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知识

【郭沫若长寿之道】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3 14:19:47分类:养生知识

简介  大文豪郭沫若享年85岁。其长寿与讲究饮食的多样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郭老不讲求大滋大补,力求日常饮食多样化。主食以大米为主,兼吃杂粮。他的食谱时常调换,如面条、馄饨、炒面、

【郭沫若长寿之道】

大文豪郭沫若享年85岁。其长寿与讲究饮食的多样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郭老不讲求大滋大补,力求日常饮食多样化。主食以大米为主,兼吃杂粮。他的食谱时常调换,如面条、馄饨、炒面、发糕、烧饼、豆包、麦粥等。他尤其喜欢在发糕里掺和一定数量的玉米面,夏令则食用绿豆稀饭。营养学家认为,每种粮食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如能把几种粮食混合着吃,就可能取长补短,营养互补,有益健康。

【郭沫若长寿之道】

⊙郭老竭力主张菜肴要少而精。所谓的精,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指搭配恰当、五味调和的家庭小菜。适合他的菜肴有:清炒油菜、海米炒芹菜、清蒸鱼、醋椒鱼等。郭老特别喜爱采摘一些野菜和植物的茎、叶、花来做膳食。比如,摘些枸杞嫩叶加水煮,拌以蒜苗食之;用木槿花煮汤饮用。他还常把二月兰和红薯秧当作别具风格的小菜食用。

⊙他认为,野菜清香味浓,能调剂口味。

⊙医学研究证实,饮食无度,尤其长期大量荤食,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而诱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瘤等现代“文明病”。野菜营养丰富,而且医食同源,既可当菜食用,又可疗疾保健。

邵滨荪养生经】yipinjiankang.com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荪曾应上海沪剧院的特邀,参加了新排大型沪剧《芦荡火种》的演出。他83岁为何还能重返舞台?邵老笑着抖出了自己的养身“妙方”。

⊙“自从患病住进华东医院后,在医生的开导劝说下,开始戒烟,时至今日没吸过一支烟,可以说戒烟很成功。”过去邵老的烟瘾甚重,能够戒了烟,真不容易。

⊙邵老还每天进行半小时的健身锻炼。他以居室在底层的有利条件,请人在天井用鹅卵石铺了一条长方形的路,称之为“长寿路”。开始,他踏走在“长寿路”上,脚底像针刺那样痛得难受,以致不能起步行走。经过日复一日的锻炼,现在踏在上面自由自在,如走平地。邵老的夫人韩玉敏告诉我:“现在邵先生一日不走‘长寿路’,就感到全身没劲,即使我给他烧几道好吃的小菜,他也觉得乏味、不可口,非得要早晚走两次才舒服。”

⊙邵老每天挥毫写字已成了习惯。他所订阅的几份报纸,几乎张张都沾有他的墨迹。邵老说:“写毛笔字时,脑、手集中于笔端,这样既能使思维能力不因年老而患手抖之类的毛病,做起事来双手不呆滞,真正能够得心应手。”

季羡林养生之道】

季羡林教授是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国际知名的印度学专家。

2001年,89岁的他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重要职务。

⊙对于养生,季老反对那种“锻炼主义”,他认为他的做法是讲究哲学的: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如果非让他讲出一个养生秘诀不可的话,那么他的秘诀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在饮食上,季老从不挑肥拣瘦,有什么吃什么,绿豆小米粥,这是先生几十年“一贯制的佳肴”。

⊙生活中的季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和做作。他活得轻松,既不为金钱所动,也不为名利所牵,只是为了工作而生活着。每天,季先生总要在未名湖畔走上几圈。

⊙季老是惜时如金的人,为了节省时间,早两年他是骑车代步的。但近来,由于家人“严厉禁止”,他便也“少数服从多数”地安步当车了。

⊙季老最反对患点小感冒就恐惧得好像自己快要死了一样的嘀嘀咕咕。他认为:“人老了,难免要添点小毛病,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从来不把这些放在心上,爱怎样就怎样,心里没负担,身体自然也就好了。做到这步就要乐观,要豁达,万事要想开一些,我一生中也有坎坷,有时甚至是非人的待遇,如果不是想得开,很难想象会到今天。”

⊙季老很欣赏陶渊明的一首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老强调“人的一切都要合乎自然大化,顺其自然,不大喜大悲,不多虑,最重要的是多做点有益的事”。他在《老年谈老》一文中这样写道:“人们有了忧愁痛苦,如果不渐渐地淡化,则一定会活不下去的。人们遇到极大的喜事,如果不渐渐地恢复平静,则必然会忘乎所以,高兴得发狂。人们进入老境,也是逐渐感觉到的。

