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中医 > 中医百科

初识中医的口诀妙法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11-08 14:12:58分类:中医百科

简介  第九草内科症状辨证口诀
发热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多证型,卫气营血要辨清,初期多为卫分证,邪犯肌表是病因。
伤湿伤暑及伤燥,风寒风热辨分明,寒风即是麻黄证,风热桑菊饮用灵。
祛暑

初识中医的口诀妙法

第九草内科症状辨证口诀

发热

初识中医的口诀妙法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多证型,卫气营血要辨清,初期多为卫分证,邪犯肌表是病因。

伤湿伤暑及伤燥,风寒风热辨分明,寒风即是麻黄证,风热桑菊饮用灵。yipinjiankang.com

祛暑解表得薷饮,除湿解表藿朴苓,伤燥桑杏汤可用,邪入气分病见深。

汗出口渴白虎拟,大承气汤澡屎行,湿热俱盛又一证,王民连朴治湿温。

邪热入营清营用,血分发热病更深,热人营血迫血动,犀角地黄可回春。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多证型,逐一从头说与君,水不制火阳亢盛,阴虚发热瘦体形。

舌质红兮脉细数,盗汗溯热或骨蒸,青蒿鳖甲饮常用,不治法清热又养阴。

阳虚发热阴寒盛,格阳于外脉细数沉,一派阳虚证当见,金匮肾气丸某温。

血虚发热血亏损,面白心悸头又昏,当归补血汤如味,养血清热病自轻。

气郁发热两胁痛,烦躁易怒难调经,丹栀逍遥散常用,清热又使郁气平。

痰积发热分肺胃,胃宜滁痰肺宜清,清肺化痰汤清肺,滁痰温胆加连苓。

肠痈发热证常见,局部红肿痛呻呤,大黄牡丹肠痛用。肺痛苇茎汤千金。

温热痛后气阴损,余热不尽是物征,竹叶石膏汤加减,益气清热又生津。

咳嗽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三病因,风寒风热燥热成,风寒袭肺不宣气,一派见寒症状明。

参苏饮或杏苏散,宣肺祛痰得安宁。

风热犯肺热感冒,痰粘而稠发热身,舌苔黄薄脉浮数,桑菌饮加具杏仁。

干咳痰少粘不出,痰中带血干鼻咽,清燥救肺汤常用,桑杏汤使燥热平。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四证型,肝火犯肺木刑金,呛咳阵发胸胁痛,痰多黄稠咳高声,口苦咽干脉弦数,泻白散合黛蛤灵。

痰湿犯肺脾不运,痰多易出是特征,咳声重浊食不振,健俾燥湿用二陈。

肺肾阴虚脉细数,颧红盗汗并骨蒸,干咳咽干痰带血,汛不如期男遗精,滋补肺肾培根本,百合固金获盛名。

肾虚水泛阳不振,痰多水泡脉细沉,肢冷形寒咳喘见,真武汤可建功勋。

肺痛

风热客肺肺成痛,初中未期症不同,初期风热犯肺卫,银翘解毒又疏风。

中期痛成毒壅肺,千金苇茎汤排脓,未期大量吐浓血,桔梗加入苇茎中。

肺痨

肺痨常见三证型,肺阴受伤病较轻,一派阴虚内热证,月华丸用见功勋。

肺肾阴虚伤两脏,百合固精汤用灵,脾肾阳虚又一证,人参养荣汤生津。

哮喘

哮喘为痛苦难当,共分六型记端详,风寒袭肺饮内动,化痰解表青龙汤。

风热犯肺失清黹,麻黄杏仁石甘汤,痰浊阻肺失宣降,二陈三子养亲匡。

脾肺气虚水停湿,生脉六君常用方,肾阳亏损虚寒致,寒哮汤可温肾阴暗,肺肾两虚不纳气,人参胡桃功效良。

血证(按病机分类)

