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百川入海,就须常念“忍”字诀,不但要忍别人所加的侮辱詈骂,而且要在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鄙之念不生;在富贵顺遂的顺境里,忍骄矜沉迷之心不起。这样,才能做到根除烦恼,心静如水,才能体现忍者的心胸比海阔。
许多人都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信奉着一个字——“忍”,虽然信奉“忍”字的人很多,然而真正了解其内涵的人却少之又少。许多人将一幅幅的“忍”字悬挂于客厅、卧室之中,然而其中的很多人就像“叶公好龙”一般,喜欢的不是真“忍”,而是书画上的假“忍”。
忍辱是制怒的一部分,在面对一些无理取闹之人的讽刺与侮辱时,能够释放于心外才能制怒。
要知道,如果我们欲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时刻注意学会制怒,不能让浮躁愤怒左右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人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而怒容满面,甚至与其他人大打出手,这是欲成大事者的大忌。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克制愤怒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些怒火横冲直撞而不加抑制的人是难成大器的。明朝几经沉浮的官员李三才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明神宗时,曾官至户部尚书的李三才可以说是一位好官,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曾经极力主张废除天下矿税,减轻民众负担;而且他疾恶如仇,不愿与那些贪官同流合污,甚至不愿与那些人为伍。但是他在“忍”上的造诣却太差。有一次上朝,他居然对神宗说:“皇上爱财,也该让老百姓得到温饱。皇上为了私利而盘剥百姓,有害国家之本,这样做是不行的。”李三才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说话不客气的行为也激怒了神宗,因此他被罢了官。 后来李三才东山再起,有许多朋友都担心他的处境,于是劝他说:“你疾恶如仇,恨不得把奸人铲除,也不能将喜怒挂在脸上,让人一看便知啊。和小人对抗不能只凭愤怒,你应该巧妙行事。”李三才则不以为然,反而认为那样做是可耻的,他说:“我就是这样,和小人没有必要和和气气的。小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家伙,要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可没过多久,李三才又被罢了官。 回到老家后,李三才的麻烦还是不断。朝中奸臣担心他再被重新起用,于是继续攻击他,想把他彻底“搞臭”。御史刘光复诬陷他盗窃皇木,营建私宅,还一口咬定李三才勾结朝官,任用私人,应该严加治罪。李三才愤怒异常,不停地写奏书为自己辩护,揭露奸臣们的阴谋。 渐渐地,他对皇上也有了怨气,并且毫不掩饰自己愤怒的情绪,他对皇上说:“我这个人是忠是奸,皇上应该知道的。皇上不能只听谗言。如果是这样,皇上就对我有失公平了,而得意的是奸贼。” 最后,神宗再也受不了他了,便下旨夺去了先前给他的一切封赏,并严辞责问他,于是李三才彻底失败了。 古人常说“喜形不露于色”,而李三才却不明白这一道理,不分场合、不分对象随意发怒,自然只能产生失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