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知识

【匡亚明养生经】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3 14:19:47分类:养生知识

简介  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80多岁高龄时仍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腰板挺直而不用拄杖。匡老的健康得益于锻炼。
⊙匡老每天清晨5时左右起床,先在床上做一套坚持了数十年的

【匡亚明养生经】

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80多岁高龄时仍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腰板挺直而不用拄杖。匡老的健康得益于锻炼。

⊙匡老每天清晨5时左右起床,先在床上做一套坚持了数十年的以按摩为主的自编保健操;6时许来到紫金山麓,在晨曦中散步锻炼。

【匡亚明养生经】

⊙他散步与众不同,先快走20分钟,再慢走20分钟,然后,甩甩胳膊踢踢腿,呼吸新鲜空气,再来一段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而自编的体操。他说:“锻炼身体的方式因人而异。我不打拳,也不会气功,每天主要是靠清晨的散步健身,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我身体现在尚可,也许正得益于此。”

⊙匡老日常的生活也很有规律,早睡早起,中午稍睡片刻,以获得充足的精力;饮食方面则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力求从简。匡老酷爱读书、写字,他认为读书能刺激思考,防止大脑细胞迅速老化;书法可以练气、练功。工作之余他挥毫泼墨,既应付了老友新朋的求字索诗,又锻炼了身体。正因为如此,这位耄耋老人谈起话来不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而且妙语连珠,春风四溢。

⊙匡老1906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农村一个塾师家庭,小时上学,课余常帮着家里干农活,放牛时更是田头地角满地跑。17岁时他到苏州第一师范上学后即投身革命。他回忆说儿时农村清贫的生活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革命征途中跋涉登攀造就了他健壮的体魄。有一年8月,他去山东威海度夏,还到碧波汹涌的大海中洗海水浴。他的体质由此可见一斑。

⊙匡老1982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退而不休,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学术,著述不辍,鸿文连篇。他目前还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而且正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撰著200部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并亲任主编。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头绪很多,但应付自如。yipinjiankang.com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寿高、德高、心境尤高的匡亚明,跋书山,涉学海,为弘扬民族思想文化中的精华而工作,靠的正是“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

金友梅长寿经】

出生于1889年2月的金友梅老人居住在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乡西塘生产队,是位自幼务农直到百岁仍坚持劳动的老农民。

⊙金老伯出生于淞南乡,居住西塘村已一个世纪。村内外的老少妇孺都称这位老人是豁达大度,宽宏大量,助人为乐,勤快乐观,劳动不辍,健康长寿的老长辈。金老伯13岁时就参加田间劳动,成年后农忙时参与农活如插秧、除草、抽水灌溉农田,收割稻麦、油菜、棉花。农暇时他便挑担水果、蔬菜走巷穿弄辗转淞南一带贩卖,经营些小本儿买卖,一年四季参与不同方式的劳动维持家庭生活。

⊙百岁寿翁金老伯目前与其第五个儿子金志文共同生活,与孙子、曾孙、玄孙五代共聚一村。儿孙们都非常尊敬老人,每逢冬令,人参、白木耳绝不离口。乡政府还每月发55元农村退休金给老人,一家人和睦团结,曾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金友梅老伯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直到目前,儿媳自留地收割豆萁柴、花萁柴均由他斩割成段,捆扎成束。家中儿媳说劳动似乎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旦几天没有干活,他就似乎有一种失落感,会腰背不适,精神不畅。但是他亦会注意劳逸结合,每晚7时上床休息,早上6-7时起床,上午劳动,午饭后必需午睡2-3个小时。

1990年11月.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静安区老年医学学会及乡政府共同探望和慰问金老伯时,乡政府同志介绍今年重阳节慰问老人时看到他在剥豆、整理豆萁,还能在场上劈柴,灶前引火。当我们走进宅内时,正见金老伯随手拾起树根,坐在低矮的小方凳上,右手熟练地提些柴刀,左手握住树根,不到几分钟就将其劈成直径仅仅l公分左右的数根柴。金老伯还兴致勃勃地拿起锄头锄去路边的杂草。

