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芝麻,捡西瓜,失小而得大抓大放小的道理谁都明白,无须强调。但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如何抓大放小?这个问题估计并非所有人都能回答得出来。这里需要讲明白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大与小,不要仅仅理解为金钱、财物、名声等实利,我们讲的大与小包罗万象。
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仔细理解体会孟子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认识得失问题大有裨益。说到底,得失问题的本质是抉择问题,而抉择的根本是一个人的价值观问题。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伯夷、叔齐二人决意不为周臣,不食周粟。兄弟俩到一个叫首阳山的地方,靠采集山上的野菜充饥。一位妇人看到后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二人于是绝食而亡。面临得与失,必须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大与小。
这里我们不讨论其他,只谈老板的得失观。企业是老板的第二生命,没有什么事情比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壮大更重要的。对于老板而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心中最重的秤砣。遇到任何问题,都得用这个秤砣来称量。以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来衡量事情的大与小,而不是以金钱财物等的多寡来判断,这样的思维便找到了准星。
凡利于企业发展的就坚持,凡与企业发展有害的就抛弃。《墨子》:“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两利相形,则取其重。比较两件有害的事情,选择害处小的;比较两件有利的事情,选择利益大的。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此已经有十分明确的认识,现代企业老板的认识应该更加全面深刻才对。yipinjiankang.com
【—财富是思维能力的产物】
小眼前之小利益,大长远之大利益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这段时间,广东东莞简沙洲一带有400多家大大小小的生活用纸加工厂。他们的经营模式就是赚快钱,大部分生产出来的卫生纸是一些劣质货,能卖出去就行。至于“品牌”,做坏一个再重新做一个。在生活用纸紧缺的市场背景下,生活用纸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赚快钱”成为许多企业老板的常规思维。他们不考虑什么信誉和品牌等,甚至认为注重质量和品牌的企业太笨。同一时期,广东新会和中山真有这么两家"笨"企业,它们是“维达”和“洁柔",这两家企业坚决不"挣快钱",把产品质量和品牌视作企业生命线。经过行业的大浪淘沙,那些赚快钱的企业陆续都被淘汰了,而“维达”和“洁柔”不但生存下来,而且都变成了上市公司。
有这样一个故事:年轻人向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出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年轻人面前,让他选择。年轻人毫不犹豫选择了最大的一块西瓜,而富翁则选择了其中最小的一块西瓜。富翁很快就把小块西瓜吃完了,然后又拿起剩下的那块西瓜吃起来。年轻人明白了,只顾眼前利益,不一定能得到最大利益。
有智慧的老板分得清什么是眼前利益,什么是长远利益。但是总有人分不清,误将眼前利益当作最大利益,殊不知这是在提前消费企业的未来。只顾眼前小利益者,往往忽视企业的长远大利益。近利是愚者的诱饵,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里只有近处的树叶而看不见远处的森林,只关注水渠中的小鱼而看不见远处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