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言行对做事成功是必要的,虽然人们不用匕首,但人们的语言有时比匕首还厉害。一则法国谚语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那些溜到嘴边的刺人的反驳,如果说出来,可能会使对方伤心。
孔子认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克制自己,谨言慎行是做事最基本的功夫。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而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谦虚豁达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总是令别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学会克制自己、修正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修复生活中的一切“短板”,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好要做的事,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这是一个机会泛滥、诱惑无限的时代,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现实,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始终守住自己的操守,始终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丧失了原则立场,更不能让欲望无限制地膨胀。 【个性不过是欲望的叠加】 每当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就会强烈感觉到自身的平凡与渺小。我们就像恒河之中的一粒沙,没有棱角,没有光亮。于是便有很多人努力在平凡的外衣上添加华丽的色彩,充分发挥有别于人的鲜明个性,以彰显自己的特殊性。 某一知名跨国公司正在招聘计算机网络员,待遇丰厚。有一个正在某职校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的人很想要应聘这家公司,但如果他被这家公司聘用了,就意味着要终止职校的培训,这意味着拿不到结业证,之前所有的培训都白费了。他犹豫了,为此闷闷不乐。他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就拿了两个刚买回来的大西瓜放在他的面前,让他抱起一个西瓜,然后再抱起另一个。他瞪大了眼睛,一筹莫展:刚抱起一个时已经非常重了,怎么能够同时抱起两个呢?他的父亲问他:“你还能够抱起第二个西瓜吗?”他愣住了,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父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把手上抱起的那个放下来再抱第二个吗?”他恍然大悟,是啊,放下一个,不就能抱起另外一个了吗!于是,他欣然前往那家公司应聘。 生活中,许多人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多种欲望中挣扎并痛苦着。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想同时获得那么多的东西?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比如,我们想通过买到一座精致的别墅和一辆豪华的轿车来向人们展示我们的富有,我们想通过坐上总经理的位置来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我们想通过社会附加在身上的各种名誉和头衔来表现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似乎只有通过这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外在形式,才能使我们自己富有个性,以便使我们和其他人区别开来。当然,我们和他人的区别在于我们自身的优越性。 但是,只要稍加注意,你就不难发现,这样的个性只不过是欲望的叠加而已,只不过是穿上各种华丽外衣的欲望罢了。 而欲望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即在人们追求各种欲望的过程中,出现了“我”这个主观因素,由“我”去决定想或不想,这个“我”就是通过不同的个性来整合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多数人都认为欲望是自我放纵和自我表现或某个事物可以满足我们某方面的需求,于是它产生占有的欲望,甚至必须得到他们才甘心。无论你是想得到一个貌美的人、一所大的房子,还是获得一个观念,总之你确定你要得到。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呢?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欲望给我们带来了苦恼,带来了实现欲望的推动力和强烈愿望,以及必须获得和占有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得到之后还会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填满内心的其他渴望,所以我们说欲壑难填。 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着要扼制欲望和不追求个性,因为一旦欲望没有实现或者被压抑,你将陷入冲突之中和遭遇更多的痛苦。欲望确实把“我”分为想要和不要,但是对一个的回避和对另一个的追求仍是欲望。所以只要心中有爱的欲望,这个欲望是爱的发端,那么你就能够在欲望中得到快乐,而不是仅仅为了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