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个基本运算法则:求知用加法,自满用减法;积极用乘法,消极用除法。当我们来到人世间时,一无所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成长,我们的人生开始做加法,加入了知识的光芒,加入了品格的力量,加入了对财富的追求,加入了亲情的滋润,人生变得更加丰盈。等到了一定的年龄,人又要学会做减法,减去过多的欲望,减去物质的享受,减去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减去对世俗名利的留意,使人生境界变得深远。
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讲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在30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在这个世界上搜寻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30岁以后,就要开始学会用减法生活了,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生命快终结的时候,才懊悔虚度了一生,总是假设如果上天能再给自己一次生命,自己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而失去的却太多;觉得人生还有潜力,还可以做得更好。
有一个商人非常富有,也很懂得享受生活。有时候,他宁愿放弃一单生意,也要睡个好觉。他经常给自己放假去旅游,以放松身心。这样看起来,他浪费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为此,有人问他:“你工作一个小时可赚50美元,如果每天休息一个小时,一个月就少赚1500美元,一年少赚一万美元,这值得吗?"商人笑着说:“很多人都认为不值得,但我认为值得。现在,我们来算一算:假如一天工作8小时不休息,一天可赚400美元,那我的寿命将减少5年,按每年工作300天、年收入12万元计算,5年我将减少60万美元收入;假如我每天休息一小时,那我除了损失每天一小时50美元外,将得到5年每天7小时工作所赚的钱。现在我60岁,假设我按时休息可再活10年,那么我将损失15万美元,15万和60万谁大呢?"现实中,我们很少去想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常常竭尽全力去追寻得不到的东西,以为得到了自己就会幸福和快乐,而恰恰在力不从心的追寻过程中忽略了眼下的快乐。 要知道,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失去,不是加就是减,有时往往会因为失去、减去而得到更多。 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和赖以生存的工作。命运之神残酷地将49岁的他逼到了人生的悬崖边,但他没有悲观绝望、怨天尤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振奋精神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抗争。 失去工作的他最迫切的需要是找一份新的职业来糊口,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写作。但此前他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学类的东西,甚至很少读文学方面的书籍。在最初的几年里,他所有辛勤的劳作与激情的投入换来的是700多封退稿信。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以更高的热情与加倍的努力继续笔耕不辍。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艰辛的付出后,他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硕果:他不仅先后出版了20多部作品,而且在数十次文学大赛中获得大奖,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正当他的文学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徒步周游世界,那年他刚好60岁。带着重新安装的假肢及对理想的追求,他踏上了艰苦跋涉的征程。短短几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及整个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1916年,已年近古稀的他拖着一条假腿,奇迹般地登上了终年冰雪覆盖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旅游家、探险家海曼斯。 第二章|取舍有道,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059命运在向海曼斯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的许多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生活也真的很公平,它可以将一个人的志气磨尽,也能让一个人出类拔萃,这就看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做好人生的加减法,首先要减去胆怯、增加毅力。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草叶集》出版前,曾遭到40多家出版商的拒绝,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成功出版,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力作。假如惠特曼在遭受40多次的拒绝后,没有及时地减去胆怯,最后还能得到这么多荣耀吗?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还需减去尘世纷扰,加上一颗平常心。从庄子的击缶而歌到圣人无待齐物的洒脱;从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不羁到成为一代诗仙的喜悦;从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志豪情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都证明了这一点。 人生就像一道计算题,如何才能达到完美适意的人生境界,只看你怎样做这道题。人的一生5%是精彩的,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苦,而在90%的平淡中度过。加减得体,方能成就一种人生境界;加减失当,则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