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男性健康 > 男性心理

自恋者其实并不自爱

作者:一品健康 来源:www.yipinjiankang.com 时间:2024-09-12 17:23:03分类:男性心理

简介  自恋者其实并不自爱。正因为缺乏对自我的爱和接受,他们才会表现得自恋。这一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难理解:越是整天夸夸其谈地谈论自己的人,自我意识往往越薄弱。在自恋者身上,自爱的缺乏

自恋者其实并不自爱

自恋者其实并不自爱。正因为缺乏对自我的爱和接受,他们才会表现得自恋。这一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难理解:越是整天夸夸其谈地谈论自己的人,自我意识往往越薄弱。在自恋者身上,自爱的缺乏往往表现为受虐倾向,而受虐倾向又很容易转化为虐待倾向。受虐与虐待,构成了心灵裂痕的两个极端。

自恋者对他人的拒绝和高人一等的心态,很显然是虐待倾向小人的表现。而经常自我批评的习惯,往往是受虐倾向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的受虐倾向集中表现为“消极自恋”。有些人经常自我检讨、自我批评,认为这样就可以免于自恋,其实这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恋,因为他们并不关注生活和周围的世界,而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我”之上。

自恋者其实并不自爱

有一次,我跟一位画家交谈时,她向我展示了几幅画作。在我看来,她才华横溢,整个生命都倾注在绘画艺术中。然而随着谈话的继续,我渐渐注意到,她对自己和绘画艺术的态度,并不完全有利于她的创作。

“你近期的画作都具有现实主义的风范,不带任何偏见,这是我非常欣赏的。”我说。

“是吗?我不知道。”她说,“或许那正说明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一直想进艺术院校深造,但是家里付不起学费。”

“画中的色彩搭配既和谐,又凸显出强烈的对比。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又问,我是真心为她的创作风格所折服。

“其实我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她依然对自己的身世背景念念不忘。

像这样的自我否定,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恋,只会破坏心灵与周围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位画家不仅无法同大自然交谈——在神话中,同大自然交谈,意味着纳西索斯正在脱离自恋的泥淖,她甚至无法谈论她自己的画作。她的思路完全被“自我”截断了。她对自我意象的过度在意,使之无法把绘画艺术当作心灵的依托。如果她能把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看待,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怀心灵忘记过去,全身心投入到绘画艺术中去。心灵总是需要依托,而自恋则是心灵缺乏依托的表现。

尽管自恋与自爱截然相反,但大多数人却经常将这两种概念混淆。所以有些人努力压抑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担心这是自恋的表现。结果是,他们无法享受成功的快乐,甚至无法接受别人的夸奖。实际上,虚假的谦卑才是自恋的表现,因为它让人们纠缠于自我,看不见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要治疗自恋的症候,就要满足自我的真正需求——自我接受,自我承认,肯定和欣赏自我成就。如果刻意压制自我的欲望,心灵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禁欲主义带来了虚假的道德感,却忽视了心灵的需求,最终只能加重自恋的程度。

聆听心灵的声音,不要刻意“矫正”自恋的行为,这就是治疗自恋的秘方。自恋是一种信号,说明心灵无法得到足够的爱。自恋越严重,就说明心灵越缺少爱。这里面的关系很微妙。纳西索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当时他并不知道那就是自己,但通过这样的经验,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可爱。而且,他是把自己当作“客体”来爱的。在个人主义泛滥的今天,把任何人当作客体,都会被视为一种亵渎;然而,这却是我们客观了解自我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我”的角度之外,检视自己的生活和个性。“我”是由各种事物和特质共同构成的,爱这些事物和特质,就是爱自己。

荣格曾借助炼金术探索心灵的奥秘,因为炼金术将“自我”视为各种物质及其特质和相互作用的结合:盐、硫磺、铁与水;人冷与热;干与湿;小火慢炖、中火熬煮、大火滚沸,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类似的词汇描述心灵的状态。如果我们能认清心灵的客观本质,就可以像纳西索斯一样,把自己当成别人来爱。这是体验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清楚自己的习惯,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种种怪癖。如果我们带着兴趣和爱来观察自己,同时也不忘记生活和周围的世界,会有助于将自恋转化为真正的自爱。

顺便说一下,自恋并不只是个人的症候。一幢建筑,一件艺术品,一座城市,一条公路,一部电影,一则法律——所有这些都可能具有自恋的元素,甚至表现出明显的自恋色彩。这里所谓的自恋,同样代表自爱的缺乏。这似乎是一种奇怪的说法,比如一幢建筑的确有可能太过招摇,让人们忽视了它的基本形态——而这样的基本形态原本是值得爱的。在我看来,纽约的帝国大厦高高耸立,给人以充满自信的感觉,而其他城市的许多建筑则太强调个性,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它们仿佛是在别的建筑旁边感到自卑,所以才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以博取人们的注意。帝国大厦则不会因为旁边更新更高大的建筑,而损失一丝一毫的气度。这正是自爱应有的表现。

纳西索斯的神话还告诉我们,自恋只不过是更大变化的冰山一角。在故事中,场景从地面的树丛转移到冥府阴世,主角则从肉体凡胎转化为盛开的花朵,这是从“人”到“物”的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主观主义,逐渐让位于自然和天性。它让我们伤害自然,压抑自己的天性;但当自恋转变为自爱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怀心灵就能重新接纳自己的天性,与自然和一切事物融为一体。从神话的角度来说,只有当自恋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时,自恋的症候才能得到治疗。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就信奉这种化有形为无形、化凡俗为信仰的哲学。在1925年的一封著名的信函里,他写道:"我们的使命是,在心中留下这个暂时的、正在崩解的世界的烙印,这一过程是如此深刻、如此痛苦、如此充满激情,以至于整个世界都能在我们心中重获‘隐形的’新生。”这让我联想起纳西索斯化为水仙花的情节: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表现和反映,我们的人格则投射出造物的意旨。在《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中,里尔克直接用上了纳西索斯的典故:谁曾在阴影之中拨动琴弦,才可望有感而发无限的赞美。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自恋者其实并不自爱:http://www.yulujidi.com/nanxingjiankang/nanxingxinli/1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