实热迫血妄行

实热迫使血妄行,多种出血之主因,量多色红或紫黑,来热急骤短病程,脉数有力稠粘血,临床常见四证型。

胃热盛兮渴冷饮,胃脘灼热口臭闻,脉象洪数苔黄燥,泻心汤合十灰平。

肝火盛兮胁胀涌,口若目赤易怒情,舌苔黄燥脉弦数,郁火实火要分清,郁火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实火平。

发热面赤肺热盛,胸痛痰黄咳高声,舌红苔黄脉滑数,黛蛤泻白合用灵。

血尿膀胱湿热盛,尿痛尿急及尿频,清热利湿人正散,小蓟饮子治血淋。

阴虚火旺,损伤脉络阴虚火旺脉络伤,血量不多痛程长,断续发作起痛缓,虚火上炎是病端。

肺阴虚兮痰带血,常用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伤两脏,加减麦味地黄汤,肾阴虚兮相火动,知柏地黄功效彰。

中气虚弱脾不统血

中气虚弱血不归,失于统摄皆因脾,久延不止或暴溢,色暗质淡薄稀随。

心慌气短面黄萎,懒言少气倦神疲,脉弱无力舌质淡,补气摄血两法齐,黄土汤温阳止血,归脾汤疗两脏云。

瘀血内阻

瘀血内阻使病成,疼痛拒按似剌针,痛有定处难移动,脉涩舌质紫或青。

上部瘀血用通窍,血腑逐瘀治冠心,隔下逐瘀疗积块,少腹逐瘀治痛经,复元活血通肝络,胸血疼痛瘀血行。

常见血证(按部位分类)

