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心理

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11-08 14:09:13分类:健康心理

简介  每当节假日时,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附近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如果问起这些物品的实用价值,人们通常会说:"反正很便宜,先买了再说""看到别人都买

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每当节假日时,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附近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如果问起这些物品的实用价值,人们通常会说:"反正很便宜,先买了再说""看到别人都买了,我也就买了”……事实上,人们所购买的这些物品有些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人们为什么常常购买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呢?走进商场,看到各商家推出的营销广告,我们就明白了。"在该商场购买商品满98元,免费赠送食用油一瓶。”"买高清DVD机免费赠送影碟"“买200减50,买300减80”"购买巧克力,赠送泰迪熊”……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时,心中不禁会暗自欢喜,有免费的东西送,如此的好事我为何不参与。有的人甚至为了得到免费赠送的东西而购买指定的商品,不惜花时间排长队,疯狂抢购,到却发现这些东西,其实自己并不需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理智的行为呢?科学家做过一个调查实验,调查300名低收入者与300名高收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入者从超市所采购的商品,发现低收入者并非只挑选便宜的商品,他们也会选择很多高质高价的实用性商品;而高收入者所采购的商品中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端,虽然多了不少高档商品,但其中也包括很多打折商品与实验人员预先摆放的购买就赠送的商品。

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大家都喜欢免费的东西,这不仅是爱贪图小便宜的人的本质。贪图便宜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倾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在购买商品时,很多顾客对打折的商品、免费的商品可谓是趋之若鹜。

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周末,辛磊的妻子要求辛磊陪自己逛商场,他们夫妻前往自己家附近的一个大型商场,刚走到商场门口,就看到一幅幅打出一系列优惠活动的色彩鲜艳的海报,妻子兴奋地说:“说不定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夫妻俩逛到家电专柜,看到有一项优惠活动是“买最新款超强纠错DVD影碟机,免费赠送十盘经典珍藏版影碟”。由于辛磊是个电影爱好者,因此家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影碟,而妻子在他的影响下,也很喜欢看电影。

看到免费的商品,辛磊的妻子很高兴,尤其在工作人员说这些影碟是经典珍藏版的后就更开心了。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家看精彩的电影了,夫妻二人决定买下影碟机。yipinjiankang.com

当把DVD和免费的影碟都搬回家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其实自己并不需要影碟机,家里的这个也刚买没几年。为了得到免费的影碟反而多买了一台DVD影碟机,况且赠送的影碟大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影片,与他们收藏的重复了很多,真是亏大了。

看来,免费对人们有着超乎想象的吸引力,以至于人们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见到免费的东西,不管需要不需要,就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免费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强烈的情绪冲动,从而很难认清免费物品的真实价值,只是觉得免费的机会难得,管它有用没用,反正获得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否则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一种损失。

消费者会因为用比正常价格便宜很多的价钱购买到同样的产品,或额外得到免费的商品而感到开心和愉快。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其中有利的一面,却忽略了不利的一面。

物美价廉永远是大多数消费者追求的目标,很少听见有人说“我就是喜欢花多倍的钱买同样的东西”,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好、最多的东西。如果有免费赠送的,更觉得是额外的收获,喜不自胜。这都是人们占便宜心理的一种生动的表现。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为了一张优惠券,而到某商场去消费,结果换回一包免费的咖啡豆;为了获得免费赠送的小礼品,而尽力地在该商场消费千元以上。我们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吃咖啡豆,小礼品也不是自己十分需要的。这样,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抢购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人心早已被免费的魔咒迷住,并没有太仔细地想它有没有用,值不值得买。

有一些娱乐场也采取一种免费策略,就是一对情侣光顾,其中女性可以免门票或相关费用,这样就吸引了女性顾客,而基本上这些女顾客都会带来消费能力强的男性顾客;游乐园对儿童免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门票,吸引来的自然是带着儿童的父母。这种免费带出间接收费的策略关键是要设计出一套恰当的模式——既要能吸引免费的顾客带动人气,同时也要能以此为突破口,吸引更多顾客消费或免费顾客进行其他消费。

免费的商品对人们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损害和风险,事实上商品的价格都是用数字表示的,免费就等于零,而零在这里可能就不单单是一个价格了,它代表不需要任何付出和损失,这种免费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冲动,使我们失去理智,甚至轻易地落进别人的圈套。

免费”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又让人激动的词汇,它让人们失去理智,冲动地消费。当我们在面对商家们种种所谓的优惠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心中斟酌一番,理性面对。

所谓品位,就是价格与成本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有时候商品标价越高,购买的人越多?“成本一二十元的东西,进口后却要卖个三四百,这就是目前进口红酒的经济学。”在法国经商多年的陈元这样说。有人透露,一瓶折合20元的洋红酒,各种费用加起来,到岸成本也才30元左右,之后的仓储和本地运输、人工费用合计也才2元人民币,售前成本大约32元。但是,到了经销商那里,则以80~100元的价格卖出去,经销商有50%的毛利。而到了超市或商场之后,就会再加价10%~15%,到消费者手中就成100元左右了。而一旦进入西餐厅,则按经销商供货价的2~2.5倍卖给消费者。进入酒店的红酒,身价更陡增3~4倍,售价可达300元左右。

由于消费者对葡萄酒定价缺少概念,一些商贩基本上都是随口定价,而且都往高了定,奇怪的是,葡萄酒竟越贵越好卖。

我们购物时,看到同一类产品,一般会选择相对昂贵的,因为从内心来讲,我们比较认可昂贵事物的质量和价值: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所以,同样的东西,反而是越贵越好卖。其实,按理来说,便宜的东西不是更让人有物美价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吗?为什么许多人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一现象曾引起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的注意,他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探讨了这个问题。因此这一现象——价格越高越好卖——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表明,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经济现象,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所谓的品位和格调。凡勃伦把商品分为两类: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非炫耀性商品仅仅发挥了其物质效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炫耀性商品不仅具有物质效用,而且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使消费者通过拥有该商品而获得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满足感。鉴于此,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购买那些能够引起别人尊敬和羡慕的昂贵商品。许多经营者瞄准了这个消费心态,不遗余力地推动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以使自己从中牟利。比如,商家凭借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商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品或服务上的声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从而加强人们对商品的好感。就是这个原因,造就了炫耀性消费——价格越贵,人们越疯狂购买;价格便宜,反倒销售不出去。比如,在服装店里,标价太低,可能会让人觉得没档次,但若在价签上的数字后面加个零,或许就会有人来问津。

面对类似于这种商品牟取暴利的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要打破“便宜没好货”的心理。购买东西时,我们就要学会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够分辨普通商品的好坏,就可以大致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是较为昂贵的高档产品,最好有专业人士陪同购买,千万不要抱持“贵才是真理"“贵才是王道”的心理,否则,自己就可能会被当成“肥羊”给“宰”了。

我们要做个理性的消费者,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性购买,不要一冲动就甩出去大把人民币,更不要被一些“花花广告”等宣传造势蒙蔽。

拥有了更好的东西,我才会变得更好吗爱慕虚荣是人类最普遍的弱点之一,每个人都有爱慕虚荣的心理。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这样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昔日的荣耀经历或今日的辉煌业绩,他们或夸夸其谈,肆意吹嘘,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自己办不到的事偏说能办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装懂,一切都是为了提高自己。虚荣心强的人还喜欢炫耀有名望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妄图借助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对于那些无名无分、地位“卑微”的亲朋则避而不谈,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学策略:http://www.yulujidi.com/jkxl/2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