⊙能够感觉到老,其妙无穷。人们渐渐地觉得老了,从积极方面讲,它能够提醒你:一个人的岁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抓紧时间,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时辰一到,后悔莫及……”

苏叔阳养生经】

当代作家、剧作家、评论家苏叔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

⊙苏叔阳酷爱书法、如痴如醉,早在上学时他就对真草隶篆情有独钟。如今,稍有闲暇便陶醉于水墨砚池,尽情挥毫泼墨。与众不同的是,他左手也能写字,而且写的字与右手写的并无异样。苏叔阳深有体会地说,练习书法是最好的健身活动,写字时要进入意境,必须清心寡欲,排除杂念,万般情绪凝注笔端,亦张亦弛,或收或放,如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他接着说,书法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娱心养性,让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每每倾情于笔墨之中,犹如进入宠辱皆忘、名利全无的极乐境界。

⊙广交朋友,是苏叔阳的另一“嗜好”。他说,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有健康的心理,而心理调节与人际交往有密切的关系,广交朋友,保持乐观的心态无疑是一剂“灵丹妙药”。他特别强调,交友要真诚,与人为善、宽容待人,友谊才能持久,交友的过程就是品德修养逐步完善与升华的过程。苏叔阳说,书法练艺,交友修德,交友的同时他也在以“艺德健身”。说这话时,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吴传钧养生有方】

吴传钧院士个子不高,但身板很硬朗。谈起养生之道,吴老说,他的体会有三条。首先,要保持乐观。第二,要适当注意锻炼身体。第三,生活要有规律。生活要有规律实际上就是自己要懂得保健。由于十几年前被确诊胃溃疡,他除了平时不吃得过饱外,还设计了“五不吃”的饮食方案:不吃太烫的,不吃太冰的,不吃太油的,不吃太硬的,不吃太辣的,最后只剩下“粗茶淡饭”了。85岁时,吴老血压、血脂和血糖均在正常范围,除了被胃、胆结石和泌尿系统的常见老年病困扰之外,没有其他慢性病。他现在每天按照医嘱坚持吃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他之所以如此高寿,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健康生活,除了得益于科学膳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还得益于地理学研究这个职业。地理学是一门脚踏实地的科学,要求研究者有强健的体魄、不畏艰险的作风和豁达的胸襟。

⊙当一个人事业和生活达到一定层次以后,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攀比,攀比会使心灵扭曲,从而陷入失衡的窘境。为了避免钻进攀比的牛角尖,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会知足和找乐。知足就是心胸宽广,不可一味计较名利,要多想想“比上虽不足,比下大有余”。找乐就是学会自娱自乐,让精神世界尽享大自然的美妙。在生活中放大快乐就等于缩小忧愁,把快乐的心态与人分享,就更加快乐。豁达能让人在得与失之间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责难他人,从而把握快乐人生。

曹用平养生之道】

80多岁的曹用平先生,是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家乡通州市还建造了曹用平艺术馆。每天,除了坚持画画,曹先生还要参加艺术和社会活动,生活忙忙碌碌,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说话声音洪亮。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长寿老人,年轻时身体并不好,25岁患上肺结核,到1973年,左肺已经形成硬壁空洞,不得已动了大手术。

⊙生活中的曹老,最大的特点是豁达潇洒、拿得起放得下。“文革”那一阵,他家三次被抄,工资停发,珍藏多年的数百件古画也被搜抄一空。后来仅以每幅12元给予补偿。曹老当然心痛,但最后还是豁达地面对现实。他说,人生的轻松要自己创造,遇事自己要想开.不耿耿于怀,就少了许多烦恼,生活就轻松愉快。

⊙曹老的乐于奉献,助人为乐,也是出了名的。这些年来,他利用自己在海外的社会关系,无偿为家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他几次向家乡捐献古今大师和自己创作的艺术精品,总数达170幅,连捐献所得的15万元奖金都不肯收受。家里的老保姆年迈丧失劳动力后,他一直赡养她到去世,并为她修墓,如同家人一般。曹老认为,做人做事,总要宽厚为上,尽自己力量帮助别人,心里才觉得踏实。无疑,良好的品德修养,也是曹老健康长寿的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曹老坚持做到“五个一点”:过去的事看淡一点,待人接物糊涂一点,艺术力争提高一点,生活潇洒一点,子女成家后少管一点。他说“五个一点”帮助他战胜病魔,老而弥“健”。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郭沫若长寿之道】:http://www.yulujidi.com/jiankangyangsheng/yangshengzhishi/2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