋进的心路历程也不需为任何外人道。更何况,梦想达成的喜悦和成就感谁也抢不走。 始终明确,始终坚定我跟刘睿是很好的朋友,我们常常约在咖啡馆聊天。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内心强大、目标极其清晰明确的姑娘,也是一个非常棒的媒体人。她对“看世界”这件事的兴趣和渴望超乎常人,不断地行走,不断地观察,是她愿意为自己争取的最宝贵机会。 为什么说她目标极其明确,我举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了。大家在本科新生报到的第一天都会怎么安排呢?无非是新鲜劲儿十足地在校园里逛一逛,和新来的同学认识一下扯扯闲篇儿,视察一下未来四年的食堂档次高低,观察一下班里的男生质量如何,估计这一天就过去了。 然而,据刘大美人的一位同学反映:“在新生报到第一天,我在宿舍楼下碰到刚认识的刘睿,当时她正背着双肩书包往外走,我问她干吗去?她居然回答说,我去自习室学英语……”没错,刘大美人一进大学,就是公认的班花,而这位班花在入学第一天,就作出了最酷最特立独行的决定:去上自习。 “哈哈,我在大学四年间,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院学生会的活动之外,就一个想法,就是学好英语,毕业之后出国。尤其是大三开始,我的努力方向就更明确了。 “我学英语的确挺拼的,直到现在每每想起那时候,我都很感谢自己,我觉得只要你特别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会达成自己的愿望。” 大三时,刘睿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更专注"的环境,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起来,背着装满复习资料的双肩包,一个人从暖和的宿舍出来,跑去隔壁的第二外国语学院看英语。她说那里的语言学习氛围更浓郁,不少学生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开始大声朗读背诵。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过得真是挺单调。清晨读书两小时,然后去吃早餐,再去上自习,因为雅思考试有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嘛,所以每天都会规划,上午哪两部分,下午哪两部分。这种状态保持了一年多时间,真的非常枯燥。” 除此之外,刘睿还经常从位于东五环的传媒大学,坐两个多小时车去北四环外的五道口参加免费的雅思模考。她说自己非常重视申报学校信息的采集,只要听说哪个高分考生要做分享,或者哪个著名大学来华做宣讲会,再远她都会跑去听。 “其实这个过程给我收益很大的,而且认识了好多优秀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在王府井参加一个伦敦大学的介绍讲座,遇到了一个师姐,当时她说想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于是有好多人打击她,说做主持人就已经很好了,干吗要出国呢?“当时那个师姐跟我说的一席话让我现在都记忆深刻,她说卓越永远只是少部分的人,其他的人可能希望通过他们的说服,让你变成和他们一样平庸的人,所以你必须要坚守你自己,决不能因为别人的话而动摇。” 刘睿说,现在那位师姐已经是第一财经的当家主持了。 “回国这么多年之后,再碰到当年一起考雅思的人,发现他们都非常非常优秀,比当年的他们又高出了很多个台阶,我心里非常高兴。” 考入伦敦大学,梦想照进现实刘睿的目标清晰,一是体现在苦学英语的方向感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她对于未来学校的选择。 “我当时挑选学校只有两个条件,一是名校,二是大城市。第一因为回国找工作的话,名校当然更有优势;第二就是大城市的视野、环境、理念、机会都会不一样。所以目标就很清晰了,就选择了伦敦大学。后来也就如愿以偿地考上了。”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表面都只是一则消息,仿佛顺理成章,但如果不把这背后的谋划、辛苦、枯燥、坚持、耐力全都一点一点地描绘出来,有多少人会尖酸刻薄地以为自己只是运气不如人?刚到英国不久,享受梦想实现的成就感没几天,刘睿又找到了自己下一个目标。 “我们国王学院和BBC只有一街之隔,当时我就觉得,我能去BBC里待一待多好?结果刚好入学不久,BBC就举办了一个面向所有在英华人的知识竞赛,而且我还获得了第一名。在这次知识竞赛中,我还认识了一个著名的制片人,没想到这位制片人又帮我提供了另一个机会。” 机会这东西总是有着一副贱兮兮的嘴脸,没有出现的时候,仿佛永远也不会出现;一旦出现一个小的,后面就会紧跟着另一个大的,或者是一大堆机会。 临近年底,制片人好友突然给刘睿打了个电话,说BBC在年底要做一系列宣传圣诞节的短片。于是刘睿毫不犹豫地加盟了。 “那个片子我还真是下了不少工夫,最后我那一期短片得到了不少好评,于是我就得到了在BBC实习的机会。接下来将近半年的时间,我觉得自己像伦敦市民一样,融入了英国社会,每天采访,做新闻,八点上班,五点下班。 “当时我每天都要做街头采访,回来自己做短片,写采访手记,发到BBC网站,工作量还是挺大的。后来我还参与了BBC一个面向华人播出的节目,叫《英伦之窗》,有点像咱们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形式吧,以留学生的身份,与另外两位英籍华人聊英国大选。” 我很惊讶地问她,你一个刚刚读研的小姑娘,能聊得了英国大选这种政治性话题吗?还是跟BBC的工党主席一起聊?刘睿说,那个时候为了做这个节目,为了能在现场侃侃而谈,确实做了很多很多功课,也在不断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她说这一次经历让她发现,英国的主持人都是学经济或者法律专业出身,如果你没有专业背景,只是一个播音员、发声器的话,是不能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