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傻弄呆,外愚内智很多时候,人表现得太聪明,就容易遭到别人或暗或明的攻击。俗语云“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不无道理。所以,即便是自己心中有明镜,也没必要表现出来。外愚内智,心中有数就行,不用非得做到“行高于众”。
在古往今来的政治风云中,有些时候,装傻弄呆可以在大难临头时帮你逃避危难、保全自身。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在遭到庞涓暗算后,身陷绝境,然而他没有绝望放弃,决定佯狂诈疯,以此麻痹庞涓的警惕之心,然后再想办法逃脱。
一日,庞涓派人给孙膑送晚餐,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又发起怒来,睁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趴在地上大笑不止,过了一会儿,又号啕大哭。庞涓何等狡猾,为了考察孙膑是不是真的疯了,就命人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在猪粪污水里。
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却没有以前那么严了。孙膑也终日狂言妄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混迹于市井,晚上仍然回到猪圈之中。过了一些天,庞涓相信了孙膑表现出的“傻气”,确认孙膑真的疯了。孙膑这才在不久后得以逃出魏国。 在商场、政坛上,外愚内智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表现得"愚"了,才不会给别人压力、让别人防备,这样也就给了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时,领导者"外愚”了,是一种宽容,可换来部下的拼死效命。 我们都认为,聪明的人会比愚笨的人更容易接近成功。的确是这样,但有时人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会踏踏实实地做事。 1862年,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在对新生进行面试和笔试后,亨尔教授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马上又神色凝重起来。他隐约感觉到这届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他教学生涯中碰到的最聪明的苗子。 开学不久的一天,亨尔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积下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让他们重新仔细工整地抄写一遍。 但是,当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时,发现这些手稿已经非常工整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们的结论是,傻子才会坐在那里当抄写员。最后,他们都去实验室搞研究去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看着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突然严肃地对他说:“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学生,竟然都不愿做这种繁重、乏味的抄写工作。”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略细节。要知道,医理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而抄那些手稿,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教授最后说。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灵。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做最傻的人,一直保持严谨的学习心态和研究作风。1905年,鉴于在细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科赫这位“最傻的人”。 无疑,科赫就是一个外愚内智的人。看起来毫无用处的工作,别人都不屑去完成,只有他明白抄写这个过程是训练一丝不苟精神的一种方式,所以会认认真真完成。科赫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看来,外愚内智,才是“大智”。 在商场、政坛上,外愚内智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表现得“愚”了,才不会给别人压力、让别人防备,这样也就给了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