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例子还可以抽象化、一般化。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情形都可以称之为"岔道口"情景,即下一步如何前进情况不明,遇到难道,需要作出选择。当我们的活动是一帆风顺直线前进时,或者当我们有闲情逸致可以海阔天空任意遐想时,都没有必要费心思考。然而,当我们在达成一定信念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我们就会停一停。在这捉摸不定之际,我们的思想就会像登高爬树一样,争取登上一个更高的立足点,环顾远眺,要看到更多的事实,并判断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
思想困惑时争取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整个思维过程中的持续不断和起导向作用的因素。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没有需要克服的困难,思维过程就是随心任意,即上文中说到的第一种思维。如果思维的流程是心平气和地顺畅转入一种情景按照目的调节思维或事物,那就属于第二种类型。但若有一个问题需要得到回答,一种模糊的状态需要得到澄清,我们如何思维思维的缘由和激发联想与以往的经验那就是有了一个需要达到的具的,需要让思维流人一定的渠道。任何一个想到的结论均受到这一起调节作用的目的的检验,看它是否适用于面临的问题。理清思想困惑的需要也控制着所采取的探索的类型。一个旅行者若是以发现风景最美的路径为目的,他所要考虑和检验的事项,就会不同于想要发现通往一个城镇的路径的旅行者。问题决定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
四、总结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某种困惑或怀疑。思维不是什么自发的燃烧,不会发自什么“一般的原则"。总是要有某样具体事物来引发和激起思维。对一个孩子(或是一个成年人),不顾他是否曾经体会过让他烦恼和心绪不宁的困难,就一般性地要求他思维,那就像是建议他靠自身力气把他身体举起来一样,会是徒劳的。
遇到一个困难,下一步就会联想到怎么办——琢磨初步的处置方案,运用某种适合于这一具体情况的理论,考虑这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现有的资讯只能启示人们去想。那么,什么是联想的源泉昵?显然那只能是以往的经验和事先学到的知识。如果这个人多多少少了解类似的情况,如果他以前接触过这类材料,那么或多或少适用的和有助的联想就会较有可能出现。但是,除非他县有此时能想象到的在一定程度上相似的经验,否则,困惑就会依然是困惑。他将想不出任何有用的办法来理清这困惑。即使是一个孩子(或者一个成年人)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要他想办法,也会是完全徒劳。
如果联想到的见解马上就接受下来,那就是无批判的、最低限度的思维。若是在脑子里再思索一番,那就意味着探求更多的证据,探求新的资讯,以进一步考虑这一见解,那样就会如我们上文中所说,或者是证实了这一见解,或者是看出了它的不当和谬误。当遇到真正的困难而又有相当的经验可资借鉴时,思考的好与坏就明显表现在这一点上。最省力气的做法,是只想一下就觉得差不多了,不再费心劳神。而认真的思考总是有些费气力的,因为需要克服那种认为差不多就行的惰性,肯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总之,思考意味着有了一种见解以后先将它搁置一下,再我们如何思维思索一番;这种搁置很可能是有些辛苦的。我们在本书下文中将会看到,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养成这样一种态度:肯将自己的见解搁置一下,运用各种方法探寻新的材料,以证实自己最初的见解正确无误,或是将它否定。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的和持续的探索,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要求。yipinjiankang.com
要细说思维的重要性,那将会是荒唐可笑的。人的传统定义就是“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将思维列为人与鸟兽的根本区别,肯定是有道理的。对我们来说,更合适的问题是:该怎样思维,回答这一问题后,我们就会看到,思维需要得到什么样的训练,才能收到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