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归零,从零开始打造新辉煌有成就者众,善归零者寡。有的人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不但自己难以忘怀,希望别人也能记住。即便有一点点小小成就也生怕别人想不起,逢人便讲,一有机会就谈论自己曾经如何如何,说者津津有味,听者索然寡味。人前不谈自己,人后少说别人。自恋不是自信,自恋是病,真正自信的人不会自恋。智者不会留恋过往,是非成败要清空,曾经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不把过往当包袱,轻装上阵,才能风轻云淡。
成绩归零,就是不吃老本。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成就未来。有的人抱着成绩就止步不前,时不时拿出来炫耀一番,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总盯着过去,就难以放开手脚开拓未来。重新开始,重新发力,方能奋进不息,吃老本难有新作为。年营销数千亿元的华为从来不搞什么周年庆典,任正非的低调源自他的归零心态。2010年,华为首次上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开会时,华为一位高管对大家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我们公司上了世界500强名单。"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从来不提什么“世界第一”。任正非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成功的可靠向导。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功,迷信过去的成功经验。"任正非看来,企业或组织如果背负成功的包袱,离死亡就不远了。他认为,华为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公司,要求高管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华为高管很少说过去的辉煌,只谈美好的未来。当别的企业在讨论五年规划的时候,华为已经在筹划一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海尔张瑞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人不成熟的五大特征》。文中讲,人不成熟的第一个特征是"立即要回报";第二个特征是“不自律”;第三个特征是“被情绪所左右”;第四个特征是"不愿学习,自以为是,没有归零心态";第五个特征是"做事不凭事实靠直觉,不靠信念靠人言"。在第三个特征中,张瑞敏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这是很幼稚的表现,让别人一下就看到底了。现实生活中,要养成“三不”(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三多”(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提建议应该用"三明治"方式——赞美,建议,再赞美。赞美不等于拍马屁,赞美有四个特点:真诚、发自内心、被大众接受、无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赞美,就是拍马屁。张瑞敏谈思维的力量——财富是思维能力的产物到归零心态时说,人一定要有空杯心态,要向所有人学习。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护照,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管理情绪,负面情绪及时归零创业难,难于上青天。大学毕业四年后,王闯开始自己创业。创业路上,他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气,谈生意,跑营销,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客户是上帝,面对一些客户的苛刻要求,他不愠不怒。即便累得身子都拖不动,却始终满面春风,总是把笑意写在脸上。不了解内情的人都赞叹他真是个难得的好脾气。事实上,他也是血气方刚的男人,也有个性,也会生气发怒,也有郁闷。但他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他的办法就是转移情绪,负面情绪归零。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回到家,就拿出斧子、锤子、锯子,开始做手工家具。叮叮当当一番,看着自己的作品,一切不快都烟消云散了。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假,对家人说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思维的力量——财富是思维能力的产物方,每个星期我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农村,尝试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去农场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干活时背着老板抽支烟,和工友偷偷说几句话……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有趣的是他在餐厅打工刷盘子,老板把他叫来:“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回到哈佛熟悉的环境后,他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三个月不一样的经历就像是淘气的孩子的一次恶作剧,新鲜而有趣,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也不见了。yipinjiankang.com
辛弃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在世,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区别仅仅在于压力的大小和种类。许多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躲避压力上,结果是怎么逃也逃不掉,因为不可能逃得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管控情绪,有适合自己的办法去释放情绪、转移情绪、化解情绪,让负面情绪归零。比方说,听听相声,听听歌,看电影,读书,户外运动,找朋友聊聊天,走走亲戚串串门,换换生活环境,郊游,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给自己制订一个每天微笑计划,去工地上看看那些面朝钢筋背朝天的建筑工人,专心于感兴趣的事情……总之,办法很多。
戒律:受恩不能忘,施恩要归零受人恩惠不能忘,不做忘恩负义之人。但是施恩于人,则事过清零。有的人为别人做了那么一点点事,就念念不忘。所以世人感叹,人情债,不能欠。借人钱物,还了就完了,可是人情债你怎么还都还不完。为什么说施恩要归零?因为不归零的后果无异于给自己的心情套上了枷锁,总是把对别人付出的那点好记在心上,时长挂在嘴上,不但让对方痛苦,自己也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旋涡中。总是琢磨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回报这么少?正确做法有两种。一是要么压根儿就不要付出。是否付出是个人权利,付出是人情,不付出是本分。二是一旦决定付出,就要心甘情愿,就不要念念不忘,就不要图谋回报。图回报的结果一定是好事变坏事。视付出如投入池塘里的石子,涟漪就是你得到的回报,心情美丽就可以,至于石子去了哪里就不去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