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女性健康 > 女性心理

【能容人者容天下】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2 17:33:42分类:女性心理

简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海更大的是人的心灵。伟大的胸襟,能包容他人,包容天下。
人生在世,须得能够容人。能容人不仅能体现你的非凡气度,而且还能保持你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更重要的是:

【能容人者容天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海更大的是人的心灵。伟大的胸襟,能包容他人,包容天下。

人生在世,须得能够容人。能容人不仅能体现你的非凡气度,而且还能保持你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容人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赢得天下。

【能容人者容天下】

汉初名臣张良外出求学时曾遇到了一件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事。一天,他走到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心大丈夫能屈能伸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这样的人容易遭受挫折;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大丈夫就要能屈能伸,能刚能柔。

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然则何谓“屈”?何谓“伸”?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恭;是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负辱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在与世无争中的""。伸,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是“不战而胜”的上善兵法。“能屈能伸”是大丈夫立志成业的精髓要义,是博大精深、包罗万千的大哲理、大智慧。立大志:需以“屈”处世。成大业:要靠“伸”显才。古今中外,凡做出杰出成就或干出轰轰烈烈事业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屈能伸的人。

司马懿出仕时正好30岁。那他这之前这么多年是在干什么呢?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不同,司马懿由于是名门之后,他没有做种田之类的事,他就在许昌城中,却一直对曹操避而不见,因为他从心底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曹操。

最终曹操访问了他三次,司马懿才答应出山,这与诸葛亮三顾出山多么相似呀!但与诸葛亮不同的是,当时的曹操不像刚开始创业的刘备,其“智囊团”已人才济济,初来乍到的司马懿在里面不会一下子有什么大作为。司马懿一开始做的只是一些抄抄写写工作,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司马懿来讲,可以说是“屈就”了。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甚至,在曹操在世时,他都一直都是“屈就”着,虽然他后来的官升到了丞相府主簿,但始终没有什么带兵作战的机会。这么长时间内,他只是作为谋士提出过两次重要的计策,一是在取下汉中后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立足未稳的西川,二是献计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得到汉中的刘备。这两个计策曹操只用了后者,但就是这一个计策使得不可一世的西蜀大将关羽命丧东吴。

司马懿当然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决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于是在,孟达响应诸葛亮北伐时,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懿有了第一次带兵作战的机会。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让自己在魏明帝曹睿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都督曹真病逝后,司马懿继任成为都督,他终于有了和诸葛亮亲自交锋的机会。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采取的战术很清楚,这就是坚守不战,因为这样他受到了诸葛亮的种种故意的侮辱,但司马懿此时很好地发挥了他能屈的长处,终于熬死了诸葛亮。其后他抓住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带兵平定了魏乐浪公公孙渊的反叛,于是他在魏明帝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极点。

但魏明帝一死,执政的曹爽根本不给司马懿机会,于是司马懿又继续“屈就”下去。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魏明帝病逝到著名的“高平陵事件”,正好是十年,司马懿果断消灭了曹爽的势力,这也为后来的晋代魏拉开了序幕。

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长久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忍一时之屈,就不能使壮志得以实现,使抱负得以施展。“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的阶段。

著名策士范雎刚开始时,由于他出身寒微,无人引荐,不得已只能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府中任事。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同前往。齐襄王钦佩范雎的雄辩之才,便差人携金十斤及美酒赠与范雎。范雎对此深表谢意,却未敢接受齐襄王的赠礼,但仍招来了须贾的怀疑,认为他出卖了魏国的机密,于是回国之后,便将“范雎受金”的事上给魏国的相国魏齐。魏齐不辨真假,也不作调查,便动大刑杖惩罚范雎。范雎在重刑之下,肋骨被打断,牙齿脱落。他蒙冤受屈,申辩不得,只好装死以求免祸。范雎已“死”,魏齐让人用一张破席卷起他的“尸体”,放在厕所之中,然后指使宴会上的宾客,相继便溺加以糟蹋,并说这是警告大家以后不得卖国求荣。

范雎平白无故地受了这么一场肌肤之苦和奇耻大辱,一腔效命魏国的热忱化作了灰烬。他决计离开魏国,另谋一处显身扬名的地方。范雎买通厕所的守者,将他放了出去。

范雎忍辱求全、隐身民间的时候,秦国一个叫王稽的使节来到魏国。秦国此时国力强盛且虎视眈眈,有兼并六国的雄心。偶然的一次机会范雎与王稽见面,其才情智慧已使王稽信服,王稽决定带范雎入秦。

王稽私下带着范雎归秦,路上见对面秦国相穰侯魏冉的一队车骑驱驰而来,范雎便对王稽说:“据我所知,穰侯长期把持秦国的大权。厌恶招纳其他诸侯国的客卿入秦。我与他见面,定会对我不利,所以我最好藏在车中。"于是范雎藏了起来。魏冉的车骑到了之后,他果然询问王稽:"使君出使归秦,有没有带别国客人来啊?"王稽赶快答道:"不敢。"魏冉看了看王稽,然后走了。听到魏冉一行离去的车马声,范雎这才从车中探出身来,但他心中沉思:“魏冉是一个聪明人,刚才他已经怀疑车中有人,只是决心下慢了,忘记搜索而已。"范雎一念及此,当即断然对王稽说:“魏冉此去,必然会后悔,必派人返回搜索使君的车辆不可。我还是下车走路避一下为好!"说完,范雎便跳下车,往道旁小径走去。王稽于是按辔缓行,以待步行的范雎。方才走了10多里,魏冉果然遣回骑卒对王稽的车马一阵搜检,见车中确实没有外来的宾客,方才纵马而去。这样,范雎才最终脱险。

入秦后,范雎抓住机会,充分施展辩才游说秦昭王,最终取得信任。秦昭王采用范雎的谋略,对内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对外使用远交近攻的霸业方略,使秦国对关东列强压力再度加强。秦昭王因此任命范雎为秦国相,封为应侯。

"大丈夫能屈能伸",这是一条经千古锤炼而锻造出的古训,多少风云人物英雄豪杰都因善屈善伸而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所以,在逆境中,当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时,我们应懂得一个""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而在顺境中,当机会和环境皆有利时,我们应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能容人者容天下】:http://www.yulujidi.com/nvxingjiankang/nvxingxinli/15346.html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