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产后调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辨证论治,通过中药内服、外敷、熏洗、针灸、食疗等方法治疗产后抑郁、大小便不通、缺乳、发热、恶露不绝、自汗、盗汗等疾病,疗效显著。为了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预防和治疗产褥期的各种病症,保持身材的健美,产后恢复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产褥期中医调养技能和保健常识。中医基础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总称,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阐明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从而形成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对于帮助产妇康复、预防和祛除"月子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一、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不仅在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历法、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合,一并成为各门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阴阳范畴被引入医学领域后,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从宇宙间天地的回旋到万物的产生和消失,都是阴阳作用的结果。
1.阴阳的相互对立yipinjiankang.com
阴阳对立是指处于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如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阴阳的对立统一是“阴阳者,一分
为二也"的实质。对立是阴阳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则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是二者取得统一,即取得动态平衡。只有维持这种平衡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人体才能维持生理状态;否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2.阴阳的相互统一
阴阳的统一关系体现在阴阳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体现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寒也无所谓热。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还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寒证和热证的转化,病变的寒热性质变了,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在人体气化运动过程中,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之间,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物质可以转化为功能,功能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中医认为,产后虚弱主要分为阴虚、阳虚、血虚、气虚四种类型。阴虚者产时失血过多,阴液耗竭因而出现阴虚症候,治疗时宜滋阴降火、填精益髓;阳虚者素有肾虚,加上产时损伤,以致肾阳益虚,出现一系列的阳虚症候,治疗时宜温补脾肾、填精补血;产时出血过多,如果调养不当,可引起血虚,治疗时宜补血养肝、行血健脾;素体虚弱,产后失于调理,或劳累过度而致气虚弱,治疗时宜补中益气。
3.阴阳不足之弊
"阴"不足之弊。阴不足表现为过于紧张、激动、兴奋,很难放松,总是休息不好。这会导致泌尿和消化系统的疾病。首先,因为总是处在激动、兴奋状态,因此会延长憋尿时间,容易对泌尿系统造成负担;其次,人总是处在压力之下,不能放松,容易便秘,便秘又会引起肠胃蠕动减慢,造成消化、吸收不良。“阳”不足之弊。从中医角度来看,“阳”不足表现为乏力、怕冷、易疲劳,即动不起来,生活缺乏激情和活力,不够欢快,这也容易导致放松不好、睡眠质量不高。
二、五行学说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行”就是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水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运动变化形成的。“五行”与“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当五行不能维持相生相克的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侮(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故此,“五行学说”也可运用于身心疾病的治疗。
1.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古代医学家运用五行学说,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将其归属于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五行学说对事物属性的归类推衍法则是,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具有生发、柔和、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承载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水。
2.五行的生克规律
五行的生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正常规律。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生发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
化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辅相成,才能持续运行发展。
三、阴阳五行学说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织结构都是相互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一般来说,人体部位上为阳下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五行学说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