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典语录】刻苦勤学的人,他最初不一定能显出有多么高深的素养、多么卓越的智慧,但随着日转星移,天天勤学、日日积累,最终他就能从一个平凡人而成为高素质、有智慧的人。
2、 【经典语录】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3、 【经典语录】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他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汲取这种智慧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yipinjiankang.com
4、 【经典语录】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却不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5、 【经典语录】快乐,不在繁华热闹中,而在内心的宁静里;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大道,不在花团锦簇中,而在平凡的追求里;志向,不在西风战马中,而在平生的格局里;境界,不在诗情画意中,而在平常的心态里;胸襟,不在奇山大水中,而在平和的智慧里。
6、 【经典语录】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智慧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豁达的人相伴。
7、 【经典语录】宽容是性情的空间,从容是作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慧定是智慧的空间,单纯是喜悦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便能发现“真我”的妙用。
8、 【经典语录】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宽容也是人的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学会宽容别人,也就懂得了宽容自己。
9、 【经典语录】宽容是一种大智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智在心中,非在眼中。在眼中时时观瞻,刻刻仰止,一旦风生水起,只配得到他老人家的睥睨。
10、 【经典语录】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1、 【经典语录】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一种慧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宁,远离烦恼,从而实现宁静的自我。
12、 【经典语录】懒云:为了放下,让外寻的心回归,那就要从戒定慧入手,戒是篱笆、是围墙、是防火墙、是杀毒软件,没有戒的守持,凡夫的心就容易受到外境的诱惑干扰。
13、 【经典语录】老和尚生前非常明确发愿留下肉身,与十方众生永结菩提缘,如今所愿圆满,有缘见闻者无不深信慧门之修行,真实不虚。
14、 【经典语录】老慧师说完之后,年轻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脸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慧师深深鞠了一躬,转身下山去了。
15、 【经典语录】乐善好施得福报,知足善解得智慧。
16、 【经典语录】了解真理,但不去实践真理,真理对你而言也毫无意义。自己不曾体验过的事,说出来也没有底气。口头慧终究无法让人感同身受。
17、 【经典语录】了堂慧师接引学人常以“万法归一归何处”为机用。有一天,一位学僧前来请示洞山五位诀(五位诀即: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兼中到),了堂为其详解尽析之后,问道:“会了吗?”
18、 【经典语录】了悟者的头脑超越一切概念_______是与非、美与丑、轮回与涅盘,惟有当下一念、宁静与祥和、智慧与慈悲,赤子般的心看世间一切,不是零、就是百分之百,永不在中间。
19、 【经典语录】理解,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相契,是一个会心的微笑。每个人都渴求理解他人,更渴望被他人理解。生活中要少点误解,多一点理解,用我们的心,我们的智慧,倾注自己的感情,去理解自己的同事和朋友。
20、 【经典语录】历史是人类明镜,是人生哲学,是处世学理,是古人的经验谈,是今人的未来预知术,是善恶循环果报录。读这种书,不但可以增加智慧,更可使你知道你无论有多大财产多大势力,你也脱不掉死。无论如何足智多谋,无论如何神通广大,你死了之后,也是完事大吉。有你那或好或坏的名声,是永久常存的。
21、 【经典语录】例如智教的空,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用一种客观来看待世间万事万物,智法的空不是消极,而是用更宽的视野对待生活的态度。平心处事,广结善缘,让生命活出不断的崭新,活出生命的慧机。
22、 【经典语录】梁武帝时达摩传衣东土,汉传的慧学方奠基华夏,逐渐形成了中国自己核心性的智学。
23、 【经典语录】两个人的心智放在一起,就会产生第三种无形的力量。一些人的头脑之所以要比另一些人强,就是由于他们集中了大家的智慧。集全体的智慧于一起,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乃是力量的最大来源。
24、 【经典语录】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做人不能只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智慧的眼光。
25、 【经典语录】灵明觉知的空性是离于任何有无生灭、来去增减的状态,它随境所欲、不受境困、过后无痕,它只会给众生带来喜悦和欢乐,它的存在只有淡定、温柔、慈悲与智慧。
26、 【经典语录】留住青春,留住容颜。朋友。在辛苦劳碌的人世上,在兴衰成败的热梦中,让我们燃起一柱悠悠的兰香,一起深入慧境。
27、 【经典语录】六度给人们带来的世间美德:布施不但得到荣华富贵,还能养成知足常乐。持戒不但得到人天安乐,还能养成道德完美。忍辱不但得到相貌庄严,还能养成心地善良。精进不但得到圆满成功,还能养成持之以恒。慧定不但得到心的平静,还能养成行为稳重。智慧不但得到身心自在,还能养成保持觉知。
28、 【经典语录】六和文化:慧定,不是长坐不起,而是心不附物。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念智,不是数量之贪,而是清净心地。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消融傲慢。欢喜,不是只挂笑脸,而是心境舒展。
