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幸福了,而他自己却未体会到;有的人在他人看来很不幸福,而他却觉得十分幸福。说到底,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趁现在,不要去预支明天的烦恼“怀着忧愁上床,就是背负着包袱睡觉。”人生中有很多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在现实中它们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而不会出现。许多人心里潜藏着一只名字叫作“烦恼”的“小蚕虫”,这只“小蚕虫”常常会出来吃掉自己难得的幸福。
人们总说人生如戏,但是真正的人生却没有戏里那种想要的完美。戏的结局是写出来的,而人生却是自己用尽一生才能真正体会的。喜怒哀乐,我们无法预支,所以无论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都立该坦然面对。 【曾看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品。中年人细细地品尝美食,而邻座的年轻人却愁眉苦脸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中年人颇为好奇,热情地问: “小伙子,怎么不吃点儿?这伙食标准不低,味道也不错。” 年轻人慢慢地扭过头,不无尴尬地说: “谢谢,您慢用,我没胃口。” 【中年人仍热情地搭讪: “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没胃口?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 面对中年人热心的询问,年轻人有些无奈: “遇到点儿麻烦事,心情不太好,但愿不会破坏了您的好胃口。"中年人非但不生气,反倒更热心了: “如果不介意,说来听听,兴许我还能给你排忧解难。” 年轻人看了看表,心想:还有一个多小时才能到目的地,聊就聊吧。 年轻人说: “昨夜我接到女朋友的电话,说有急事要和我谈谈。问她有什么事,女朋友表示见了面再说。” 【中年人听后笑了: “这有什么犯愁的呀?见了面不就全清楚了吗?”】 年轻人说: “她可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要么是出了什么大事,要么就是有什么变故,也许是想和我分手,电话里不便谈。” 中年人笑出声来: “你小小年纪,想法可不少。也许没那么复杂,是你想得太多了。” 年轻人叹道: “我昨天整个晚上都没合眼,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唉,您是没身临其境,哪能体会我此刻的心情。您要是遇到麻烦,就不会这样开心啦。” 中年人依然在笑, “你怎么知道我没遇到麻烦事?也许你的判断不够准确。”说着,中年人拿出一份合同, “我是去广州打官司的,我们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还不知能否胜诉。” 【年轻人疑惑地问: “您好像一点儿也不着急?”】 中年人回答: “说一点儿不急是假,可急又有什么用呢?到了之后再说,谁也不知道对方会耍什么花样。可能我们会赢,也可能会一败涂地。” 年轻人不禁有点儿佩服起眼前这位儒雅的绅士来。一晃几十分钟过去,到达了目的地广州,中年人临别给了年轻人一张名片,表示有时间可以联系。 几天后,年轻人按照名片上的号码给中年人打了个电话: “谢谢您,张董事长!如您所料,没有任何麻烦。我女朋友只是想见见我,才出此下策。您的官司打得怎么样?”张董事长边笑边说: “和你一样,没什么大麻烦。对方已撤诉,我们和平解决。小伙子,我没说错吧,很多事情面对了再说,提前犯愁无济于事。"年轻人由衷地佩服这位乐观豁达的董事长。 所谓"自寻烦恼"大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许多烦恼和忧愁都是自己给自己套的枷锁,是一种无意义的自我折磨,无异于将自己置于虚拟的精神罗网中。与其忧虑未来不如好好把握现在,也许事情还有可能出现转机。所以,在人生的储蓄卡上,请不要预支烦恼! 生活就是这样,唯有顺其自然才会获得幸福,遇到事情想得再多都是徒然,预支烦恼只会平添烦恼,最终还是得听上帝的安排。 所以,坦然地面对每一天吧,心态平和自然,你会发现其实幸福像小尾巴一样一直跟随着你,只是你在“预支”中不小心让它悄悄溜走了。 有一句古诗如是说: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比如有的父母,整日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因此愁肠百结;有的人,身体本来好好的,可总是担心明天会得什么病,因此寝食不安……他们终日忧虑,是因为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今天最好。 美国著名医学家奥斯勒教授活到100岁,他的长寿秘诀是: “经常说‘今日最好’。”对于明天,他说: “不要为明天忧虑,也不要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忧虑。”预支明天的烦恼,只能使今天活得不幸福。一位哲人还说过: “即使不幸注定要在明天来临,你也没有必要今天就为它付出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担心是毫无道理的,甚至是可笑的。如果你真的无法从“预支烦恼”的陷阱中走出来,你不妨追问一下自己,结果究竟会怎么样。比如,担心考不上大学,那么就问一下自己: “考不上又怎么样?大不了复读!”比如想“可是这样会很没有面子,别人看不起”,就自问“别人看不起又会怎么样,我又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等,一路追问下去,你就会慢慢释怀了。 还有一个办法,你可以做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你可以请一个朋友来扮演你,而你扮演嘲笑你的人。你会越来越发现你的朋友没有什么可嘲笑的,而你作为嘲笑者则显得很无聊。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和自己来进行这样的角色扮演。 据说在非洲有一种吸血蝙蝠,它们常常附在马腿上,用尖尖的嘴去吸食野马的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摆脱。吸血蝙蝠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然而,动物学家们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这也就是说,真正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担忧,是我们在自己吓自己。就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的: “我们真正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