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披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07年生于福建省永春县。新中国建立后,他历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全国侨联顾问,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澳门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等职。
⊙有人见梁老百岁高龄仍精神矍铄,免不了向他讨教长寿秘诀。对此,梁老回答坦然:“做人要难得糊涂,不计较得失,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名利。”1979年,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令这位年逾古稀的东方之子兴奋异常。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来泉州创办黎明学院。1984年,梁老又筹资500多万元,创办了黎明大学。晚年,他又将自己的300万元积蓄,全部无偿捐献给泉州黎明大学。1990年,为了在澳门普及中文教育,84岁高龄的梁披云创办了澳门福建学校,指点规划,亲力亲为。96岁过后,他依然频频往来于澳门和内地之间,为家乡教育的蓬勃发展奋斗不止。古人云:大德必得其寿。梁老的高寿,不能说与此无关。
⊙梁老先生高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经常习练书法。他的书法创作似碑又似帖,有碑的雄浑而无其板硬之病,有帖的飘逸而不流于侧媚。
⊙在习练书画时,梁老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等部位调动全身的气和力,使身上气血自然通融,体内各部分功能得到调整。
⊙梁老不仅是教育家、书法家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还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借诗咏志。在他所写的诗中,他最满意的一首是《黄河晓望》:“九曲黄河眼底来,高秋云物晓晴开。长风鹿野声威壮,扫尽千秋万古哀。”2001年1月,95岁的梁老还写下了《九五感咏》:“人生九五岂寻常,俯仰浮沉只自伤。许国空余心一片,求仁枉作梦千场。江河浩浩乾坤大,泰华巍巍岁月长。喜对千禧新世纪,高歌一曲向朝阳。”可以说,梁老的长寿与其写诗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高玉宝养生之道】yipinjiankang.com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后,在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入了中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作家高玉宝青春常在,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高玉宝的保健养生之道源于他的童眼、童心、童趣。
⊙高玉宝经常应邀去全国各地给孩子们作报告,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全国16个省市327所学校聘请他为辅导员、名誉校长、德育教授等。高老由于长期与孩子们在一起,因此童心未泯,青春未逝,活得潇洒健康,看上去不像是八九十岁的老人。
⊙他认为经常阅读儿童读物,是一种有效的养生保健,促进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可延缓人的衰老。
⊙暮年,高玉宝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是给孩子们作报告,讲述他当年给地主周扒皮当童工而发生的半夜鸡叫等故事。有一次,一个天真的孩子听完他的故事后问道:“高爷爷,周扒皮半夜捅鸡叫骗你下地干活,你怎么不看看手表?”高玉宝听后哈哈大笑,然后他童眼看世界,解答孩子们有趣的提问。
⊙高玉宝有一手绝活,会木匠活和修理电器。孩子们的玩具车轱辘不转了,经他一修就能跑;谁家孩子的电动玩具坏了,他一摆弄就好了。接着他与孩子们还玩上一阵,乐上一番。他说,经常同孩子们在一起娱乐,即获得了逸乐,真是其乐融融。
【才旦卓玛健身经】
2008年才旦卓玛已是70多岁的人了,但身体依然很健康。她是著名歌唱家,曾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在参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时,主持人朱军送给才旦卓玛一对健身球。从此,健身球与她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她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身球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被誉为“东方健身之宝”。健身球在手中转动时,不断刺激手部的穴位,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增强机体的各种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消除紧张与疲劳,起到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作用。健身球运动简便易行,不受条件的限制。在室外可一边散步,一边转动着手中的小球;在室内看电视或听广播时也可以“操练”,互不影响,相得益彰,颇有情趣。健身球体积小,携带方便,长期坚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选择健身球时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手掌大而有力者可选中、大号健身球;体弱、手掌小、指短、力小者宜选用小号或袖珍号健身球。开始练习时可单手持球,熟练后也可双手持球,甚至一手可握持双球、三球或四球。手掌、手指握球或托球,顺转、逆转、离心转、里外跳转、打鼓点,既可模仿他人,也可自创新方法,只要适合自己“操练”就行。
⊙才旦卓玛说:“我喜欢健身球,因为它除了可以保健养生外,还有一层含意,这两只球在运动时,互相缠绕,互为圆心,我觉得它也象征着一对夫妻、一个家庭,养生需要好心态,而这种好心态则来自和睦的家庭生活。”
【李友朋长寿秘诀】
安徽省无为县城,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丹青高手李友朋,已100多岁。人称“艺术常青树,画坛不老松”。
⊙李友朋于辛亥革命的前一年(1910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黄姑镇下泊山村,其父李大秀是清末秀才,博学多才的塾师。李友朋在家庭书香氛围的熏陶下,五六岁时就旁听私塾并爱上了绘画艺术,一生执著于美术,至今笔耕不辍。他初临“四王(明末清初时并称画坛的王时敏等四位王姓画家)”,继学“二石(齐白石、傅抱石)”,并师现代笔墨,经过长达90多年的不懈追求,李友朋的绘画几近独步青云的境界。他书、画皆能,且山水、人物和花鸟鱼虫无不涉猎,尤以气象万千的山水画见长。
⊙李友朋在回顾艺术人生时说:“我绘画一是师法自然,手勤写生;二是多交益友,嘴勤求学;三是多动脑子,勤于探索,走出自己的路子。”李友朋山水画作品1956年入选安徽省博物馆美术展;1989年获得华东地区“粮农杯”书画展一等奖;2004年应中国(南昌)首届楹联节菲华诗书画南昌巡回展特邀展出,荣获“国际文化交流艺术长青奖”。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李友朋画集》,于2005年9月出版。
⊙李友朋19岁时与本村同龄的凌启秀结婚,俩人恩恩爱爱在一起生活了76年,老伴因病在96岁时去世。夫妻俩共育有两男两女,老人一家现已五世同堂,儿孙辈共有56人。
⊙老人1949年3月进入无为县粮食贸易公司工作,担任会计,一直工作到72岁时离休。老人身体健康,很少生病,现在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生活自理。老人一生与书画为伴,除了工作,其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书法、绘画上。他善于调节生活方式,绘画站立时间长了,就去家里的菜地给蔬菜浇水、除草。他生活随意,烟酒不沾,不挑食,以素食为主,荤菜也吃,饭量适中,早、晚吃稀饭,中餐吃米饭。他生活非常有规律,早晨6点多起床,晚上八九点钟就睡觉。爱劳动、爱绘画、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老人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