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老,这是规律;个个想长寿,这是愿望。规律,难以抗拒;愿望,实现有望。
在山东省,有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离退休(含内退)员工达8148人,约为在岗员工总数的1/3。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从2008年以来,企业领导班子在带领广大员工改革发展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发扬党的好作风,以德为先,以老为尊,组织实施“文体养老”工程,即通过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成立老年艺术团、组建老年分校、创办老年季刊、举办老年文化节等活动,让老同志从家中“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产生了“老当益壮”、“返老还童”的神奇效果。这些老同志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近年来没发生一例集体上访事件。他们挥毫泼墨,寄情书画;登上舞台,尽情舞蹈,放声歌唱。对此,有人不无感慨地说: “这是老同志的第二春。”
第二春也是春。春,总是生机盎然、绿意养人的;春,总是给人希望,催人奋进的。“第二春”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让来去匆匆的时间变“短”,让预期的寿命拉“长”。
常识告诉我们,人的自然年龄,不等于生理年龄,更不等于心理年龄。有的人,七八十岁仍然走路生风,说话铿锵,思维敏捷。这样的人,上自伟人,下至布衣,举不胜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耄耋之年,为中国设计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88岁高龄时,健步南中国,发表振聋发聩的“谈话”,从而推动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
不可否认,生活中有的人,心理老化的程度远远超过自然老化的程度。尤其在离退休后,他们一时不知所措,有种“失落感”;少了群体生活,有种“被抛弃感”;工作“一辈子”,领个“退休证”,有种“看破红尘感”,从而心情不爽,白发骤多,甚至积郁成疾,寿减命缩。
“文体养老”,就是改变这种现象的一堂课。yipinjiankang.com
这是一堂阳光课。即便人退休了,仍能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这是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
这是一堂亲情课。以亲人的情怀,身体力行,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落到实处。这是实实在在的“敬老工程”。
这是一堂宗旨课。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每一群体、每一个体。在保证离退休同志生活无忧的同时,让他们的精神更充实,身体更结实。这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这是一堂开心课。文体养老,活动多样,离退休人员各选其爱,各得其所。乐观的情绪,开心的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这是实实在在的“延寿工程”。
人类的平均寿命一直呈上升之势。这种上升,单从古人的论述中,就可见一斑。2300多年前,庄子在《盗跖》篇中曾讲: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到了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则说,人的“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短短的800多年时间,每个寿段就提高了20岁。这充分说明,益寿是有可能的。
早在我国南朝齐梁时,有位时称“山中宰相”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养性延寿录》,其中提到,人要益寿延寿,须做到“五莫”: “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一句话,心态要平和,行为要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文体养老,能让心态平和。文化,是生活中的“维生素”。文体养老,就是让人进入“氧吧”,从而氧气入脑,精神振奋。这种振学习的春天奋,会让人抛掉孤独感,丢掉失落感,让快乐伴左右,开心在事后,进而"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文体养老,能让行为中和。行为受大脑指挥。大脑平和,就不会有过激行为,更不会有极端行为,从而让“喜怒哀乐未发”,即便发了而皆能中节,达到“致中和”的境界,以产生“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效果。
文体养老,一静一动。静显雅趣,动显活力。雅趣益寿,活力增力。益寿能使心理年龄的增长推迟,增力能使生理年龄的增长延缓,从而产生"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的壮观景象。
古人云: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寿考者,高寿也。当年,周文王九十七岁乃终,故《诗·大雅·槭朴》有"周王寿考"之说。可以说,随着文体养老的实施与推广,寿考者,不是“岂能”,更非“不能”,而一定是“能”。不信吗?时间可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