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蘑菇,看上去很美,却是有毒的,只能远观而不可品尝;绚烂的花朵,令人欣羡,却可能是捕食其他生命的陷阱。世间的美并非都与善相关,而所有的善行,即使没有光鲜的外表,却都是美丽的。
所以,有些看似严厉的行为,却可能是出于大慈大悲。慈悲很重要,但重要之处并不在于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这就如戒律之严在于心,而不全在参禅打坐之间。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打坐参禅,时日一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一天日落时分,他们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了7个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你们两位前往参学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两位哥哥对于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于是气愤地拂袖而去。 寡妇看到弟弟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许。弟弟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3年,再谈婚事。”3年以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弟弟再次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3年吧!”3年后,女方又提出结婚要求,弟弟再度婉拒道:“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3年再结婚吧!”3年、3年、再3年,经过9年,这一户人家的小儿小女都长大了,弟弟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走上了求道的路。最终,他成就了正果。 一个妇道人家要独自抚育7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幸好有人愿意帮助她。弟弟虽然不入山打坐,但甘心帮助一家孤儿寡母,不为世间的五尘六欲所转,反而将秽土转变为净域,可以说这位弟弟才是真正懂得佛的慈悲的人。而当初误以为他贪恋女色的两位兄长,又怎么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呢?少有人走的路大全集慈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出于慈悲、守住心戒,即使违背了修行中某些形式上的戒律,却依然能修成正果。 印度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平时穿着极为朴素,从来不装扮自己,而且多年以来她恪守戒律,不食荤腥也不沾酒水。有一天她却穿着华美的服饰来到国王面前,恳请国王准备一桌酒席以享欢乐。波斯匿王虽然心中欢喜却也困惑,不知道王后为何如此反常,于是忍不住问王后今日为何想要饮酒。 王后回答说:“最后一顿如此丰盛的美味,当然要和国王同享了。” 【“为什么是最后一顿?”】 “听说这位很会做菜的厨师,明天就要被砍头了。不过既然他触犯了您,也是死有余辜。”王后故作漫不经心地回答。 国王这才想起昨天打猎归来后,因为这位御厨怠慢了自己,便下令要杀他。经王后这一提醒,国王便赶紧下令饶恕了他,同时国王也明白了王后的一番良苦用心。 末利夫人以她的慈悲心挽救了御厨的生命,虽然看起来饮酒已经破戒,但是这种不顾个人,只为他人着想的胸怀,不正是慈悲的菩萨的行为吗?慈悲心,就像是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灯,更是救世的良方。我们在生活中布施慈悲,并不一定非要遵循某种固定的形式。 人生需要优雅的“破碎时刻”,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还不够完美时,就要勇于打破并重构自我。因为我们还不够杰出、还不够完美,就需要打破自己,重新蜕变。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却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