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达尼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敢于与对方做眼神接触表现了一种可信和诚实;缺乏或怯于与对方进行眼神接触可以被解释为不感兴趣、无动于衷、粗蛮无礼,或者是欺诈虚伪"。事实也往往如此。一家医院在分析了收到的大约1000封患者的投诉信后归纳出,大约90%的投诉都与医生同患者缺乏眼神接触相关,而这种情况往往被认为是“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或是同情心”。
可见,只有注视到对方的眼睛,彼此的沟通才会建立。有些人在和我们说话时会使我们感到很舒服;而有些人和我们说话会令我们感到不自在或是不舒服;还有一些人在和我们说话时甚至会让我们怀疑他们的诚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与对方注视我们时间的长短有关。
影响一个人注视对方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呢?具体来说,这要有这样3个因素。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注视对方的时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西方,当人们谈话的时候,彼此注视对方的平均时间约为双方交流总时间的55%。其中当一个人说话时,他注视对方的时间约为他说话总时间的40%,而倾听的一方注视发言一方的时间约为对方发言总时间的75%;他们彼此总共相互对视的时间约为35%。所以,在西方国家中,当一个人说话时,对方若能较长时间看着对方的眼神,这会让说话的人感到很高兴、很舒服,因为他认为对方这样做,说明对方很在意他的讲话,或者是很尊重他。但在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中,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对方长时间盯着他看,这会让他感到很不舒服,并认为对方很不尊重他。比如,在日本,当一个人说话时,如果你想表示对他的尊敬之情,你就应该在他发言时尽量减少和他眼神的交流,最好能保持适度的鞠躬姿势。yipinjiankang.com
情感状态
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状态(比如喜爱或是厌恶),也会影响到他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比如,当甲喜欢乙时,通常情况下,甲就会一直看着乙,这引起乙意识到甲可能喜欢自己,因此乙也就可能会喜欢甲。如此一来,双方眼神接触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换言之,若想和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话,你在和别人谈话时应用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这就可能使对方也开始逐渐喜欢上你。所以,你就不难理解那些紧张、胆怯的人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对方信任了。因为他们和对方对视的时间不到双方交流总时间的1/3,与这样的人交流,对方当然会产生戒备心理。这也是在谈判时,为什么应该尽量避免戴深色眼镜或是墨镜。因为一旦戴上这些眼镜,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在一直盯着他,或是试图避开他的眼神。
社会地位和彼此熟悉程度
很多情况下,社会地位和彼此熟悉程度也会影响一个人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比如,当董事长和一个普通员工谈话时,普通员工就不应该在董事长发言时长时间盯着他,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会认为员工在挑战他的权威,或是员工对他说的某些话持有异议。这样一来,肯定会在他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和领导或上级谈话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盯着对方,你可以采取微微低头的姿势同时每隔10秒左右和他进行一次视线接触。不太熟悉的两人初次见面时,彼此间眼神交流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如果一方说话时,另一方紧紧盯着对方,这肯定会让对方感到非常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