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清高的人有时会情绪失控,甚至诉诸暴力,原因是这种人意识不到自己内心中潜藏的暴力倾向。他的心里充满了嫉妒和妄想,但我又决不能为此而指责他的心灵。他似乎也无法接受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觉。“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他翻来覆去地说。
其实,他自责只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无辜的。他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嫉妒心,但他的行为却变得越来越有威胁性。我们往往会把如此严重的情绪失控当作纯粹的情感问题,却忽视了其中的内涵——隐藏在情感之下的观念、记忆和幻想。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了他的嫉妒。
把嫉妒的问题个人化,只谈论“我”如何缺乏安全感,并不走的足以解决问题。把嫉妒视为自我的一种缺陷,等于忽略了它的复杂性,故意避免触碰心灵深处嫉妒潜藏着的地方。如果我们正视嫉妒的问题,或许就会在我们过往的经历中发现嫉妒的根源,以及这一次发作的原因。这些东西都很隐晦,所以人们通常只能注意到表面上的情感。我打算深入探索,看看“我嫉妒”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后面,究竟隐藏了什么。为了关怀心灵,我们必须谱写自己的悲剧脚本,才能了解我们究竟身处哪一个神话之中。
“我觉得她在跟别人交往。”对女友大发脾气后的第二天,那位年轻人告诉我。 【“你为什么这样想?”】 “我打电话给她,她却不在家。她原本告诉我她会在家的。”"所以你就想看看,她的话是不是真的?"“对,我实在忍不住。”他眼里泛起了泪花。 “你对自己有多少了解?我是说,在你的嫉妒心发作时,你不愿意承认的那一面。” "我觉得我这个人不值得信任。在感情上,我通常并不是很忠实。” “如果她发现了这一点,会怎样呢?”“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你不愿意让她自由?”“我头脑里当然希望她自由。我不喜欢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关系。但是,在我心里,我就是没办法给她一丁点儿自由。"“所以,是你的嫉妒心让你变得不那么宽容。” “是啊。我真是没法相信,这跟我的价值观完全相反。” “或许你可以从嫉妒中学到一点东西,比如,对人不那么开放同样有正面意义。可能你本来就不应该那么宽容。"“对人不开放,能有什么正面意义?”"在我看来,你心中有一个活泼积极的孩子,要求彻底的开放和自由。这样,你就忽视了心灵对秩序和约束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一旦长期受到压抑,就会逐渐脱离你的控制。你反复说,你并不喜欢苛求别人。或许,你个性中苛求的一面原本处于压抑状态,现在终于失控了。” “我相信自由。"他骄傲地说,"要维持感情关系,就必须给对方足够的自由。” "或许你应该重新评价你的信念了。你的愤怒和猜疑说明,你需要反省和自我调整。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嫉妒心已经限制了你的生活。” “我好像变成了一个警察,而她则是罪犯,我觉得惩罚她是天经地义,这根本不像是我。"我们的嫉妒心会扮演各种各样的奇怪角色——伦理主义者,侦探,偏执狂,极端保守派,等等。从构词法上来看,“偏执狂”意味着"超出正轨"的"知识",也就是超出了自我的正轨,陷入疯狂之中。但我更愿意把这个词理解为“处于自我之外”的知识。我们扮演上述那些角色时,一方面假装自己无所不知,一方面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总以为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就在附近,而我们正在追寻它的踪迹;其实,我们对实际发生的细节毫人无头绪。如果那位年轻人不是那么沉迷于“无辜小孩”的角色,或许他就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他的无辜感操控着他,让他在某些方面出现选择性失明。他其实已经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但由于无辜感的存在,他的认识并不能转化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