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孩子鼻子爱出血,特别是春夏之交或冬春换季时期。鼻子之所以爱出血,是因鼻中隔的前下方有一个极易出血的区域,医学上叫“黎氏”区。此区黏膜很薄,与其下方软骨及骨紧相贴,这里毛细血管表浅、扩张,几乎处于暴露状态。当局部黏膜干燥、上皮脱落、糜烂而形成溃疡结痂者,就极易出血。几乎90%的小儿鼻出血都在此发生。
见到孩子鼻出血,不要惊慌。有时孩子咽下鼻血,刺激胃黏膜而引起呕吐,因为混着大量胃液,故吐出的量可以比实际出血量大得多,为了避免血液流到咽部,宜叫孩子将身体稍向前倾。一般情况下,出血常能自止,一时不止者,可用拇、食指捏紧鼻翼数分钟,或用软纱布卷成半支烟状,塞放在上唇与齿龈之间的穹窿,然后横着食指在鼻孔下压迫上唇。如用上法不能止住血时,可用麻黄素药液浸湿药棉塞入鼻孔,不要塞得太松,因为太松达不到止血目的。同时要安慰孩子,不要太紧张,哭闹会加重出血。如采用以上方法仍不能止血,应送到医院处理。
平时鼻腔黏膜干燥,或气候干燥季节,可点一些油剂如石蜡油,鼻腔内涂软膏之类药物以滑润和保护鼻黏膜,可以减少出血的机会。
【孩子迷了眼如何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灰尘,沙粒、飞虫等迷入眼里,这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因揉眼不仅容易使异物嵌在睑结膜或角膜上,使异物难以取出;同时还会因揉擦损伤角膜。另外,因手脏沾有细菌,揉眼还会将细菌带入眼里,引起发炎。 迷眼后,应轻轻闭眼片刻,或用手轻轻向前提起上眼皮,使眼皮和眼球之间的空隙大些,一般附在表面的异物常能随着瞬目动作和泪水的冲洗而排出。如异物不能排出,常被推向上睑结膜,这时可把眼皮翻过来找到异物,再用湿棉棒或干净手帕轻轻将异物擦掉。如翻过眼皮仍未找到异物,异物可能附在角膜上,此刻千万不要自己取,应到医院去处理。医生会在无菌操作下施行表面麻醉,而后用消毒针头将异物轻轻取出,最后滴抗生素眼药水以防感染。 【小儿长了痱子怎么办?】 痱子是由于夏季炎热,汗出之后,如不能及时蒸发,粘附灰尘,堵塞汗腺,使之不能通畅排泄,以致汗腺周围皮肤发炎,形成痱子。多见于肥胖小儿,多发生在皮肤褶皱处。 痱子为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圆形或尖形,尖端可见微泡,周围红,散在于头、颈、胸等处。丘疹密集处皮肤发红,皮疹发痒,并有灼热感,患儿可因此烦躁不安。经1~2周,皮疹消退,出现强度脱皮。如搔抓感染,可引起热疖。治疗痱子,常用多种婴儿爽身粉及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等),忌用油膏。同时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洗澡后撒痱子粉或爽身粉,忌用碱水和碱性肥皂,不要叫孩子抓破患处,以免感染发生热疖。如热疖已发生,可外敷金黄膏,内服牛黄解毒丸。如疖肿破溃,用消毒棉球擦去脓液,周围用75%酒精擦净,外敷新霉索软膏,每天换药1次。另外,如痱子发生在头部,宜将头发剪短、削薄,如发生在胸背,衣服宜宽大、松软,通气好,吸水性强。 【纠正孩子的口吃有何方法?】 有些孩子已经进入小学,说话还是结结巴巴或者一个字说出后要延长这个字音调然后再说第二个字、第三个字(例如我、我、我要吃饭),同时,小儿面部表情非常紧张,这就叫口吃。愈是紧张,口吃的表现愈严重;有的孩子平时说话还可以,在教室内老师提问叫他回答问题时口吃非常严重,当同学哄堂大笑时更使他有话答不出来。口吃的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周围人的嘲笑、模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引起口吃的原因主要是在学说话的最快阶段(2~4岁)时,小儿用大量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或者与别人交谈,此时难免出现用词不当、发音不准、语法结构错误等等,而家长对他的要求很高,稍有不对即予以训斥甚至打骂,因此产生焦虑心情,想尽量纠正说话不妥的地方,但因紧张就出现口吃。此外,如果周围人中有口吃的,小儿也会在无意之中学习模仿他的发音,时间一长就成为习惯,也出现口吃。还有个别的小儿虽然年龄增长了,但仍旧用幼儿的语言表达意思(用重复的音调),例如饭饭、菜菜、肉肉等,长久下去,一发这些字音,自然而然的会出现重叠发音,形成口吃。 如何纠正呢?首先要消除孩子紧张的情绪,更不应该责打、嘲笑、模仿。对幼儿学习语言阶段的所谓语法不妥、发音不准等等的缺点暂时不要去纠正。最重要的一点是养成他慢慢说话的习惯,叫他暂时不要用地方方言说话,改用普通话。平时可叫他用慢的节奏朗诵一些诗歌,训练一阶段后口吃会逐渐减少。对较大的孩子,当他发音即将要出现口吃的时候,可以叫他使用另一个字或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或者借助于手姿,这样就可以缓和当时紧张的情绪。最后,要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周围口吃者的说话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