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不多,或许是因为“太忙”。但倘若对比一下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治学经验,再想想毛泽东主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读书名言,便可知“忙”并不是理由。读书时间少,更多的恐怕还是把读书当成苦差事,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古人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培养乐趣。“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读书不仅应该养成习惯,更应该从中培养热爱、发现乐趣。所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多读书,还是善读书,首先要热爱读书。有了热爱作基学习的春天础,读书便不再枯燥,过程不再漫长。
读书的快乐不会凭空而来。对领导干部而言,这种快乐往往体现在学以致用上。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从事领导工作,知识必须更多一点,眼睛看得远一点,问题想得深入、全面一点,这就必须多学一点。正像毛泽东主席当年讲的那样,领导干部要多看书学习,学一点哲学、经济学、历史、逻辑,学习马列,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读书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和才能的过程,提高思想修养、情操水平的过程,还是一个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不谙事物底蕴、规律,到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断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欲淡化,心智提升,与民同心,为国分忧,洞悉事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励精图治,事业有成,该是何等的安宁、快乐!
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一个人如果不勤于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领导干部如能通过不断读书学习,加深对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差距、利益分配、反腐倡廉问题等的理解认识,既增加智慧、增强本领,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又解民生之忧虑,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从这个角度看,不禁又想起《快乐是一种能力》中的那段话:“尽管书中没有什么‘黄金屋’,但有‘力量屋’;没有什么‘颜如玉’,却有‘品如玉’。多学习会平添许多书香气,相应也会减少许多世俗气,以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思接千载想得深,保证昂首阔步少走弯路。”诚哉斯言!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部副部长、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1月13日)附益录 感念快乐人生快读书葛洪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书自朋友来,不亦快乎。快者,喜也。古人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保振同志新作《快乐是一种能力》,充满着我们党倡导的浩然正气,读之悦之,正所谓“不亦快哉!"快乐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振同志以生活为主题,以快乐为主线,把“博雅”、“做人”、“做事”、“为官”、“做企”、“学习"等方面连为一体,提出了“博雅有健康”、 “做人有品位”、“做事有学问”、 “为官有境界”、 “做企有追求”、 “学习有快乐"的命题,论证了人要建立信仰、要立志、要身心健全,明实理、做实事、建实绩,最终成为一个与社会结合的人、一个自然界的主人、一个自己本身的主人,从而获得实现快乐的能力。 快乐是一种生活,但生活并不都是快乐。作者强调,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世界无独有偶,矛盾总是两两相对。作者通过对多与少、见与识、粗与细、苦与甜、忙与闲、美与丑、名与实、曲与直、软与硬、学习的春天深与浅、忘与记、远与近、异与同、争与让、横比与竖比、上与下等矛盾的论证,揭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对立统一规律。可以说,在作者的笔下,事物的矛盾法则被解读得新意迭生,读来别有启迪。文贵出新,能言别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套用苏轼的话说,真可谓“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忧与乐也是一个“对子”。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乐天知命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流。我们固然赞美古人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理想;但也不排斥《易经》所说的“乐天知命,故不忧”的理性现实。 "顺乎理,乐天也;安其分,知命也;顺理安分,故无所忧。”乐天知命,作为哲人之思,就是要把握客观规律,就是要找到社会定位,就是要做好自己事情。这样,才能顺其自然、安分守已、乐在其中。 哲学本是“爱智”,智慧源于生活。保振同志的文字来自对生活的感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感悟来自生活,而生活就是“过日子”。过日子是不会也不需要“弯弯绕”的,因而收录到这些生活感悟中的文字,总的要求是力求一个“短”字,尽量做到敬惜书字,不费字恩;力求一个“浅”字,深后之浅,让人一看即明,一听就懂,不让人去猜“谜”,不让人去费解;力求一个“显”字,尽量做到字斟句酌,准确生动,让人爱看、耐看,努力使文字有一定的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的方向发展。毕竟, “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篇美文、一首好诗。古人说得好:“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可以断言,如果对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情实感,不深入生活、不贴近百姓,是注定写不出好文字、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