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是同一个神话故事的两面。我们心中都有两股力量,其中一股用水仙花般的诱惑吸引我们,将我们拉向深渊,另一股则努力让我们留在正轨上,遵守熟悉的、正常的价值准则。德墨忒耳对珀耳塞福涅的母爱,以及她不懈的追寻,终于让女儿寻到了灵魂的世界,而没有在途中丧生。德墨忒耳的故事展现了母亲面临的终极考验:既要保持对孩子的关爱和期待,但在孩子经历心灵转变时,又要全心全意支持她。它告诉我们,为了保护必须面对危险和诱惑的孩子,母亲需要付出多么深切的爱,每个人在心灵受到危险的事物诱惑时,都需要母性的关爱与呵护。
所有的母性,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关怀心灵由真挚的关怀和强烈的痛苦组成的。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的伟大意象,既是抚慰凡人的圣母,也是"悲伤的母亲"。在这两种情感中,母亲都与孩子维持着紧密的联系,即便自己忍受痛苦与愤怒,也要允许孩子去经历生活,追求心灵与个性的成长。
在一个没有冥府、没有灵魂、没有任何神秘性的世界中生活,有时这样的想法具有相当强烈的诱惑性。在故事中,德墨忒耳发现宙斯默许了哈德斯的诱拐行为后,决定化身凡人前往俗世。在雅典附近的伊琉西斯镇上,她找到了一份平常的工作,在一户人家当保姆。
贝瑞认为,德墨忒耳迁居到凡间,过世俗而正常的生活,是对冥府吸引力的一种抵抗。有人陷入抑郁或烦躁时,朋友们会这么劝他:“尽可能忙起来吧,别去想它。”即使专业的心理学家有时也会建议人们,把全副心思放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上,免得受到"胡思乱想"的诱惑。从德墨忒耳的角度看来,女儿被诱拐到阴森的冥府,完全是一桩无法容忍的暴行。然而从宙斯的反应来看,这场诱拐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既然宙斯都允许了,那么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完全符合神的意旨。尽管某些经验会夺走我们的纯真,改变我们的生活,让心灵更加复杂深沉,但我们还是会受到这些经验的吸引,因为这原本就符合事物的本质。 德墨忒耳在人间做起了保姆,照顾一个名叫德墨芬的男婴。她悉心照料着他,用神油涂抹他的身体,往他身上呵气,把他抱在怀里——这表现了一位神祇对凡间生命的精心呵护。每天晚上走少的有德墨忒耳都把婴儿置于火中,以赋予他永恒的生命,结果婴儿的母亲看见了,吓得尖叫起来。德墨忒耳对凡人的无知感到非常生气,大喊:“什么是福,什么是祸,你都分不清楚。”——这正是整个故事的基本主题:有时候,如果能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凡俗观念中的危险事物,可能令我们受益。 为凡人充当保姆的短暂时光里,德墨忒耳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之母的道理。她向我们展示了,母性不仅包括凡俗性质的养育,还有神性的一面。她把孩子放在火中,是为了焚去他身上的尘俗,让他获得永恒的生命。“永恒的生命”并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还可以理解为心灵的深层空间。只有让孩子经受生命激情的焚烧,才能炼就心灵的长存不朽,这就是德墨忒耳式的为母之道。养育孩子,不仅要培养他的生存能力,更要指引他去探索内心和命运的奥秘。 身为心理医生,我常常遇见自认为充满母性的男女,他们过度追求神话中的母性原型形象,结果反而陷入了曲解、夸张和强迫的纠缠。甚至有些人一旦面对需要母爱的人,就会丧失理性和自制。有些人说,他们结婚是因为对方离不开他们的呵护。女性容易被身心受过创伤、敏感柔弱的男子以及尚未成熟的大男孩吸引;男性则往往对娇柔脆弱的女子情有独钟,觉得她们需要“母性的"保护与指引。要解决这些由“母性情结”引发的问题,就需要对母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我们要给他人以母性的关怀时,最好的方式往往不是自己扮演母亲的角色,而是设法唤起对方内心中的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