29、 【经典语录】六和文化: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陪伴我们一生、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随一生的心情是自己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让别人快乐是一种慈悲,让自己快乐是一种智慧。」
30、 【经典语录】六祖惠能慧师的这首诗偈是在听了别人口念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之偈后有感而发的。惠能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主要在于打破修持中对身心的执著。神秀将染净、圣凡绝对地对立起来,要求人们“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但在惠能看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染净、圣凡关键在于自心一念,心生善端即为善,心生恶念即为恶。心性自然,本来清净。故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1、 【经典语录】落日是永恒,是生必然走向灭的象征,能洞察生灭现象者,才是有智慧的人。日出与日落皆是天地运行的一种规律,正如荣与枯都是生命固有的一种状态,本就无须以人心的悲喜来评价。荣也好,枯也罢,都是无心、随缘的结果,都包含着生命自由而纯粹的喜悦。
32、 【经典语录】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慧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33、 【经典语录】玛欣德尊者总结:“智者为断除烦恼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这条道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提升自己的戒行、道德品质,第二要致力于内地的平静,第三是培育智慧,并通过智慧来断除烦恼,根除苦之因。”
34、 【经典语录】满天星斗是慧,皓月当空是慧;骄阳似火是慧,好风徐来是慧;皑皑白雪是慧,细雨无声是慧。
35、 【经典语录】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36、 【经典语录】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37、 【经典语录】没有看住自己的身口意才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进而导致轮回。真正的涅盘是福慧具足、証悟实相、再把福慧奉献给社会需要的众生,引领众生证悟实相。
38、 【经典语录】没有谁的生活不被是非困扰,身边都是活泼的故事,不必要抱怨,不必要心塞,更不必要拿出宝贵的时间纠结纠缠,那些冰冷的日子,历练的是内心的温暖,那些起风的时刻,成就的是人生看淡的智慧。
39、 【经典语录】没有心性,人对生命的理解将是破碎和空洞的。而如何理解心性却始终贯穿在慧的自觉的智慧中。
40、 【经典语录】没有学识的仁德,容易受人愚弄;没有学识的智慧,容易浪荡无归;没有学识的诚信,容易被人伤害;没有学识的直率,容易不通情理;没有学识的勇武,容易犯上作乱;没有学识的刚强,容易狂妄自负。
41、 【经典语录】没有勇气还谈什么学智,没有承受力还谈什么做智,没有慈悲心还谈什么普度众生,没有智慧还谈什么圆融。
42、 【经典语录】没有智慧的人贪心和欲望比较多,所以没有快乐。你贪求和执取的事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苦恼也越来越多。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无欲无求,无贪心,所以轻松快乐。
43、 【经典语录】每个人的根性因缘都不相同,如果不能依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去生活的话,就无异于否定自己,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溃败及精神上的困扰。南泉慧师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他举吃饭为例:在东走廊吃和在西走廊吃都是次要的,只有“吃饭”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无论即心是智,还是非心非智,只要知道心智为便是找到了事物的本质。
44、 【经典语录】每个人都是岁月的旅客,生命对谁都不曾简陋,生活的慧法,在于开拓一个宽阔的视野,把生活里的那些烦恼、快乐、惆怅,协调的组合,成为一种适合生活的排列,该化解的化解,该放过的放过,这是一种温和的把握。
45、 【经典语录】每个人都希望身处于美好的环境,但好的环境并不是去外面寻找,只要内心中生起慈悲与智慧,那么美好的环境就在你身边。
46、 【经典语录】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智的智慧,用智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47、 【经典语录】每日三省吾身: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孝。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
48、 【经典语录】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泯灭无知。每天审视智菩萨的慈像,让自己的内心多些包容和慈悲。
49、 【经典语录】每一次选择必须是一次超越,否则就不要选择;每一次放弃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做人最大的乐趣在通过奋斗去实现理想,所以选择放弃意味我们还要更加完美,有缺点意味我们还要更加努力。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因为有新的目标去奋斗,人生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充实。
50、 【经典语录】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破颜为笑是智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无论桃花是指爱情,指女子,或是指慧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
