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精选大全合集1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3 14:19:47分类:养生知识

简介  【白话文】《素问·天真论》说:性情恬淡虚无,真气跟随自身,精神内守而不耗散,疾病会从哪儿来呢?
【白话文】老子说: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大限,如果能有节制并注意养护可以达到千岁。这

健康养生精选大全合集1

【白话文】《素问·天真论》说:性情恬淡虚无,真气跟随自身,精神内守而不耗散,疾病会从哪儿来呢?

【白话文】老子说: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大限,如果能有节制并注意养护可以达到千岁。这就好像油灯里的灯芯一样有大有小,其大小决定油灯燃烧的时间。别人大声说话,我小声言语;别人多烦恼,而我少记事;别人惊悸恐怖,而我却不恼不怒。凡事淡然处之,无为而治,则精力充沛,精气充盈。这是入求得长寿的良药。

健康养生精选大全合集1

【白话文】刘完素说:形是生命的房屋,气是生命的本源,神是生命的主导。形体因为气而充盈,气有损耗,形体就会患病;神依靠气而成立,气聚合则元神在。

修养真气的人,取法于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与修身养性的术数相调和,保持精神饱满,使精神能自我控制,以神御气,专心守一。以神为车,将气作马,使神气相合,就可以长生不老。又说:养生的方法,形与气以安定为贵,形气安定了则做事有条理而不混乱。精与神以养护为重,保养好了精神,就有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而不会耗散元气。所以保健养生的道理和方法,在初始时都离不开形体、真气、精神、元神的保养。

【白话文】达摩祖师说:心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当住守在本源里。意识不可流散,应当固守在内心停息之处。精神不被外物所使役,可以避免劳损。人们都知道心为气的主宰,气为形的根源。形就是气的住宅,神与形两者同时具备,使人得到相互辅助而存在。如果其中一个方面缺失,就不合于养生的最高法则,怎么能够长久地存在呢?

【白话文】老子说:不看那些令人产生欲望的东西,就能使人的心安定。yipinjiankang.com

【白话文】《直指》说:清指的是使心源澄清,静指的是让气海安静。心源清了,外界的事就不能干扰了,性定就可以达到神明;气海安静则邪念欲望无以发作,精可保全,体可壮实。

【白话文】《指归》说:让心思在太虚宁静中遨游,让志向凝结于细微精妙的地方,让思虑托付在没有欲望的境界,最终归于无为的状态。这样才能达到生存的目的并延长寿命,长久地与天地之道同在。

【白话文】《妙真经》说:人们常常违背养生的自然规律,并不是规律违背人。人常常舍弃生命,并不是生命舍弃人。因此,养生的人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违背养生的自然规律;学道的人,一定要谨慎,不可轻易失去生命。要使养生规律与生命相守卫,使生命与养生规律互相保护。

【白话文】《元道真经》说:活着是每个人都希望的,死亡是每个人都畏惧的。草木在大地扎根生长,离开泥土就会死亡。鱼鳖在水中生存,离开水就会死亡。入凭借自己的形体而获得生命,离开气就死去了。所以圣人知道气在哪里,把气作为身体的宝藏。

【白话文】《仙经》说:精、气、神是人体内部的三件宝物,耳、目、口是人体外部的三件宝物。人想长寿,须经常让内三宝不要追逐物欲而流失,外三宝不要被物欲引诱而受到干扰。

又说:不要过度劳累你的身形,不要轻易动摇你的精神。把欲念收归于心之寂静处,则可以长寿延年。

【白话文】《定观经》说:只有让心静下来,思想上面才能豁然开朗,无所覆盖;也唯有定下心来,心境才能旷达无碍,无所阻塞。将以前的孽障每日都从心中排出,并且不造新的罪孽,则身心没有牵绊阻碍,从而远远地超脱尘世,摆脱疾病。

又说:只能消除意志动摇的邪念,并不能除灭修炼中的正念。只能凝结不起分别欲念的空心,不能凝结有所附着的住心。

【白话文】纯阳祖师吕洞宾说:老年人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无论行、止、坐、卧一切活动,都要将心把握得如同泰山一样稳定,不摇晃,不活动,谨慎地守住眼、耳、鼻、口四门,不让贪念入内,不让欲望外出。这是养寿最要紧的关节。

【白话文】《真人大计》说:过分懒惰的人,往往活得寿命长;吝啬到极点的人,往往短命夭折,这是放浪形骸的人和拘谨劳累的人寿命长短不同的差异。农民往往高寿,富翁往往短命,这是人的嗜欲多少的应验。安居乐业的人少疾病,居无定所的人多病患,这是事务简烦多少形成的不同结果。所以世俗的人忙于追名逐利,得道的人却很少去谋求。

【白话文】《新唐书》说:多记事情要损伤心力,说话太多会耗损气血。心气内损,形与神必然涣散,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觉察,时间久了就会成为弊端。

【白话文】《元始真经》说:大喜大怒易损伤人的元神,悲伤和快乐易损伤人的精神,元神损伤就会危及生命,所以要养护元神以保全精气,保全精神使身体得以安泰。精气保全则身体平安,身体平安则精神安逸。这就是养生的要诀。

【白话文】《洞神经》说:养生以不损害生命作为延年的方法,凡是不损害生命的做法,都是有补于卫护生命的常法。

【白话文】《上古天真论》说:在外不为事务劳形而伤体,在内没有思虑忧患。以恬淡愉快为宗旨,以自己感到得意为功业。形体不疲敝,精神不涣散。

【白话文】《庄子》说:能遵从养生规律的人,即使富贵,也不因为保养过分而伤身,即使贫贱,也不因过分追求名利而使形体劳累。又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慧却无穷尽,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智慧,这是危险的啊。追逐智慧的人,危险了啊。

