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如何生存?让她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不是放弃婴儿时期的为所欲为和极度自恋,反而是更加顽固地坚守这些东西。这样一种表现非常具有典型性,心理医生将其命名为“家庭传奇”。的确,我的很多病人都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这些事情。那么,对他们来说,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告诉自己:“这些自称是我父母的人并不是我真正的父母。实际上,我应该是国王和王后的女儿,一个拥有皇室血统的孩子,一位公主。总有一天,我将确认自己的身份。那时,我将成为我自己。”
这种带有强烈安慰性的幻想,能够让孩子有效地摆脱屈辱。遗憾的是,在他们成年以后,这种幻想就变成了一种潜意识行为。然后,没有人把他们交给国王或王后,也没有人认可他们自认为的王室身份,于是,他们便陷入抑郁当中。这是造成抑郁型人格患者认知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抑郁症患者在认知上的根本问题是,他们心存幻想,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应该遭遇不幸,认为自己与所有的坏事都无缘。所以,他们总是看到生活中的消极面,却看不到生活中的积极面。
巴西心理医生诺伯托·科泼指出,大多数心理疾病都表现为"超级狂人"。他们有这样一种错觉,以为人类就是上帝。"超级狂人"这种说法与我们所说的"王子”或“公主”的幻想非常相似,只不过后者的比喻更通俗罢了。
十几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我们就叫他乔·琼斯吧。他笃信基督教,曾是一名专职基督教青年工作者,后来又开始经商。找我治疗时,他正跟两个肆无忌惮的家伙混在一起,这寻找自己的归宿两个人为他的生意提供资助。当时,他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要不断地背叛、说谎。有一次,他们去参加一个产品展览会,谎称自己的产品已获得专利,目的就是为了卖出这些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我会非常担心。这个人却处之泰然。一次他来治疗时,我想安慰他,就说:"乔,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不料想,他突然说:"我所努力做的,对乔·琼斯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种表述听上去很奇怪。于是我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是否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意不许失败。” 我说:"乔,你听着,从长远来说,对你最好的事情莫过于你的生意垮掉了;在我们看来,上帝也想让你的生意垮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出复杂而奇妙的天堂剧中的一名演员。我们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就是能有机会瞥一眼这出剧正在上演什么,我们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听你刚才所说,你不仅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演员,你还想成为一名编剧。” 乔很具代表性。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带有或多或少“超级狂人"的特质,想象着自己能成为生活的编剧。一旦生活没有朝我们希望或设计的方向发展时,我们就会愤怒、气馁、害怕。事实上,许多人都不能根据现实生活随时调整自己,而生活往往比我们设想的更丰富、更复杂。不能及时调整,也就无法学习。要想真正地学习和成长,我们就必须去遵守现实的规则。有人这样总结说:生活就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事情。 在使用“宗教”一词时,我总是非常谨慎。比如,我经常谈论的是精神方面的事情而不是宗教事务,是“更高的力量”而不是上帝。我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这些词语包含有消极的内涵,宗教的罪状之一就是它总是讹用某些非常神圣的词语,当人们看到这些词语时,就会把它们与宗教的伪善联系在一起,而不再关注它们的真正意义。 我们许多人都受到过宗教的伤害。我曾谈论过关于宽恕你的父母的必要性,宽恕他们在你童年时对你犯下的过错,现在我也想说,宽恕宗教给你的童年造成的伤害也同样非常重要。宽恕不意味着让你回到过去。我并不是要你回到童年的教堂,就像我不是要你跟父母一起回到童年的家里一样。但是,要想让你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就必须学会宽恕。没有这样的宽恕,你就无法把宗教的真诚教导与它的伪善区分开来。 有一本书叫《完整:被所有宗教分享的原则》,它的封面引文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每一个宗教有相似的爱的思想,通过精神实践,使得它们的追随者的心智得以成熟。"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世界上每一种重要宗教的创始人——包括耶稣、释迦牟尼、克利须那神、老子和穆罕默德——全都在教导人们:爱你的邻居。无论你选择把你的心灵安放到什么地方——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佛教或伊斯兰教——你都不得不接受这些基本的事实,因为在你自己的心智旅程中,你需要这些基本的真理作为指路牌。但我无法告诉你应该是哪一种宗教,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甘地说过:"宗教是在不同的道路上聚集着同样的观点。所以,我们选择不同的道路又有何妨,只要我们能到达相同的目的地。”的确,我们都在沿着障碍重重、布满荆棘的沙漠之路奋勇向前,去追寻我们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