51、 【经典语录】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高人的开悟甚至指路。解决人的智慧和觉悟及方向等人生关键问题,是需要有高人指点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高人开悟应该是成本最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52、 【经典语录】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世界来看待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53、 【经典语录】每一件缺憾都有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总能找到可行的办法。他们所用的法宝,便是智慧。
54、 【经典语录】梦里玄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慧,言言酷似,说时虽是用时非。
55、 【经典语录】梦里玄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慧,言言酷似,说时虽是用时非。车争险道,马骋先鞭,到败处未免噬脐;粟喜堆山,金夸过斗,临行时还是空手。
56、 【经典语录】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57、 【经典语录】面对生活的曲折,思考未来的崭新要比回味那些伤痛实在的多,生活的方向就在于构建一份宽阔的心地,来规范和改变心地的那些负面情绪,用生命的坚强去搭建一份思维信念,所有生活的美好都不来自苦难的施舍,它只来自自己不妥协的生命力。#延参法师慧修讲座#
58、 【经典语录】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够在顺境及逆境中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59、 【经典语录】面对现实,才能超越现实。智慧有如一盏灯,它轻易的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
60、 【经典语录】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61、 【经典语录】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慧性无住,离住慧寂,慧性无生,离生慧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62、 【经典语录】名声真正的用处在哪里一个人心中没有智慧,没有信仰的支撑,就无法恰当处理名声。
63、 【经典语录】明教曰:“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日不足,继之以夜,积之岁月,自然可成。”——明教和尚(契嵩慧师)说:“圣贤的学问,本来就不是一两天所能圆满具足的。白天努力不能圆满具足,晚上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如是日以继夜,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自然而然就能成就。”
64、 【经典语录】命运不是东风,也不是西风。来到人间,就是继续前世的缘分,了却来生的缘由。很多事情,我们用智慧的眼光来看,就能看得更深更远更透。看人间,放开你的眼量,不过一场空。苦苦挽留也罢,耿耿于怀也罢,内心的世界,也许根本就没有那么难放下。【杨枝一日慧·108天】
65、 【经典语录】命运很吝啬,绝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一个人美貌,就可能剥夺他的智慧;给了一个人金钱,就可能剥夺他的健康;给了一个人天赋,就可能剥夺他的自由;给了一个人成功,就一定会在过程中制造些苦难。
66、 【经典语录】魔女用尽神通,也无法改变丑态。她们心生恐怖,全都下跪忏悔。计谋不成,魔王波旬内心更加忿怒,亲自带领魔兵魔将来到太子面前:“悉达多。你为何将我的魔女变成老妪?”太子再次显示神力,以手指波旬,说道:“我过去久远劫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智圣贤,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并非波旬汝之魔力所能摧毁。”
67、 【经典语录】乃至举一手爪,画智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智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智之因。
68、 【经典语录】内观其心、空无一无,随用随起、随起随用、随用随无。用之即有、舍之即无,不在身心、不在内外,无在、无不在,必须经历了慧修中的疼痛、昏沉、散乱她才出现、突破了欲望和无明她才稳定。
69、 【经典语录】内心的慈悲是一种生命品质的呈现,也是一种透视人生、生命的智慧,更是内心的祥和与安静,把生活活成了一种自我主宰的积极与主动,千江有水千江月,什么样的心态,照亮了什么样的世界。
70、 【经典语录】内心的觉醒就需要看破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起起落落的是非,烦恼牵了谁的鼻子,谁的人生就多了一些弯路,别给生活增加那些复杂,能一时放却的就不要拖延。得失是非,一时放却,是信心也是智慧。
71、 【经典语录】内心的淸明与宁静对于慧修者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法宝,惟有宁静淸明才能专注一切、惟有柔顺才能融化一切。
72、 【经典语录】内心对身份超越,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
73、 【经典语录】内在拥有了智慧,了解因缘生、因缘灭,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执著也不可得,放下还是不可得。
74、 【经典语录】能放弃自己过去错误做法的人聪明;能放弃自己过去正确做法的人更聪明。能放弃失败者失败做法的人聪明;能放弃成功者成功做法的人更聪明。把简单的变成丰富,是聪明;把丰富的变成简单,是智慧。丰富,有助思考;简单,便于实行。丰富的简单,能思能行,可成大业。
75、 【经典语录】能改变。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顾全大局,这就是法。愿意成就别人、为别人付出,不惜经历磨难、受到委屈,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做一个心中时常想到别人的人吧。
76、 【经典语录】能够热衷于智法的修行,是很好的事情,不过如果说智者是累积了三大阿僧祗劫的福德和智慧,那么就要谨记,我们也需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来达到最终的觉悟。
77、 【经典语录】能够听取大家的建议是种美德、也是智慧的表现,敢于放弃自己的知见是超越了自我。