【白话文】《秋声赋》说:人怎么样去思考他的力量难以企及的事,忧虑自己智力难以办到的事呢?将红润的脸色变为槁木,将黝黑的头发变成星星般花白,这是士大夫的通病。又说:太多的忧虑会有损精神,太多的事务会使身体疲倦。心中有所活动,必然使精神摇摆不定。人常常有多想多忧的毛病,年轻人因此而急剧地衰老,老年人因此身体状况急剧下滑。

但反过来就是长寿延年的方法。

【白话文】孙思邈说:思考过多则精神疲困,念头太多则智力消散,欲望太多则头脑昏乱,事情太多则劳伤形体,说话太多则气虚力乏,嬉笑太多则损伤脏腑,忧愁太多则心中害怕,玩乐太多则言语泛滥,欢喜太多则神志昏乱,恼怒太多则身体百节不能坚定。

【白话文】《小有经》说:自己才力不能胜任而勉强去思考的话会伤神;自己力量不够而勉强去举起的话,也要伤身;深深的忧愁而不能解脱,极大的喜悦而不去释放,这些都对身心有伤害。

【白话文】《淮南子》说:过分喜悦会使阳气下坠,过分恼怒会使阴气败破,所以君子对自己的情绪要有节制。

【白话文】《玄珠》说:人的生活起居若没有节制,用力过度,则脉络要受到损伤,损伤了阳气就会患鼻出血,损伤了阴气就会便血。

【白话文】《尚书》说:走路时不要说话,否则会伤气;如果要说的话多,就停下来再说;笑得多了肾气损伤,腰部会疼痛。

【白话文】《神仙传》说:养寿的道理,只是不要损伤身体而已。

【白话文】《素问》说: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操劳过度,才能使形体与精神同时兼备,而能够活到应该活到的岁数。

【白话文】《真训》说:眼睛是身体的镜子,耳朵是身体的窗户,看得多了眼睛就昏花了,听得太多耳朵就失聪了。脸面是精神的门庭,毛发是脑髓的体现,心绪悲伤面容就会憔悴,大脑萎缩则头发变白。精神是身体的主宰,智力是身体的法宝,操劳太多则精神涣散,谋求太多则智力会消耗殆尽。

【白话文】《妙真经》说:看物超过眼睛的能力,眼睛的光彩就会消失;听声超过了耳朵的能力,精气就守护不住了;爱心超过了心力会导致心神不定,被利益牵制太多则易受惊。

【白话文】《真诰》说:镜子是用来照脸面的,智力是用来照人的心胸的。镜子明亮尘垢就不会污染,智慧明达邪恶就不会产生。

【白话文】《阴符经》说:淫荡的声音,美丽的容颜,这是破损入骨头的斧锯。世上的人不能拿着灵性的蜡烛来照耀迷失的情感,不能手持智慧的利剑来斩断爱欲。流浪于生死之海,这种祸害是由恩爱产生的。

【白话文】《河图帝视萌》说:轻慢天地自然规律的人结果是凶险的;顺应天时办事的人结果是吉利的。春夏之季喜爱高山之地,秋冬之时深居低下之处,这样做必定吉利多福,寿命无穷。

【白话文】《西山记》说:人身体的盈虚消长变化,都与天地相通,与自然万物相应,从始至终,与天地自然相和,安静神思,灭绝妄想,这是养生的根本之道。

【白话文】《卫生诀》说:大概人一昼夜,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没有中断停止。

减去一次呼吸,身体就发冷,增加一次呼吸,身体就发热。脏腑不相和,各种疾病就产生了。所以说元气在于保养,谷神在于守护。

【白话文】吕洞宾说:人应该少说话来养气,少思虑来养神,少嗜欲来养精。精化生气,气化生神,神自然灵敏。所以,精绝了则气绝,气绝了命就绝了。因此说精、气、神,是人体的内三宝。

【白话文】《齐丘子》说:乔木、松树之所以能傲立霜雪,是因为它们体内藏有正气;美玉之所以能抵御烈火,是因为体内积存了最纯的精气。因比那些得道之人白昼时能运转灵旗,夜间能记录神芝的显兆,能感觉到常人无法感觉到的东西,想到常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可以达到冬天驾驭寒风而不觉得冷,夏天驾驭烈火而不热的境界。所以君子只要保藏有正气,就可以远离鬼神,可以降伏奸佞之徒。积蓄至精的人,可以保全生灵,跻身于福寿之列,所以最为可贵的就在于养气。

【白话文】《素问》说:谨慎地使酸、苦、甘、辛、咸五味相调和,使骨头坚固,筋脉柔软,气血畅通,肌肤腠理紧致,长久地拥有上天赐予的寿命。

又说:以风为餐饭的生命灵巧而寿命延长,以五谷为餐饭的生命聪明而形神劳累,吃草的生命愚痴而力量充足,吃肉的生命勇敢粗俗而又恨怒,服气辟谷的生命能长久生存而懂得生命的大道。

【白话文】《传》说:吃杂食的,为各种疾病和妖邪所钟爱。所吃的东西越少,其心气越开通,活的寿命越长;所吃的东西越多,气窍越闭塞,寿命越受到损害。

所以服气的入千年不死,身体可以在天上飞行;食粮食的入成千成百都会死掉,形体归于大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健康养生精选大全合集1:http://www.yulujidi.com/jiankangyangsheng/yangshengzhishi/2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