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民间有句俚语,叫“甜笼之中搅不清,田垄之上脚不轻”。故乡人喜欢把蜜罐说成是“甜笼”,而哪些人处在"甜笼"里呢?我曾为此事专门问过祖母,祖母说,那些“嘴上抹蜜、身上穿糖衣、睡在躺椅上、遇上摇尾乞、遇下把人欺”的人。
【那哪些人处在“田垄”上呢?是那些手持农具的农人吗?】
祖母说,也是,也不完全是。只要是能够心无杂物、放下身段的人,愿意把自己干净的脚放在田里的人。yipinjiankang.com
我告诉祖母,你这是用一句话,给一群人画了相。
你知道祖母怎么说吗?祖母说,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张相片,只不过是被套上了相框的相片,一辈子都冲不出相框的管束。
祖母只上过三年的私塾,但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像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不到的生活真谛。
想玩点花样,别追求无恙前不久,去了趟江苏小城,参加那里的一个龙虾节。在露天的龙虾广场里,我认识一位调酒师,走进他的帐篷式的摊点,他正在帮顾客调制一杯鸡尾酒。夜色朦胧里,他的手法配合着炫目的灯光,以及熟练的动作,之间酒瓶和酒杯在他的手上、肩上上下翻飞,不几分钟,一杯鸡尾酒就调成了,喝上一口,煞为甜美。
许多人在他的帐篷前看得发呆,恰好,有当地的一家电视台正在采访他——先生你好,听说你在酒吧里很受欢迎,单单是小费,每天都逾千元。你是不是非常享受自己的职业?记者问。
嗯,许多人都看到了我调酒时的潇洒,却不知道潇洒背后还有什么?他耸着肩膀说。
那你能给我们讲一下如此熟练的调酒技法是怎样练成的吗?记者继续问。
小伙子郑重地回答说,这么说吧,单单是我手指上的玻璃划伤就有近百个,调酒是一项好看好玩的工程,但是,完成这项工程的背后,需要我们踩着伤痛前行。
记者略微沉思,点头表示敬佩。
调酒师接着说,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这样,你若想玩点花样,就别追求安然无恙,对于一个做梦的人,也许永远不会被惨痛的现实划伤,然而,我们若单单只会做梦,醒来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睡在针毡上。我就是不想让自己睡在针毡上,所有才甩动手中的酒杯,让美酒滑翔……醒着的人不一定是醒者醒着的人不一定眼睛都睁着,闭上眼睛也可以用心打量这个世界。醒着的人不一定是醒者,睁开眼睛的人也可能已然沉沉睡去。
生活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以心唤心。讲求的是内心的自我唤醒,自我关照,自我洗涤,自我砥砺。
有句话叫,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既然是装睡,就有难解的原委,生硬去叫,怎会叫得醒?诗人说,我睁开眼睛满目都是苍山翠波,我闭上眼睛满心都是春暖花开,这是怎样明媚的胸怀,世上安得双全法?诗人却做到了,眼皮眨一下,灯光不暗,山河不枯,世界反倒越发亲和。
在俗世的房间里,人心是一张床,有的人想睡睡不着,有的人想醒却醒不来。睡不着的人是心事太重,醒不来的人是慧根太浅。
秋去冬来,繁盛的气息在枝条里沉睡,春雪消退之后,它们会结伴醒来,创造自然界的壮观瑰丽。这种想醒就醒,想睡就睡的自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它们得到是因为它们遵循了季节的规律。人心其实也有季节,我们唯有掌握内心的物候才能耕种灵魂的种苗。
一条河最怕的不是没有水草和鱼苗,怕的是浑浊不堪;一个人怕的不是没有建树没有伟业,怕的是终日浑浑噩噩。
有句话叫“内心清明,不落爱憎”,这是何等的境界。内心澄澈如水,万物过处都把这颗心当成一面镜子,而不是拖拽万物的后腿,雁过拔毛。正所谓无所求无所欲方可无所不能,身醒着心醒着灵魂才不酣眠。
一位苦行僧托钵远行,由于困乏,行路的同时却睡着了,一觉醒来,钵不见了。苦行僧大哭不止,这钵是师傅所赠,如今弄丢,这可如何了得?这时,旁边一位老者经过,了解了苦行僧的遭遇后大笑说,昨时你有钵化缘,行路贪睡钵不见,小僧休哭前路远,钵丢反倒脚步健。
苦行僧不解,因贪睡丢钵,这多丢人!老者继续开导说,和丢钵相比,我觉得哭鼻子更丢人,有钵可以化缘,无钵缘并不散,你若执拗寻钵,还不如困在睡里,别睁开眼。
其实,老者对苦行僧的开导表达了醒的三重境界:一为身醒,睁眼即为身醒;而为心醒,有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三为魂醒,能融会贯通,不拘泥于形式。试看世间处理人和事的境界,也不外乎此三重呀!
醒着的人不一定是醒者,一个真正的醒者,不管万籁俱寂,还是世道汹汹,都会让灵魂睁开一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