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男性健康 > 男性百科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3 13:42:44分类:男性百科

简介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博弈,商业竞争是博弈,人际交往是博弈,爱情婚姻亦是博弈,博弈是斗智斗勇的艺术,因此,谁掌握的信息全面,谁了解的博弈知识越多,谁就容易获得更好的博弈智慧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博弈,商业竞争是博弈,人际交往是博弈,爱情婚姻亦是博弈,博弈是斗智斗勇的艺术,因此,谁掌握的信息全面,谁了解的博弈知识越多,谁就容易获得更好的博弈智慧,本章中,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博弈中常见的效应与定律常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博弈决策。

破窗效应;不及时制止意味着纵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一间房屋内,如果大门是敞开着的,那么,桌子上的财物可能使人心生歹念;一些违反规定或钻了规定空子的行为,可能会使人们再次铤而走险;而那些干净的街道,人们不会扔垃圾;在安静的图书馆,人们不会大声喧哗;洁白的墙壁,人们不会去涂鸦;修剪整齐的草坪,人们不会随意踩上去;进别人一尘不染的客厅,你会自动套上鞋套或脱下鞋子……这就是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破窗效应”。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有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但对它们,詹巴斗却进行了不同的处理,A车完好无损地被他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而B车被他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然后观察这两辆车会有什么变化。

结果发现,一周后,A车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yipinjiankang.com

实际上,尽管“破窗效应”不仅适用于社会犯罪心理和行为上的研究与思考,其道理对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情况也同样成立。某种不良环境因素一旦出现,就会对人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暗示,因此,如果这个破窗不加以及时维修的话,可能打碎“窗户”的人就更多,甚至引发严重的危机。事实上,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从众心理,所谓“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墙倒众人推"等俗语,在一定意义上也表现出了与“破窗效应”相似的意思。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维修好或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美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但在管理上极其严格。在这家公司的车间,有个比较资深的员工叫汤姆。一直以来,他的工作效率都很高,也深受老板的赏识。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来到车间,开始在切割台上工作,一会儿后,他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这样做,会使他取零件时更加方便,因此,工作效率也就高了很多,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不巧的是,汤姆正在为这一聪明的举动而高兴时,车间主任走了进来,将汤姆逮个正着。主任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汤姆一整天的工作。

第二天一上班,老板就叫人通知汤姆来他办公室一趟,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这天下班后,汤姆就辞职了,他悔不当初。

这里,我们可以说,汤姆老板的处置方法虽然有点严厉,但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因此,如果你是企业的领导者,第一个迟到的人一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定要被处罚,否则别人会认为迟到不重要;第一次浪费资源的事情不制止,你的员工就会形成浪费的习惯;第一个上班玩游戏的人一定要批评,不然大家会比着玩;违反公司流程的第一次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类似的行为才不会重复发生……也许你还不太习惯,因为人们会说你“小题大做",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总之,“破窗效应”的隐患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因此,我们主张建立一种机制,对于已经破了的窗户要及时修补,以树立良好的规范;对打破窗户的人要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以确立明确的纪律。

【博弈论小贴士:】

一栋建筑物上,如果有一个破窗,并没有及时的修补,那么,看到它的人可能会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并且,人们对于这一行为并没有多少负罪感,这种心理感觉甚至会诱导犯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使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因此,对于某些破坏性行为,我一定要及时制止,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登门槛效应:先"得寸"后“进尺”】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一次,查尔迪尼代替某个慈善机构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在募捐前,他将进行募捐的人分成了两部分,并将他们分开。他对第一部分人说:“哪怕一分钱也好”,而对于第二部分人,他则什么都没说。结果,前者的募捐比后者要多两倍。

之所以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就是登门槛效应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向人们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就太不通人情了(先进门槛再逐步登高,得寸就步步进尺。为了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人们就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其实,生活中,“登门槛效应”的应用实例并不少见,比如,男性追求女性,直截了当地求爱,可能会吓跑女方,但如果从朋友做起,则更易达成目标。我们求人办事,因为事情的难度,对方很可能会拒绝,但换之,我们让对方帮个小忙,对方会欣然接受,也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登门槛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当他接受了我们这一小要求时,我们就有可能让他答应更大的请求,也就是想“进尺”,不妨先“得寸”。

但我们在运用“登门槛效应”时,还应注意几点:1.作出调查,了解对方的实力即使是“登门槛”,“门槛”不能太高,否则无法“得寸”。一般情况下,对于那些举手之劳的事,人们一般是不会说“不”的,但在提出请求之前,我们最好能对对方的实力进行一番调查,否则,在你看来那些简单的要求,也有可能因为对方实力不足而难以实现。

比如,在单位,你是一名领导,对于某个下属的能力,你并不了解,你交代给他一件你认为的小事,但他却没有办好。相反,同样,当你了解他的做事习惯、办事能力后,你不妨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稍有进步的小要求,当他们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他容易接受,预期目标也容易实现。

2.把握“进尺”的度】

以推销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直接进门推销的推销员,我们都会本能地拒绝甚至产生厌恶。而当销售员向我们获得特许“登门槛”、也“得寸”后,便得意忘形,将销售议程提上案,事实上,此时,我们的内心世界还并没有消除对销售员的戒备状态,可想而知,我们是不会买他的账的。

社交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求人办事、向别人提请求,也不能急功近利,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不可否认,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登门槛效应”,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

但事实上,也有一部分人,登门槛效应,根本起不了作用,对于这一类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另寻出路”。

【博弈论小贴士:】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登门槛效应",是一种求人办事的迂回措施,当“引诱"对方先同意我们的小要求后,对方答应我们的大要求的成功性也就更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http://www.yulujidi.com/nanxingjiankang/nanxingbaike/2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