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维的三大特征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具有其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以及思维必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其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表现在思维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中间媒介物和相应的知识经验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了解与把握。如医生能通过病人的舌苔、体温、脉搏、血压、脸色等,便可了解病人身体内部脏器的活动状态。思维的间接性,使人的认知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从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认知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因此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动物的认知能力,即拥有智慧。人类既可掌握那些没有直接经历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经历感知到的事物,又可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例如,我们看不到光的运动,但通过思维却可把握其30万公里/秒的速度;再如可以了解上亿年前的自然环境等。
【2.思维的概括性】
表现在思维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总是做全面的整体的反映。即思维总是把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所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全部抽取出来加以综合地反映。思维的概括性不但表现在它反映事物所有本质属性以及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还表现在它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都是思维概括的结果,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yipinjiankang.com
【3.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基本词汇、语法构造形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应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形式为言语。言语是个体对语言的一种具体应用,因此,言语是一种个体现象。个体的言语一般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内部言语。人的思维就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内部言语,一般认为是一种简约化了的无声的言语。思维的进行不可能凭空进行,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无声的言语。因此,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基础,也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过程通过语言进行,思维的结果通过言语(口头或书面)表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
三、思维的目的指向性一般来说,当人需要完成某种任务而又没有现成的手段时,思维活动便被触发并沿着任务所指引的方向进行。换句话说,思维活动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这种思维活动称作目的指向性思维。它受意识的控制,是人的主导性思维活思维的力量——财富是思维能力的产物动。另外,还有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思维活动,它很少受意识控制,带有自发的联想的性质,称作联想性思维。思维突出地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
【1.上升性思维】
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生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从有限的个别经验中发现共性,进而上升为普遍性经验,必须依靠比较、分析、抽象等思维方法。对某些现象的概括,对某些经验的理论提炼,都常运用上升性思维。
【2.求解性思维】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再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这种思维始终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上升性思维中,当普遍性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问题,这就导致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求解性思维的产生。人们要能够提出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知识。一个问题的存在,就意味着在原有知识和当前现状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空白,从而使得原有知识和当前现状之间不能构成一条合乎逻辑的联系起来的知识链条。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找能使已有知识与当前现状之间联结起来的中间环节。求得中间环节的方法,一是以已有知识去同化当前现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二是通过创造性活动去寻找这些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可能获得解决。
【3.决断性思维】
决断性思维又称为决策性思维。它是以预测未来效果为中心的思维活动,是面对某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做出果断抉择的思维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以上三种思维是相互渗透和密切联系的关系。这三种思维按照上升性思维一求解性思维一决断性思维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逐步深化的思维升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