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能产生能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得起“磨”,它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现实中,很多人是被迫承受苦难,而另有一些人则是为了坚守信念、实现目标而自讨苦吃,这叫“矢志不渝”,是一种宝贵的意志品质。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张巡守睢阳城,被令狐尹所围,粮尽兵疲。他手下的大将南霁云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率数十骑突围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他到达时已是孤身一人。贺兰进明态度首鼠两端,想到南八是一难得的勇士,欲留为己用,于是以好酒待之。
南八见贺兰进明不肯发兵,说:“我城粮尽一月,我怎么能在你这里吃得下好酒好菜?”他砍断手指表明心志,然后用箭射中城中佛塔,发誓道:"回城破贼后,必来报不相救之仇。”此为“矢志"!
南八又杀回睢阳城中。城破后,他与张巡等人被俘,叛军劝降张巡,张巡不降;接着又去劝南八,南八不说话。张巡对他说:“南八,大丈夫不可为不义者屈。”南八笑着说:“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南霁云)敢不死。”于是英勇就义,此为“不渝”! 对张巡守孤城,粮尽食人,驱赶百姓出城就敌受死以减少城中粮食消耗的做法,在当时和现在均多有非议。但是,张巡死守睢阳,牵制叛军不能深入,保证了唐政权江淮财赋的供应,为唐政权最后平定“安史之乱”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所以,从历史公正的角度出发,在战争的残酷性面前,张巡和南霁云是有功的,“矢志不渝”成为名典。 矢志不渝靠的是信念和意志力。当一个人将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下面我们来重温一下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故事: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冰坨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重伤员。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起来。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非常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镇定而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