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是要通过培养自己的内在素质来控制的,所有的心态都源于你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提问和回答或者说是解释,这些解释又是由自己内在的储存有关,所以我认为要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做的就是,现在开始增加自己的阅历,建立一套自己独特的生活简历。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抱着一颗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
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八风吹不动"。人只有心静,才能去燥,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坏情绪足以毁灭一个人,而拥有好心境却能创造出美好幸福的人生。常言说:“一切以平常心待之。”然而环顾左右,却发现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把别人想象成魔鬼,遇到的当然是魔鬼;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么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否则,对方就会感到不平衡。所以,如果你事先对别人有一种消极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势必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并或多或少表现在你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上。对方觉察到你发出的信息后,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有人曾经这样说:“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样的,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 保持好的心态,遇事才能不急不躁。 【担心是最坏的礼物】 闲来无事,顺手拿起茶桌上张德芬女士写的《遇见最好的自己》闲翻起来,我觉得说得太好了,摘抄书中的一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老人又在地上的那个圆圈圈上面加了两个字。“现在你知道啦,要破解身体障碍的方式,就是去和你的身体联结。”看若菱不搭腔,老人终于问了:“怎么啦?心情不好?”“嗯,我……又和志明吵架了。” 原来若菱学了一番养生之道以后,看看志明的生活习惯,真的很不对劲。志明从来不吃早饭,有时还错过午餐,晚上又胃口大开地大吃大喝。而且志明很少运动,最多就是和同事打打球,玩乐多于锻炼。若菱越想越担心,忍不住向志明传教。志明哪里听得进去这些东西,还说“从哪里听来这些邪门歪道的怪道理!”若菱觉得自己的一片关爱完全不被感激,而且还被严重地侮辱,又是一次夺门而出。 若菱花了一些时间,让眼泪倾泻,悲伤委屈流尽,然后才平复了一些。 老人带着理解的眼光看着若菱,等她发泄完了,才清了清喉咙,严肃地问若菱:"你为什么去干涉他的事?"若菱不解,回道:“因为我关心他啊。”“你爱他是吗?”“当然啦,要不然我管他干嘛!”“很好,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若菱觉得老人有点莫名其妙,静默地等待他的解释。“老天的事,”老人伸手指指上面,“你的事,他人的事。” “你是说志明的事是‘他人的事’?我可不同意。”若菱反驳说,“他病了,他老了,倒霉的还不是我!” “所以你管他的事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你爱他、需要他?”老人平静地问。 若菱哑口无言。关心志明,当然有一些成分是真心为他好,但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恐惧失去伴侣、恐惧造成麻烦呢?“爱呀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老人摇头叹息。“我关心他,反倒成了罪过?”若菱心里很不平衡! “你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少成分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若菱不语,她知道老人说的有道理。可是论到夫妻之间呢?“夫妻之间,也要扪心自问: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对方的人生,或更多是为了自己?"“自己最亲近的人的事,真的可以不管吗?”“对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可我的确也是为了他好啊。” “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世界上有三种事情,“我的事,他人的事,还有老天的事”。对于“我的事”,需要尽心精心去处理,但不必执念于结果;对于“他人的意志坚强让你勇对未来事”,能帮则帮,该帮就帮,但不可过于干涉强制;而对于“老天的事",只能顺从接纳,来者不拒。 这是《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提到的一个观点,启发读者如何去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书中对于“他人的事”有这样一段论述:“担心”是最差的礼物,我们关心他人,当然有一些成分是真心为他好,但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担心失去伴侣,害怕制造麻烦呢?扪心自问,关心他人,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为了对方的人生或更多是为了自己?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他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费力,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我们所忧虑的问题,40%不会发生,因为忧虑是大脑疲劳过度的产物。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30%是因为懊悔从前的决定,而这些决定是无法改写的。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12%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大多是不客观、不正确的。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10%是因为我们过于担心,而这种担心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除了这些庸人自扰,为我们所忧虑的问题,只有8%是正常的,因为生活中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在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