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男性健康 > 男性心理

【自恋与多神论】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2 17:23:03分类:男性心理

简介  纳西索斯的故事清楚地说明,自恋带来的危险之一,就是缺乏适应性、不知变通。适应性是心灵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在希腊神话中,众神都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尽管有时彼此争斗,却能承认彼此的权威

【自恋与多神论】

纳西索斯的故事清楚地说明,自恋带来的危险之一,就是缺乏适应性、不知变通。适应性是心灵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在希腊神话中,众神都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尽管有时彼此争斗,却能承认彼此的权威。

多神论作为一种心理学模型(而不是宗教信仰),很容易遭到误解。它可以简单解释为:在心理层面上,我们同时受到多人种深层冲动的左右。要想把这些冲动集中到一起,指向同一个方向,不仅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心理学上的多神论追求的并不是人格的统一,而是生命的多元化。有些人对此一知半解,以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自己的行为,不受任何道德规范的约束;殊不知,“多神论”的“多”(poly-)是指“多样化”,而不是“任何”。在多神论的道德观下,我们容许自己体验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关系。

【自恋与多神论】

心理学上的多神论更看重"质"而非"量"。如果你能让心灵的种种相互矛盾的要求和谐共存,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但也更加有趣。例如,独居和社会生活就是两种彼此矛盾的心灵需求。绝大多数人心中都同时存在着群居和独处的欲望,有时两者会彼此冲突,有时人们会过于偏重某一方,结果导致别人的不满。这两种欲望可以在生活中结合起来,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共存,更是深层次的共融。事实上,我们越是深入发掘两者之间的矛盾,每一种需求就会变得越发细致微妙。我们可以在城市中发现乡野的情趣,也可以在乡野间享受复杂的社交生活。把这样的多神论真正应用于生活中,虽然不容易,却可以让生活富有趣味,也让心灵得到滋养。

多神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同心灵维持更加亲密的关系。如果我们用一成不变的态度,努力维持生活的“秩序"——因循守旧,沿袭传统,谨守生活的"意义",那么,由此产生的狭隘道德感,就会把我们本性中的某些部分排斥在外。我曾遇到过一位男士,他从不去野外露营,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定在日常生活中关怀心灵会讨厌那种感觉,但是后来,他爱上了一位喜欢在星光下露宿的女子。在他们结伴出游的第一个晚上,他仰望璀璨的星空,发现露营的感觉居然如此美好。他说,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还能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能说出这话,就说明他已经向心理上的多神境界迈出了第一步。

多神论的态度,允许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原本被狭隘道德感所压抑的本性。神经质的自恋,让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停下来思考,去逐渐认识由种种情感、记忆、愿望、幻想、欲望和恐惧构成的心灵。所以,自恋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是简单的、单一的,任何别的可能性都被自动排除了。纳西索斯的神话,尤其是他在池水中发现“另一张”脸孔的情节,是多神论最好的注释。

因此,我们可以将自恋视为一个机会,而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自恋并不是人格上的缺陷,而是寻找心灵“另一面”的过程。自恋也不是单纯的自我迷恋,而是心灵需求的一种表达:我们需要培养复杂的,能够容纳矛盾的,包含了"自我”与"非我”的自我意识。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自我”甚至“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需要爱,需要被关注和表现,这是我们天性的一部分。心灵的许多需求从表面上看来,是令人嫌恶的,甚至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流行的心理学经常将小孩的意象浪漫化,许多人接受心理辅导,是为了"发现自己的那颗童心"。但他们可曾想过,小孩子不仅仅有纯真的一面,同时也会哭闹,会撅嘴,会打翻东西,甚至会尿裤子。这些都是小孩本性的一部分。自我也是一样,有许多让我们羞于谈起的需求。如果想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认识心灵的多重形象,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多重形象中,找出我们最常称之为“我”的那一个。

自恋并不是对“我”的迷恋。相反,自恋意味着我们还没有找到“我”,没有找到内心中的那潭水——潭水中能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我”。自恋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本性有多么深刻、多么玄妙。由于自恋,生活中的种种责任与重担,他只能独立担当。然而一旦他发现,“我”的人格之外还有别的自我意象,就可以让它们分担一部分责任。自恋的人表面看来快乐满足,其实不堪重负。他努力追寻被爱的感觉,却无法成功,因为他没意识到,他必须先学会像爱另一个人一样爱自己。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自恋与多神论】:http://www.yulujidi.com/nanxingjiankang/nanxingxinli/1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