紫癜

紫癜为病有三型,阴虚气虚血热分,血热出血全身性,心烦狂躁身热盈。

常见流脑败血证,出血热亦使病成,清热凉血兼止血,犀角地黄可回春。

阴虚内热迫血动,临床多见瘦体形,舌红无苔脉细数,出血亦可累全身,玉女煎是常剂,凉血止血又滋阴。

脾虚气弱不统血,少量出血病长程,兼有脾虚诸症见,归脾汤可大显神。

吐血

吐血多由胃火薰,肝火犯胃亦为因,胃火炽盛脉滑数,吐血兼见胃热盈,清胃散和十灰并,大黄黄连酒黄苓。

肝火犯胃多郁证,口苦胁痛歇怒情,舌质红降脉弦数,丹栀逍遥散用灵,酌加适量止血药,生姜易去恐辛温。

咳血

咳血多由肺家伤,热壅于肺痰稠黄,血色鲜红兼鼻衄,脉数舌红苔也干,桑杏去豉人茜草,茅根加入使血凉。

肝火犯肺胸胁痛,黛蛤泻白合成方,肺阴不足虚火旺,一派阴虚证必详,滋阴降火为主治,常用百合固金汤。

便血

便血常见两证型,脾虚大肠湿热侵,脾不统血中气弱,先便后血是特征,兼见一派阳虚证,归脾黄土两方针。

大肠湿热伤肠络,痢疾肠风脏毒分,肠风脏毒地榆散,加入赤豆当归身,痢疾头翁香连人,芍药汤内有锦纹。

尿血

每逢尿血不须惊,临床常见回证型,膀胱湿热少腹痛,尿急尿痛又尿频,小蓟饮合八正散,凉血止血湿热清。

口舌生疮尿短赤,小肠实热源于心,导赤散加川牛夕,黄柏旱莲草共寻。

热伤血络又一证,膀胱火动亏肾阴,小便短赤而尿血,腰膝竣软耳又呜,舌红苔少脉数,溯热盗汗并必昏,清热止血兼补肾,知柏地黄阿胶蒸。

脾肾两虚不统血,一派脾虚症状明,尿血色淡脉虚弱,健脾并要将肾温,补中益气右归饮,补脾又能壮命门。

鼻衄

鼻衄为病三证型,肺热胃热肝火分,肺热常用桑菊饮,丹皮茅根斟酌行。

胃热清胃散加味,玉女煎可滋胃阴,肝火清肝兼止血,龙胆淀肝实热平。

呕吐

实证

实证呕逆四证型,邪食痰逆要分清,突然呕吐加表证,外邪犯胃是共因,藿香正气散加减,解表化浊治则平。

呕吐酸腐因食积,加味保和丸用灵,呕吐痰涎胃气逆,小半夏汤加茯苓。

肝逆犯胃胸胁痛,呕吐酸苦嗳气频,泻肝和胃兼降逆,半夏厚朴和左金。

虚证

虚证呕吐两证型,脾胃虚弱是主因,中阳不振难健运,一派阳虚症状明,温中健脾兼降,理中汤用得安宁。

胃阴不足又一证,胃有虚热耗胃阴,饥不欲食时干呕,口噪咽干舌少津,滋养胃阴为上策,麦门冬汤实可斟。

呃逆

实证

实证呃逆胃中寒,胃火上冲亦为殃,寒邪阻遏胃失降,丁香柿蒂人参姜。

胃火上冲声洪呃,一派胃热证必详,清降泻热相兼治,加减竹叶石膏汤。

食滞痰饮又一证,消食导滞保和丸,小半夏汤茯苓用,痰浊呃逆用之安。

虚证

虚证脾肾阳虚成,胃阴不足是病因,脾虚附子理中拟,右归饮可壮命门,桔皮竹茹治呕逆,麦门冬汤养胃阴。

便秘

便秘一病四证型,热秘冷秘气秘分,虚秘又分气与血,临床辨证要分清。

热秘便秘加热证,肠胃积热耗伤津,清热润肠为主治,增液承气合麻仁。

大便难涩加寒证,冷秘脾胃阳虚成,半硫丸合右归饮,温通开秘便必行。

气秘气机郁滞证,顺气行气六磨寻,气虚秘结脾肺弱,黄芪汤用病必轻。

血秘皆因血不足,血虚津少更难行,五仁丸合润肠并,养血润燥有名声。

泄泻

泄泻一病有六型,临床要把证分清,寒湿泄泻因外感,腹痛泄泻肠又鸣,一派风寒表证备,藿香正气治必灵。

湿热泄泻痛即泻,粪色黄褐热臭闻,再加一派湿热证,加味葛根黄连苓。

食滞泄泻因伤食,便粘异臭泻后轻,嗳气拒食舌苔垢,保和丸加木香梹。

脾胃虚弱不健运,完谷不化气虚形,参苓白术参加减,健脾止泻功必成。

肝气犯胃木克土,泻后腹痛不减轻,痛泻要方常用剂,抑肝扶脾法法循。

肾阳虚衰五更泻,泻后则安脉细沉,加味四神丸常用,涩肠固脱将肾温。

痢疾

夏秋两季本病生,菌痢阿米巴不同,菌痢发热腹中痛,里急后重便血脓。

舌苔黄腻口干苦,脉象滑数面多红,此痢因受于湿热,芍药黄连汤建功。

赤多白少热偏重,银花地榆人方中,白多赤少湿偏胜,藿香川朴苍术从,夹有积滞加大白,大黄枳实把邪攻。

疫毒痢发多急骤,各种疾症来势凶,甚则错迷兼痉厥,清热解毒白头翁,神犀丹或与紫雪,随证加减力量宏。

迁延不愈虚寒痢,真人养脏有党参,气虚黄芪升麻人,阳虚附子与桂通。

还有一种中毒痢,突然出现重病容,未曾下痢危证现,此病多发于儿童,中西结合来抢救,治疗及时病必松。

黄疸

黄疸一证有三型,阳黄阴黄急黄分,阳黄须辨湿热胜,热重于湿色鲜明。

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数口渴身热盈,茵陈蒿汤加味用,清热利湿病必轻。

湿重理热胸痞闷,腹痛便溏困重身,苔腻脉濡便黄赤,茵陈五苓散必行。

阴黄脾虚湿阻起,湿从寒化是病因,身目俱黄色晦暗,便溏食少恶寒形,香淡苔白脉迟缓,茵陈术附必遵循。

急黄热毒金炽盛,肝脏萎缩命难存,安宫至宝丹紫雪,一线生机或可争。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初识中医的口诀妙法:http://www.yulujidi.com/jiankangzhongyi/zhongyibaike/2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