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学家张友渔,长期以来,担任过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德高望重,参加了我国多项重要法律的制定工作。
⊙张老微笑着说:“我对体育没有什么研究,但我认为只有经常参加劳动,参加体育活动,身体才会好。我没有专门搞体育活动,但在生活中是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不正规的体育运动的习惯。”
⊙张老现在身体很好,仍能健步登楼,不需他人搀扶。他居住在14层,有次电梯发生故障,90多岁高龄的张老便自己登楼回家。
⊙张老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活动。他不是运动员,但经常参加学校的篮球和足球运动,在绿茵场上驰骋。
⊙张老1923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继而人北京国立法政大学攻读法律。那时,他住在宣武门外大街,每天走着到西单北李阁老胡同去听课。
⊙1946年,张老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新华日报社社长,但他外出工作时既不坐滑竿也不坐汽车,而是以步代车。yipinjiankang.com
⊙1947年,张老任晋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那时,张老恢复了他在战后部队中骑马的习惯,而且骑得很好。张老认为:骑马是一种极好的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应变能力。张老不仅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体育锻炼,而且在和平环境中注重健身。张老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但坚持长久的就是走路。
⊙张老除坚持走路外,对棋类也很有研究。张老坦率地讲:“我身体好的重要原因是爱动脑子。”张老下得最好的当属中国象棋了。张老在北京工作期间,常与刘仁、陈鹏、廖沫沙等同志下棋。难怪生理学家说,适度的棋类活动是一种最好的健脑体操。
【黄克维养生经】
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教授黄克维虽已近90岁,但仍每周在神经科门诊诊治病人两次,神经内科病房教学查房一次,接受全北京市各医院神经病理标本的会诊一次。每月主持一次北京市全军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每月主持北京市(包括地方和军队医疗单位)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一次,12年来,从未间断。他还带了两个研究生并做一些科研工作。1988年,他获得该院的自由班全勤奖。他身体健康,自信还可工作5年。
⊙他从不吸烟,只偶尔饮一点酒。不晚睡,睡觉一般不过晚上11点钟。他从不暴饮暴食,也不限制某些饮食,只根据个人爱好,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他爱吃软骨及高压锅做出来的骨头,牙齿一个也没掉。
⊙黄老过去拉过提琴,现在仍喜欢听西洋古典音乐,也特别爱听京剧。爱看电影及电视,也爱读小说,尤其是英文小说。他对于自己的专业也极爱好,凡遇疑难疾病必专心、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查其身体,必要时复习文献,明确诊断后,精神上才感到安慰。患者来信询问诊治意见,他总是给予答复。有时他得到病人或家属的感谢信后就觉兴奋。
⊙阅读专业书籍和杂志也是他的一种乐趣,可以持续阅读两三小时而不疲倦。因为这样,精神上有寄托,对忧愁或不顺心的事,都可忘却。
⊙他对生活及工作都抱乐观态度,有困难设法解决,而不耿耿于怀。
⊙他因年龄的关系从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也并无不愉快之感受。
⊙他虽没有每天早起跑步或快走的锻炼,但每日的体力活动仍不少:生活完全自理,上下三四层楼,一般不坐电梯。每日到神经病理实验室两次,来去都尽量快走。
⊙他身体一有不适便尽早检查和治疗。10几年前医生发现他膀胱内有原位癌后,即刻切除,至今未复发。他一生很少服药,所谓补药更是不沾。这些药即使无副作用,也绝不会延年益寿。有些非但无疗效,反而会带来副作用。不服这些,可能也是他的保健之道。
【赵子岳养生经】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子岳,获得过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他是广播电影电视部获精英奖的六个人中的一个。
⊙当人们问及赵老有何养生秘诀时,赵老说:“我有保健三要诀:一是身体勤练,二是饮食适当,三是精神愉快。我觉得,人的身体好比一辆脚踏车,千万不要搁起来,如果搁上半年,也就生锈不能骑了,如果常骑、常修,就能继续跑下去。我自编了一套‘圈功’,每天锻炼半小时,出一身汗,把一身的关节都转遍。这个运动,我已坚持了30多年,去年,我还在电视里做过表演呢!
