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麟教授,1925年出生于中医外科世家,自幼随父兄侍诊,耳濡目染,也学起了中医。后来,王老拜名医赵锡武、陈慎吾为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至今。王老80岁时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他每天早晨起来,推开窗户,对窗练习“六字诀”气功,以调顺体内气血,并适当进行家务劳动。
⊙俗话说:“十人九痔。”王老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引起痔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习惯性便秘;一是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胎儿发育压迫所致。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大便干燥,改掉大便时看报纸的不良习惯,多吃蔬菜。在国外,医生建议痔疮病人多吃麸子,国内主张病人多吃粗粮,适当进行提肛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忌打牌久坐,忌食辛辣……
⊙王老曾有一段时间住在海淀,每天早起上班,没时间吃早饭。外面的早点又多是油饼、油条、炸糕一类的,王老吃不习惯,就想到了自制药粥的办法。他把一些药粥原料用小型粉碎机打成粉,或是预先用水发泡,早上起来,放到搪瓷锅里一煮,十几分钟就好了。因为药粥中的原料多是药食同源之品,吃起来既有助肠胃,又保持了较好的口感,王老吃了六七年也不觉得厌。
⊙这套健身与饮食调养法,使王老受益匪浅。王老在74岁时成功施行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身体恢复很快,两个月后就能坐诊桌旁,令人赞叹不已。
⊙王老说,养生不言迟,贵在坚持。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活几年,多给病人看几年病,多享受几年天伦之乐。
⊙知足者常乐,善悟者善生,此为长寿之道。yipinjiankang.com
【张文养生经】
洪学智夫人张文是闻名军内外的老战士合唱团成员。在老战士合唱团中,有几位年过八旬的老红军,张老就是其中之一。她练唱的曲目有《党的恩情》《长征谣》以及贺绿汀作词、作曲的《保家乡》。练唱时,她神情专注,风采仍不减当年。
⊙张文从岗位上退下不久,首先倡议组建总后老战士合唱团。她从小爱唱山歌。也许是家乡的山水赋予了这位贫家女儿唱歌的灵气,她唱起歌来,嗓音清脆、甜润,格外动听。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她在红四军被服厂,是个年仅15岁的红小鬼。官兵们在草地过“五四”青年节,举行小型运动会。为了鼓舞士气,她自告奋勇,演唱了一首《打骑兵歌》。红四军官兵们听了,一个个欢呼跳跃。她的演唱,受到了红四军政治部领导的赞扬。从此,就有了“四军被服厂出了个金嗓川妹子”之说。
⊙总后老战士合唱团成立16年,演出百余场,张文每次都要登台放歌。除了演唱,合唱团演出前后的繁杂事务,不论巨细,她都包揽。她把合唱团看作自己的家。
⊙张老说:“老战士合唱团,使我晚年有了一个欢乐天地。”她进一步解释说:“唱歌时,气通丹田,是自然的吐故纳新;也是一种很开心的健身方式。医学证明,音乐能启发人的想象力,能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推迟大脑的衰老。多年登台放歌,我有很深感受。”真是放歌颐养天年乐,庭院红叶映晚霞。
【蒋学模养生经】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蒋学模早年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长期在复旦大学经济系任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等职。
⊙蒋学模虽然已近90岁了,但他身体仍硬朗,步态稳健,头发虽已花白,但并不稀疏,忠厚的脸上绽放着笑容。与人交谈时口齿清楚,思路清晰。当问到他的养生之道时,他微微一笑,说:“我也谈不上什么养生之道,只是每天早上起来打点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吃晚饭前的黄昏时分,则散步一小时,晚上一般11点钟以前睡觉。仅仅衣食住行有点规律罢了。”
⊙晨练中打太极拳,或是衣食住行有点规律,这些养生之道在老人中并不罕见,但晚饭前散步一小时,却少有耳闻。蒋学模补充道:“这个习惯大概有几十年了吧。我一般都是下午5-6点散步。作为运动,也作为调整,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放松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如果碰到刮风下雨天,我就在家里走走。总之,每天散步一小时,对于我非常重要,可以说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还有一点。”蒋学模又补充道,“我也生病住过院,但我不烦躁,喜欢看书,特别是文学艺术的书,这样既可安心养病,调节心情,有利于身体恢复,又可增长知识,岂不一举两得,效果很好。”
【廖静文养生经】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80多岁时身体依然健康,穿着中式绣花小袄,长发略微卷曲,一顶玫瑰红的贝雷帽斜戴在头上。她讲话时语速较慢,透出雍容娴静的气质。
⊙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聊起了徐夫人的养生之道。徐庆平说起母亲养生颇有些自豪。他说,她的饮食很节制,因为年纪大了,肠胃功能不太好,平时饭量较少。早上一般是一杯鲜牛奶加麦片,一个蛋白,不吃蛋黄。麦片是最便宜的那种,内蒙古产的。徐庆平说,人们不相信像她这样的知名人士,生活竟是这样俭朴,午餐也是很简单,吃很少一点米饭、青菜。她对盐的摄人很讲究,每天不超过5克,有时炒青菜不放盐,因为有的青菜本身带有咸味。有时也吃肉类,但不过量。
⊙徐夫人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工作,每天早上8时有车送她上班,中午自带饭菜,下午4时多下班,几乎天天如此。徐夫人对纪念馆的工作非常认真,建馆历时10年,她事必躬亲,十分辛苦,但她始终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作。
⊙徐夫人平时不刻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走路。现在条件好了,他们家有院子,她每天在院子里要走45分钟左右。她除了有点失聪外,身体没有大毛病,医生说她的血脂比中年人还好。
【吴英恺长寿经】
著名医学专家吴英恺院士提前立遗嘱时写道:“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我已91岁,生命即将到尽头,后事必须从简……倘如发现不治之症,不必积极治疗,尽量减少痛苦,让我自然归去……死后做病理解剖,与病历对照,有教学作用的标本由病理科保存……不保留骨灰,不化妆,不举行告别仪式,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存在我办公室内外的个人纪念品和资料,我希望安贞医院保存……”吴老写了首打油诗:“行年八十五,提前立遗嘱。死后做尸检,火化不留骨。我死心平静,亲友莫悲伤。人生都有死,活时当自强。”
⊙其实吴老现在的身体非常健康,每天在协和医院宿舍的院里要走几千步,食欲很佳,体重仅比70岁时少了10公斤。吴老常说:活要活得有质量。吴老还有一个“百岁工程”:起床、吃饭、睡觉、活动,在安排上,上下差不了10分钟;肉、蛋、水果、青菜都吃;动静结合,即使在床上躺着也坚持做小学时学来的八步体操;心胸开阔,“看见好事笑哈哈,看到坏事哈哈笑”。吴老回首自己一生的健康说:“肺结核、肝炎、心衰我都得过,这个百岁工程让我活得很好。”吴老获得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医德医风奖”,他幽默地说:“我这岁数也够终身了,好事做了,再办坏事也办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