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居不熬夜
人到中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适度的开开夜车对身体也无大碍。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硬拼,就会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使大脑受损,导致脑力早衰。
2、饮食不熬顿
人到中年,百事忙。中年人因工作忙、学习紧张,经常连水都顾不上喝,不吃早餐更是常事。长此以往,会造成“水营养缺乏症”,促发脑血栓和尿结石症。经常饥不进食,还会引发胃溃疡及低血糖等。
3、玩乐不熬神
玩乐过度,会使人体内维生素A消耗过多,造成视力下降、精神疲劳;长期狂听音乐会使耳膜过度紧张,影响听力;整夜下棋等,会使体力下降,影响健康。yipinjiankang.com
4、运动不熬劲
过量的运动会使热能大量消耗,造成乳酸等代谢物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心律不齐,影响肝脏功能,导致筋骨和肌肉酸软。
5、病痛不熬拖
不少中年人时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因此当他们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胃痛、失眠、气短等症状时,仍满不在乎地熬着拖着,其结果是将小病熬成大病,直至失去治疗良机而后悔莫及。
元朝邹铉撰写的《寿亲养老新书》,是详尽介绍养生方法的典籍。其中有首“七养诀”,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法宝。
少言语养真气:
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真气又叫“正气”,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有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一个人若常喋喋不休、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百病丛生。
戒色欲养精气:
戒色欲,指房事要节制。药王孙思邈指出:“姿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恣情纵欲,对房事不加节制,必然使精液枯竭,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房事过度主要是损耗人的精气,而精气为养生之本。精气损耗就动摇了生命的根本,所以健康和长寿就难以保障。因此,房事不可过度。
薄滋味养血气:
薄滋味指要多食蔬菜、瓜果等清淡素食,少食肥肉、烈酒等辛辣、油腻食物。只顾满足口欲,整天大鱼大肉,则有损身体。饮食中,五味不要太过,特别是不要太咸,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咽津液养脏气:
津液指唾液,古人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慢慢咽下,有滋养脏气的功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经此养身,活了100岁。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莫嗔怒养肝气:
指要心境平和,不随便发火。经常发怒,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肝气上逆,同时血液随气上逆,会造成肝郁不疏,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若经常为生活琐事动怒,甚至暴跳如雷,就可能因怒火而气乱,使心神无主,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甚至引起猝死。欲求肝气畅达,疏泄正常,就要“戒怒”、“制怒”,防止过度的情绪波动。
美饮食养胃气:
美饮食不是说要吃好的、吃贵的,而是说饮食结构要搭配合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同,所含营养成分也有差别,只有全面而合理地进行搭配,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不同的营养。《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指出谷物、蔬菜、水果及肉类是饮食的主要组成内容。只有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才能补养胃气。
少思虑养心气:
指闲来不要胡思乱想,思虑过多会伤心气而损寿命。《千金要方》指出:“但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无极……亦可长年”。这里的不思,指避免过多不正当的思虑,以免失去心理平衡而影响健康。
初秋如何进行情绪养生?
夏末秋初天气炎热、气温高且多雨潮湿,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心境不佳、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要及时调整,以安然度夏。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
精神调养:宜神情气和,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免懈怠厌倦之心,忌恼怒气郁,使阳气宜散在外。
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充盛和阴气不足。中午应坚持适时午休,以便有益大脑消除疲劳。
饮食调养: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宜减少肥丰厚味,多用清凉甘淡,不可恣食生冷,谨防腐败食物入口。
运动调养:宜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应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运动后切忌大量饮凉开水,或用凉水冲洗。
防病保健:注意清洁卫生和预防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并做到冬病夏治。身体健康,情绪也可得到调整,缓解气候给人带来的不适,安全度过酷暑盛夏。
如果把不良情绪比作一匹难驯的烈马,那么掌握合理的调养技巧即可使你轻松上任,成功驾驭不良情绪,快乐度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