⊙金老伯寿盈福高,身体健康,乡卫生室就在住所附近,可是他从不去诊病,目前除两耳重听外,一切生活完全自理,晨起还能自己端水洗脸;穿对襟棉布上衣,还要扣上旧式“核桃”纽扣。他腰背挺直,走路跨门槛均平衡和健行。饮食方面他十分喜欢吃肥肉和蹄髓皮。家中若买剥皮的蹄髓,金老伯便有些不快。他食欲特别好,甚至超过年轻人,一餐可吃两块排骨三两米饭。但他烟酒不沾。检查他的血压为80-140mmHg,心率69次/分,心肺情况基本正常。

石克一养生经】

90多岁高龄的石克一工程师,步履稳健,气色红润,脸上连老年斑都没有。

⊙在石老的家中,摆着很多书: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化工制药的专业书,有养生长寿、营养卫生的书,还有厚厚的外文版书。

⊙石老敏捷的思维和逻辑性极强的语言,使人根本觉察不出他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问起他的长寿之道,他谦逊地摆摆手:“我认为要想长寿,精神是第一位的。只要你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就会健康。”问起石老的养生之道,他爽快地回答:多走路,多聊天。

⊙石老每天吃过早餐,就走出家门,或探亲访友,或参观游览,每天走几十里路,乐而不返。石老认为,聊天是吸收外界新鲜事物的好机会。他不仅和朋友聊,路人聊,也和青年人聊。他认为,人老了一切都得放松,思想要放松,身体也要放松。

⊙石老有6个儿女,现在都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去年石老的老伴去世了,儿女们都争着要接他到自己家好照顾,但石老哪儿也未去。

⊙他说:“一个人不管岁数多大,只要能生活自理,就不要依靠别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石老的思维确实太活跃了,时刻都在动脑、用脑。他说,他要研究蜜蜂和蜂蜜,也想去开发天山雪莲的药用价值。而他最大的心愿,是继续改进他制造的转盘轧片机。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制药工业的自动化,也将使目前的药片质量大大提高。

武佩琴长寿经】

武佩琴,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学员,年已80多岁。她是黄埔军校中凤毛麟角的女生之一。她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诙谐亲切,风趣幽默,一点也看不出老。

⊙“我到今天也不弯腰屈颈,走路仍然风风火火,说话更是一如既往。是不是健康之神专门照顾我呢?”武佩琴微笑着说。她的一生坎坷,小学毕业丧父,初中一年级又被疯狗咬伤,为了保住受伤的右腿,她哭喊着坚持不让锯,腿保住了,可出院后右腿比左腿短了一寸。她毅然丢掉拐杖,坚持天天骑自行车锻炼,使两腿逐渐恢复平衡。经过常人不能忍受的努力锻炼,几年后她能健步如飞而且考取黄埔军校。

⊙没有人能看出她的右腿受过重伤不算,她还在自行车比赛中获得冠军。生活对武佩琴来说是非常不易的。她三十岁才结婚,孩子不满两岁,丈夫中风卧床,一病就是十八年,一家人的生活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

⊙丈夫辞世以后,武佩琴又以军人的非凡勇气投入社会活动。她一方面在美国、中国台湾经商,一方面献身各种公益活动。她曾捐出新台币一百万元给清寒子弟做奖学金,并先后为医院及其他需要救护车的单位捐过几辆救护车。她还倡导不送花篮运动,将省下来的钱捐赠给台南老人院,而自己过着淡泊的日子。在台湾她被选为模范母亲和台北十大亲善夫人。作为全国妇联的贵宾,她多次到北京访问。她说她并不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我现在过得非常的快乐。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就要会找快乐,快乐能使人健康长寿。我现在还没有感到老,脑子里没有‘老’字。在我的脑子里,我是个20岁的女孩,我的心情和20岁的人一样,所以我过得非常愉快。我还要为社会多做一些事业”。

⊙她在75岁时写过一篇题为《人生七十知甘味》的文章,文中写道:“在70多年的岁月过程中,我有过富足无忧的童年,也有过飞扬浪漫的青年,更有忧患波折的中年,一直到今天又带着丰沛的一生经历迈进满足宁静的老年,在七十岁后还能以一份回馈社会的心意从事社团工作,使自己70岁以后的人生显得充实而忙碌。”

⊙武佩琴说她没有练气功,而读过她文章的人都说她在运用意念之功。武佩琴听了,开心地大笑。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匡亚明养生经】:http://www.yulujidi.com/jiankangyangsheng/yangshengzhishi/2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