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了近百个影视剧人物的陈述,从艺50年,虽年届古稀,却依然青春不老,艺果累累。陈述何以老而益壮,豪气不减盛年?其养生之道如下。
⊙一、“动”。动则不衰。不论风霜雨雪,酷暑严寒,陈述每天总要出门运动,或骑车,或走路,或爬楼(他家住六楼),或游泳,或玩球……他是一位老运动员,近50岁时还进行“万米游”,并曾多次夺得上海市文卫系统50米、100米蛙泳冠军,至今仍能一气游上个千米,不仅不觉疲累,反感神清气爽。“生命在于运动”,信哉斯言!
⊙二、“乐”。乐则祛病延年。陈述幽默风趣,总是乐呵呵的。“文革”中被隔离审查时,他亦能“达观随遇”,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他爱好广泛,早年师从张充仁学画九载,颇得个中三昧,曾画过几百幅人像。其书法端庄秀拔,柔中藏刚,颜富神韵,故每到一处拍戏,总有人前来求“墨宝”。1982年在南京拍摄《蓝盾保险箱》时,他共写了200多幅,以“艺”结友,乐在其中。他爱孩子,间或为《儿童时代》等杂志撰写饶有童趣作品。他“童心”犹在,常忙里偷闲地偕孙儿游戏,动作诙谐,逗得一家老少忍俊不禁,其乐融融。日前,他还乐滋滋地请人刻了一方配有“自画像”的图章,自号“古稀儿童”!
⊙三,“仁”。仁者寿康。陈述为人诚言,快人快语。他本着“行仁义事,致远通方”的家训,凡是该取的,就“当仁不让”,否则坚决不为,不伸手。他题赠给好友的唐寅诗中有这样两句:“闲来写就青出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他认为“仁”,就是“宽厚仁爱”“与人为善”。在创作中,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常被他的合作者们引为良师益友。
【吴之衡长寿经】
上海耐火材料厂老工程师吴之衡已90多岁,还是神采焕发,步履轻捷。特别是他眼睛、耳朵、牙齿皆完好无损,真是耳聪目明,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感。yipinjiankang.com
⊙吴老说话如洪钟,侃侃而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对未来的憧憬。其养生之道,有如下五点。
⊙一、生活规律。休息定时,饮食定量。清晨5时起身,6时到公园,晚上10时前就寝,睡眠充足。吃喝有节,早点3两稀饭,中午3两饭,晚餐一粥一饭(共3两)。荤素搭配,偶有应酬,饮少量啤酒。“药补不如食补”,人参、鹿茸、口服液等补品从不问津。
⊙二、多活动。“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多活动,到公园散步,打太极拳,做做运动,诸如梳发、擦面、拭目、弹耳、叩齿、舔腭、咽津等。
⊙三、注意冷热。关心气象预报,注意环境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着。
⊙四、心情舒畅。人的情绪对健康影响很大。古人云:“食多伤身,气多伤神。”莎士比亚说:“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这就是说,为人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平时,要多想开心的事,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生气,勿动怒。
⊙五、家庭和睦。处理好家庭关系,不要为一点家庭琐事而发生争吵。多与儿孙们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吴老又补充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做到这些,并非难事,但关键在于是否坚持。”
【张任天养生经】
看着100多岁的张任天,怎么也无法把他与“百岁”画上等号。
⊙他精神矍铄,虽有点耳聋,但思想清晰,十分健谈,20世纪初期的往事仍记忆犹新。
⊙张任天出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12岁离家到杭州求是书院就读,1904年只身东渡日本留学,辛亥革命时,他参加了兴中会、同盟会,与孙中山有过密切交往。1924年,由孙中山介绍去南洋担任苏门答腊《南洋日报》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至今他仍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职。
⊙年轻时的一场大病,使他与烟酒断交已有大半个此纪。他平时的饮食起居全部自理,他不苛求自己,也不苟求别人。老人五世同堂,儿女们也大都进入耄耋之年,玄孙们都愿意照料他的生活。张老对子孙们说:“你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也有自己的习惯,大家还是自便为好。”
⊙顺其自然是张任天先生的长寿之道。平时的饮食起居,他从不讲究,有荤吃荤,有素吃素,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晚上他较早睡,清晨起床,或在房间或去阳台稍事活动,偶尔也去附近河边散步;有时还徒步几里路去一家面店吃“虾爆鳝”面,但从不服用补品。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充实。他每日读报,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谈起当前国家大事,他件件清楚。
【骆恒光养生经】
著名书法家骆恒光是江苏省书法理论研究会主任,已80多岁。
⊙书法上他贯通一路、博涉多家,先后在海内外发表书画评论文章100多篇,出版书学理论专著5本和字帖40多种,这在他的同辈书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养生之道,是借助于书法这个载体,调节情感,促进健康。
⊙他的这一养生原则,是从他的书学研究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来的。
⊙我国书法家历来寿星多,他研究其原因,发现这些长寿书法家除了注意应用“以静寓动”的健身功能外,还在于他们借助书法创作,“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调节情感。
⊙人的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喜怒有常,哀乐有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就能正常运转。反之,如果一个人情感失控,突然受到某种强烈而又持续的刺激,那他就可能肌体失调而影响健康。有的人还会因此而诱发严重疾病,甚至“猝死”。由此可见,人的情感变化,是与其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
⊙骆恒光作为一个书法家,深知书法的情感“调摄”功能。人的思想、情愫、意气,可以通过书写来寄托;而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通过书写来排遣。这种寄托和排遣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情感净化的过程。书法家的种种思虑得失和烦恼,可以在这个情感“净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调摄。因此,他不论是在大喜之时,还是在烦恼之中,都展纸提笔,调摄情感,或“舒缓心中狂喜”,或“散发心中郁闷”,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正常生活节律。如有一次,他闻知在诸暨故乡的父亲得了“重病”,心里好不焦急和悲痛。那天,他就是靠了写字来平抑心头的难受的。过了几天,正当他准备请假去探望父病时,他又突然获悉,他父亲的“重病”,是一次“误诊”,他大喜过望,又走进书房靠写字来化解心中的狂喜。他说,大悲大喜,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而写字,可以调摄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这无疑有利于养生。当然,夸大书法对情感调摄的作用,是不该也是不必的。但骆恒光在这里所介绍的这个养生经验,的确能对书法家的长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已为众多实例和现代医学所证实,因而也是可以深信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