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生活与心灵结合的另一种做法,是从心灵的角度理解精神实践与心理深度信仰的含义。在这方面,荣格又一次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1950年,天主教会颁布了“圣母升天”教义,荣格对此深感兴趣。尽管他不是天主教徒,但对他来说,这一天对心灵相当重要。用他的话来说,这是"自基督教改革以来最重要的宗教事件"。他认为,这一举动不仅赋予了女性神圣性,而且进一步体现了人类生命中的神性。对于荣格来说,支持和反对这一教义的理性论调,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他感兴趣的是圣母在法国路德镇显圣的记录。当地的孩子们,以及罗马天主教皇都见证了这一次显圣。荣格认为,圣母升天教义的颁布,反映了大众对神性与人性结合的需求,对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重要意义。
在与此相关的著作中,荣格引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探讨了天主教的弥撒、传统文化中的顿悟、《西藏生死书》、《旧约·约伯记》等的象征含义,以及它们对心灵的影响。对于宗教故事和仪式,我们可以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神学家们一样,既尊重我们文化中的宗教传统,又努力发掘其中的心灵成分。
正式宗教的教义、仪式和宗教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心灵奥秘的无尽素材。耶稣站在约旦河中受洗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故事的情境象征着人生中的重要关头——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正站在时间与命运的滚滚洪流之中。天主教的教义规定,洗礼所用的水必须是流动的,在某种意义上,这象征着个人生活经验的川流不息。赫拉克利特曾把人生比做奔流的河水:“万物都是流动的。”这些故事和观念可以教会我们,如何解读梦中出现的类似意象。
不管我们是不是基督徒,在读了耶稣受洗的故事之后,都有可能被触动。奔流的约旦河,象征了我们对人生完整性和使命感的向往,而在故事中,这种向往得到了上帝的祝福和护佑。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弗兰契斯卡曾描绘过这一幕情景,画上的耶稣站立在河水中,浑身散发着庄严的气息,而背景中另一个等待受洗的人,则正在脱衣服,他的姿态透出一种从容的优雅。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进生活的洪流中,而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这就是画面的意象带给我们的启示。 宗教建筑也是精神与心灵和谐共处的佐证。欧洲各地的天主教大教堂,都有直插云霄的尖顶,仿佛即将远离地球飞往宇宙的火箭,彰显了对至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些教堂也不乏丰富的色彩,随处可见的雕像、浮雕、陵墓、地穴、壁龛、礼堂、肖像和圣所,无不反映出心灵的遐思、故事和幻想。这样的教堂是心灵与精神的结合,心灵与精神同样重要,彼此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