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口诀
六经辨证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以阴阳为纲,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种病证。六经病证反映了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病理变化。
六经辨证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病邪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确定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六经辨证不但适用于外感热病,也可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
太阳病
中风yipinjiankang.com
风邪伤卫为中风,营卫不和病姓生,汗出恶风脉浮缓,桂枝汤用建奇功。
伤寒
伤寒皆因寒伤阳,发热头痛身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辛温解表麻黄汤。
蓄水
表邪未解人膀胱,发热汗出烦渴常,食人则吐便不利,五苓散是常用方。
蓄血
邪热与血结下焦,少腹急结硬满愁,其人如狂小便利,桃仁承气瘀热消。
阳明病
经证
无形实热客阳明,热渴心烦躁不宁,舌苔黄燥脉洪大,白虎清热自生津。
腑证
有形实热结腑中,痞满燥实四证同,舌苔黄燥脉沉实,峻下热结承气攻。
温热发黄
湿热薰蒸面肢黄,身热心烦口渴当,小便短赤苔黄腻,菌陈蒿汤是主方。
少阳病
往来寒热属少阳,目眩口苦与咽干,胸肋苦满心烦呕,小柴胡汤功效良。
太阴病
太阴证属脾胃寒,腹满痛泻食不香,喜温喜按脉迟缓,温中散寒理中汤。
少阴病
寒化
阴寒内盛心肾衰,手足逆冷恶寒来,脉象微细但欲寐,小便清长淡白苔,欲吐不吐自利渴,回阳救逆四逆开。
阴威于内外格阳,手足逆冷不恶寒,脉微欲绝利清谷,常用通脉四逆汤。
制水无权肾阳亏,筋肉跳动心悸随,头目眩晕并下利,舌苔水滑而黑灰,小便不利沉弦脉,真武汤能解病危。
热化
心肾不交热化成,烦渴不寐口干咽,舌红绛兮脉细数,黄连阿胶汤滋阴。
虚热与水相结因,阴虚导致水饮停,小便不利咳呕渴,心烦不寐是特征。
舌红苔白脉细数,猪苓汤用自安宁。
厥阴病
寒厥
阳虚阴盛是寒厥,手足厥冷身无热,脉细欲绝舌质淡,回阳救逆用通脉。
热厥
热厥热邪壅盛时,阳气内郁难达肢,一派实热证当见,清热和阴白虎思。
蛔厥
胃热肠寒蛔上扰,蛔厥发时要知晓,调理寒热兼驱虫,乌梅丸用诸证消。
第五早血津液病辨证口诀
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气病辨证、血病辨证、气血同病和津液病辨证。
气病
原气藏肾来先天,肾之精气化生源,发育繁殖之根本,维持脏腑功能权。
精液相合为宗气,分布全身脏腑联,营行脉中卫脉外,周流不息保安全。
正气实为原宗合,抵抗外邪性最坚,维护健康强身体,生命活动之泉源。
气病多见虚与滞,气陷气逆亦常兼。
气虚自汗脉无力,神疲少气又懒言。
补气首方四君子,加减在于临床前,气陷下垂脱肛见,补中益气汤最贤。
气滞胀闷并疼痛,金铃于散五磨添,气逆肺胃证多见,肚气太过亦牵连。
苏子降气汤常用,旋复代赭镇逆先。
血病
水谷精微使血生,营养全身之功能,虚瘀出血三大证,临床表现各不同。
血虚面黄唇色淡,头昏眼花心悸忡,手足发麻脉细弱,肌肤干燥体不丰。
补血首方是四物,当归补血大有功,瘀虚补阳还五用,血虚四物加桃红。
血寒当归四逆散,温经汤是妇科宗,血瘀脉象多细涩,气不行兮血不通。
血热搏结证多重,桃仁承气蓄血攻,热人血室妇科病,桃红加入小柴中。
热灼血枯血劳证,方用大黄丸_虫,血热心烦脉细数,躁扰发狂诸证生。
舌质红绛干不饮,各种出血之证逢,清营汤用凉营血,犀角地黄服必松。
气血同病
气为阳兮血为阴,气帅血母互依存,气滞血瘀舌紫暗,胸胁胀满痛闭经。
痞块拒按攻刺痛,复无活血治上身,血腑逐瘀心腹痛,膈下少腹各有名。
桃仁红花经常用,破血行气京三棱,气血两虚瘦弱,当归补血或八珍,气不统血归脾拟,气随血脱独参斟。
津液病
饮食生化津液成,营养组织通全身,输布吸收脾肾肺,调节平衡保康宁。
津液不足脉细数,烦躁热渴舌少津,肺疲咳嗽热病后,亡血吐泻大汗因。
眼眶凹陷小便少,四肢挛急腿抽筋,养阴生津增水液,沙参麦冬用之灵。
津液结聚痰饮患,痰质粘稠饮稀清,痰分风寒热燥温,大秦艽汤风痰平。
清气化痰治痰热,蒙石滚痰癫狂行,寒痰三子养亲用,干姜五味北细辛。
清燥救肺治痰燥,燥湿化痰首二陈,痰悬支溢为四饮,临床辨证又要分。
痰饮腹胀胃冷痛,肠中漉漉有水声,苓桂术甘汤常用,湿化痰饮传美名。
悬饮咳嗽胸胁痛,胸膜发热水饮停,攻逐水饮用十枣,控涎丹可用八分。
支饮咳嗽难平卧,胸肺积水病非轻,外寒内饮小青悦,葶苈大枣泻肺轻。
溢饮面浮四肢肿,身体疼重脉弦沉,急性水肿肺心病,治不如法实可惊。
第六早卫气营血辨证口诀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
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热病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代表病证浅深的四个不同的层次或阶段,用以说明某些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各阶段病例变化和疾病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道理。
温病的发展,一般是按卫、气、营、血这四个阶段传变的。病在卫分或气分为病浅,病在营分或血分则为病深。
急性发热病程中,四个阶段各不同,初期多为卫分证,发热微渴轻恶风。
头疼咽痛脉浮数,咳嗽舌边尖多红,桑菊饮与银翘散,辛凉解表卫气通。
气已入里热盛炽,燥热烦渴脉象洪,热雍于肺麻杏用,桅子豉汤治懊恼。
阳明经热用白虎,燥热内结承气攻,湿热郁蒸热不退,伤寒多见此病容。
王氏边朴饮加减,清热化湿有才能,邪若不解入营分,神昏澹语斑疹生。
舌质红绛脉细数,热病极期烈焰冲,牛黄丸合清营拟,清营泄热有奇功。
邪人血分迫血动,谵狂痉厥斑疹丛,吐血衄血或尿血,犀角地黄力量宏。
羚羊钩藤肝风动,大定风珠治瘼疚,加减复脉真阴竭,至宝紫雪夺天工。
六淫病辨证口诀
六淫病辨证,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致疾病的辨证方法。
六淫病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在四时气候变化中,六淫并不是固定的,且人体感受邪气,也不是单纯的。例如风有风寒、风温、风湿;暑有暑热、暑湿、暑风等,因此,疾病的表现也是复杂多变的。
六淫为一种外在的病邪,它侵人人体以后在病变过程中,随着病人体质禀赋的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病机。
例如病人素体阳旺者,外邪可以从阳化热;素体阴盛者,外邪可以从阴化寒。另外,兼夹的病邪,其病变又可随其所兼外邪的偏盛而反映出邪气本身的偏盛状况。如湿热兼夹,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的不同。
湿重于热的则反映出偏湿夹热的病机;反之,热重于湿的则反映出偏热夹湿的病机。正因如此,所以有必。要找出六淫的代表证候,以便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