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味蕾锌参与味蕾素的合成,有增强味蕾机能和营养味蕾、促进食欲的作用,因此,老年人要加锌。蘑菇、山核桃、豆类、海产品等,这些食物不仅锌含量丰富,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二、勾芡淋汁增加味道做菜时,可以在水煮的食物上淋上汁再入口。这样甜味和咸味只浅浅铺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满足舌头的欲望,也不必担心摄取过量的盐和糖。
三、来点音乐放轻松人的胃肠蠕动以及消化液的分泌,与精神状态有关,适当改善就餐环境,播放些轻松的音乐,无疑会改变老人心情,进而增进食欲。
四、多人共餐更好吃热闹的用餐气氛会改变老年人的心情。对于有沮丧、压迫感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多人一起用餐会有帮助。可安排和邻近的老人一起吃,或与家中老小一起用餐。
五、少量饮用低度酒饭前饮少量的低度酒,如葡萄酒,有助开胃。但不宜饮用大量汽水和啤酒,那样不仅会冲淡胃液,而且会使胃扩张,刺激饱感中枢。
六、趁热食用味更香香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控制食物的温度,是锁住香味的重要步骤,所以食物必须趁热吃。yipinjiankang.com
七、软硬适中才顺口进食的速度应该放慢。做菜时可在食物中掺入剁碎的熟蔬菜,把水果捣成泥,但要避免滑溜和太黏稠的食物。稀薄液体也不适合,因为控制不当容易呛着。
八、代糖代盐保健康一些糖尿病人和高血压病人,不能吃过多的盐和糖,不妨以代糖和代盐替换。这样既可满足吃甜食的欲望,又不会威胁身体健康。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发,显出勃勃生机。老年人春季的养生保健要根据春令之气生发舒展的特点,宜导春阳之气,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当心老人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温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老年人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戴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二、要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病菌容易乘虚而人。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头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不好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橘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三、要保证充足睡眠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避免恼怒。
五、要防老人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温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易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秋季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
这种多变化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
一、床的设置卧床病人的床设置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因素,床的宽度,视病人的病情需求、生活习惯等而定,通常比一般用床要宽些,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如眼镜、手表、收音机、梳子、小镜子、痰杯等)之处。
二、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床旁边放置小镜子,可提高卧床病人生活的情趣。看到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通过反光镜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走进居室内的客人,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由卧床带来的困难。
三、基础护理(一)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二)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生活环境保持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应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女病人还应冲洗会阴。
【(三)协助病人进餐】
让病人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给病人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一、长期卧床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卧床病人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二、家庭护理中的预防(一)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该症状。足部应给予外力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胆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二)膝关节畸形的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三)肩、髋部关节预防可采取平卧姿势,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避免因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髓畸形,一旦病人可以离床站立时,身体的额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四)偏瘫病人健侧卧】
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五)偏瘫病人患侧卧】
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六)半坐位】
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
【(七)运动锻炼】
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生活中不能使肌肉长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三、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毫升)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两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减少该部位的细菌总数,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
四、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并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家属晚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夜里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白天利用晨起、早中晚饭前、午睡前后、夜间睡前的排尿时间进行翻身。
夜间则根据睡眠习惯和排尿次数增加1—2次。
五、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对长期卧床且又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家庭护理中应及时做好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小便失禁的处理也可参照上述方法,若效果不好,可在床上(对不穿内裤者)或内裤中的会阴部放置吸水垫子,材料可选用海绵类吸水力强的物品,外用纯棉布包裹,以吸附尿液。使用该垫应及时更换,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引发皮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减少家属或他人的照顾。具体方法: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小巧、便利),完成自我护理会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保姆在雇主家工作时,也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必须独自去面对。因此,应该掌握一些防火、防盗、防意外的基本常识,以增强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