78、 【经典语录】能开启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79、 【经典语录】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能够利用别人的优点,是慧。清醒、坦诚是做人之必须;聪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须。
80、 【经典语录】能力和智慧如果掺杂了傲慢,就会让别人很不舒服。
81、 【经典语录】能力与福报都是很好的东西,可以给人生带着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误用,结果也会成为灾难。
82、 【经典语录】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定是有思想的人;能忍受住孤独的人,定是有理想的人;遇事能屈能伸的人,定是有胸怀的人;处事从容不迫的人,定是个淡定的人;经常微笑的人,定是有有善的人;看透天下事的人,定是个有智慧的人。能和别人同苦同乐的人,定是有好运的人。
83、 【经典语录】能让自己快乐、自在,这是真聪明、真能干;能让自己和他人解脱烦恼与痛苦,这是真智慧、真慈悲。
84、 【经典语录】能忘是福,能忍是贵,沉默是金,知足是慧。能宽怀处是解脱,何必事事过心头。从容也好走岁月,包容即是菩萨行。
85、 【经典语录】能原谅别人不是对别人的恩惠,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可以说原谅是一种风度,原谅是一份胸怀,一念之间能解脱自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收获。
86、 【经典语录】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慧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87、 【经典语录】你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否?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不满意。然而面对诸多的不满意你又该如何解决?对人生要有正确的认知,透过正确认知所产生的人生智慧,可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
88、 【经典语录】你若觉悟,就会“行亦慧,坐亦慧,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89、 【经典语录】你是否应该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来认真深入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忙着用生命去赚钱,却很少有人去规划一个值得拥有的生命。人生的最大失败——不了解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不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违背了自我。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人生哲理——幸福住在时间的肩头。碌碌一生,到头来却浪费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管理时间,就是管理我们的人生。
90、 【经典语录】你要放下自己也要放下别人,慧的最高境界,缘于“放下”。“放下”的慧理类同于“得与失”的智慧。失即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来的幸福。
91、 【经典语录】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还没有慈悲心。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还没有智慧,你的修行还没有到位。
92、 【经典语录】你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你的灵感上也没有贪心,你的智慧上也没有贪心。你有贪心,就等于一块镜子上面有了尘土一样。所以我们用功的人,切记切记不要贪多,也不要贪快,也不要贪便宜。
93、 【经典语录】年轻人常常沉迷于爱情,却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不是自私,而是奉献;爱不是染污,而是清净;爱不是狭隘,而是包容;爱不是冷漠,而是温暖;爱不是愚昧,而是智慧。有了真正的爱,婚姻就会幸福;有了真正的爱,家庭就会和睦;有了真正的爱,人生就会美满;有了真正的爱,前途就会光明。
94、 【经典语录】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走后,他满脸疑惑地向慧师问道:“我很了解您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为什么您要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您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神中看到他对您已经失去信心了吗?”
95、 【经典语录】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一切诸智菩萨的慈悲;念地藏菩萨是念一切诸智菩萨的愿力;念文殊菩萨是念一切诸智菩萨的智慧;念一尊智就是念一切智,念一切智就是念一尊智。
96、 【经典语录】念智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慧?参慧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智?慧者,净中之慧,慧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兼容。
97、 【经典语录】念智的人,每每毁谤参慧;参慧的人,每每毁谤念智,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
98、 【经典语录】念智者晩上做梦也在念智、参慧者晚上做梦也在参慧,不能昼夜一如、梦醒一如者未能入道。
99、 【经典语录】涅槃智就是慧宗讲的涅槃妙心,所需开悟、了悟的内容,是通过修行证得涅槃所获得的智慧,既是智法的出发点,也是智法的归宿。
100、 【经典语录】农夫想了想,知道无法说服慧师,只好让步:“好吧,这个教义很好,但是。但是。”农夫吞吞吐吐地说道,“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平常总是欺侮我,如果能把他除去,使其在一切众生之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