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街景是多彩的。其中的红与黑令人难忘。这红,有街道上流动着的红色公交车,还有昂然屹立在街道两旁人行道上的红色电话亭和红色邮箱;这黑,正是那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黑色出租车。有人将此归纳为伦敦的特色: “三红一黑”,或干脆叫伦敦街景红与黑。
红与黑,本是颜色的一种代号。但在不同的国家,却有不同的象征。反映法国王政复辟时期贵族社会生活和矛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就描写了平民出身的于连梦想做个拿破仑式的人物。于是,他就大走上层路线,欲凭借黑袍僧侣教会和红袍军界贵族势力作为阶梯,力图跻身上流社会。足见,在当时的法国,红与黑,是上流社会的一种颜色符号;反映发生在17世纪北美新英格兰悲剧故事的长篇小说《红字》,由于其女主人公白兰违犯“教规”、私生一女,被判在胸前戴红色A字示众。但她长期的“赎罪”过程却赢得人们的尊敬,因而,红字成为德行的一种标志。
英国街景的红与黑,也说明英国社会对这两种颜色的偏爱。红,类似于人的血液之色。而生活是由人组成的。爱生活离不开爱人。爱人不可抛弃红。让公交车呈人的血液之色在街道上穿行,正说明人的血液在欢快地流畅;让红色电话亭和红色邮箱屹立在街道两旁,正寓意着随时随地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快速沟通。而黑,是有重量的。这种重量是因为把所有的光色尽收其中而成就的。这就如同人的瞳孔,虽黑但却异常发亮、透光。而亮与光,象征着高贵,表意着尊贵。乘坐出租车的人,从道理上说,即便不是“上帝”,也是“衣食父母”。让出租车配上这种颜色,在他们看来,也许再恰当不过了。
红与黑,在我国的语境中,自有其特定的含义。《楚辞·招魂》曰: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这里, "红,赤白也”,本意是浅红色。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语境的变化,火与血之色,被称为"红"。而火,能带来温暖;血,能换来和平。因而,红,被赋予了革命的意义,诞生了一系列的“红词”,如红色根据地、红色武装、红色政权、红色经典、红色歌曲、红色民谣、红色旅游等。当你有意无意走进井冈山、延安这些昔日的红区圣地时,你就会被一股巨大的红色气场所冲撞、所震撼、所感动。你会明白:在中国,为什么人民会由衷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党;你会悟出:在现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从一条小船上的“小不点”党发展到今天有7000多万人的大党;你会明了:在当代,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与礼遇。
红与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常有这样表现:如果有谁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人们就会把诸如“黑心肠”、 “黑心肝”之类的词汇赠送给他;如果有谁以劣充优、以假充真地加工什么产品上市,或在产品中加什么诸如“三聚氰胺”、“瘦肉精”之类的添加剂害人骗人时,人们往往也会以“黑"字打头给以冠名,如“黑心棉”、 “黑心肉”、“黑心奶”、 "黑心菜"等。黑,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是邪恶的,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是排斥的。因为,黑手高悬霸王鞭的时间太久,人们被“黑”怕了。好不容易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向往光明,阳光生活,才是心底所爱。因而,人们厌“黑”喜"红",想让生活更红火,不让身心脱红尘。毕竟,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生活,繁华总比萧条好,热闹总比冷清强。至少,红火说明人气旺,红尘证明物质多。
红与黑,看似颜色,实是文化。特别是,中西之间,对这两种颜色的文化理解,既有同,又有异。这正说明了文化的多样性,思维的多彩性。也正是这种多样性与多彩性,让世界更充满期待,让生活更充满韵味。yipinjiankang.com
无疑,红与黑这两种颜色,是难以替代的,但并非是一成不变学习的春天的。不是吗?生活中的红木家具,心材虽红,但由于长期在空气和阳光中"露面",也会变紫,甚至变黑。这说明,什么事,变是绝对的。要保持红本色,就既需经常打磨,又需细心呵护:经常擦拭,定期上油,而且要上绿色健康之油,如核桃油什么的,才可使红色经久不变,红木历久更香。
最近,到英国访问菲尔创纳公司,顺手记下了这么几件小事。因都与“一”有关,且有六个,就取其名曰“访英所见‘六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