⊙“饮食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老伴每星期磨两次豆浆,每天早上,我都能喝上一碗新鲜的豆浆,再加一个荷包蛋和几块咸味饼干。因为有糖尿病,我只好多吃菜,少吃粮。所以说,我从年轻时以滋味对口为主的‘感性饮食’,转变为老年时以身体需要为主的‘理性饮食’了。
⊙“心情舒畅是老年人长寿的重要因素。”赵老接着说,“精神愉快不能只靠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靠主观上去创造。首先要解决精神寄托问题。我们一辈子革命,就是一为人民,二为国家。只要继续为人民做点事,即使是小事,也就有了安慰。所以我的精神过去愉快,现在愉快,日后还是愉快。”
⊙赵老获得“老有所为精英奖”绝不是偶然的。他虽已高龄,退出银幕,但心理年轻。他离休多年,仍担任着中国表演艺术协会的名誉会长等许多社会职务,不停地工作着,工作着。
【张羹梅养生经】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上海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张羹梅老先生,已年近90岁的高龄,但仍思路敏捷,耳聪目明,谈吐风趣,步履轻盈,至今仍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担负门诊、教学的重任,业余时间则在家中伏案著述,整理自己60余年临床经验。他写的40余万字的《医学自传》已经脱稿。张先生亲笔撰写的手稿,蝇头小字,端庄,整齐,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张先生说,他能健康长寿一方面同他的开朗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他坚持了数十年的双耳上的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
⊙张先生介绍说:“这一锻炼方法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每天早晨起身后,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即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14次),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14次)。”这个健身之道,张先生已坚持了四五十年,即使是在十年动乱中,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关于这个锻炼方法的理论根据,张先生说:祖国医学历来认为,肾开窍于耳,而肾又是“先天之本”,肾的强健与否通过经络系统直接影响着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从而对人的整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历代医学家创造了各种形式的耳朵上的保健功,如《外台秘要》道:“清晨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又引鬓发即流通。”又如《寿世青编》道:“将两手掌握掩两耳窍,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脑后骨上,左右各24次。”张先生说:“我的双耳上的保健强身锻炼方法,就是从古代医家的锻炼方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吴运铎养生经】
1951年周总理宴请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亲自向毛泽东同志介绍说:“这就是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被人们誉为钢铁般坚强的苏联英雄保尔只活了32岁,而历经磨难的吴运铎健康地为“四化”做着贡献。
⊙吴运铎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和情绪里有很大关系。情绪说白了,就是练气功时讲的意念。他除了体育锻炼之外,还研习书法,潜心国画,写文章出书。这样使心境总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在他十六平方米的房间里,两个装满书籍的大书柜斜对面放着,一张简易但宽大的书桌兼画案靠在南墙的书柜边,书柜与书桌形成一条小胡同,里面摆着一个矮笨的木台架,架上装着一副台钳,一台手摇钻,各种零件工具俱全,俨然是个加工车间。在这里,他达到乐以忘忧的地步。
⊙他认为,心理健康的核心就是内心愉快。一个人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就会生理失调,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以致生病。而人有七情六欲,这是需要加强修养,进行主观调节的。
⊙前两年,吴运铎的腿不小心摔断了。医生说他有冠心病,不能半身麻醉,他硬是凭着坚强的信念,让医生在腿骨上打两支钢钉,做完了他这辈子的第三十次手术。
⊙吴运铎谈笑风生地将自己的养生之道归纳为四戒:一戒久视,二戒久卧,三戒久坐,四戒久立。他每天坚持户外活动,以防肌肉萎缩。
⊙“久立者伤骨”,他笑呵呵地说,人老了,气血运行减弱,全靠动静结合,久立不走便会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吴运铎同志满怀激情地说:“不论是谁,总有一死。但愿马克思在天之灵让我晚些去报到。”他望着黛色的远山,眼睛里闪着慈祥坚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